(年級:三年級版本:人教版課型:閱讀)
研討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為了努力實現課與人的和諧統一,我在教學中主要關注學生是否“讀懂了”、“跟上了嗎”、“動起來了嗎”和“學得愉快嗎”幾方面問題。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無論從導語的精心設計,還是重點段落的三處精讀指導,無論是對個別學生的尊重與關注,還是激勵性評價語言的恰當運用,都緊緊圍繞這一主題,力求做到課與人的完美統一,促進師生的和諧發展。
主要的教學模式
主要的教學模式(名稱):以讀為本,扎扎實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及思想感情培養。
主要的理論依據(基本理念):關注課與關注人二者應該是和諧統一的,課堂教學應該以教材為媒介,培養學生和諧發展,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利用教材這個媒介對學生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和朗讀指導。
主要的教學環節:
一、激情導入,激發學習興趣。開課伊始,我精心設計對話緊緊抓住“這個小伙子真棒,這些小伙子真棒”這一評價語,把文本與學生實際緊密結合在一起。
二、讀中悟情,注重情感體驗。為了讓學生比較深刻地理解人物美好心靈,我設計了三次讀文。
三、尊重差異,促進整體提高。在設計問題時,我特別關注學困生,給予他們激勵性的評價語言。
【教學實錄 】
教學目標:
1.能根據課文展開豐富的想像,補充課文的空白。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感受兒童隊員對殘疾人博萊克的尊重和愛護,以及博萊克自尊自強的個性品質。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師:今天,我們在這里上一節語文課,知道是什么課嗎?
生:(齊)檢閱。(板書課題。)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知道文中評價檢閱隊伍的兩句話嗎?
生:“這個小伙子真棒!這些小伙子真棒!”
師:很好。(板書:“真棒”。)
師:是的,文中的博萊克雖然是一名殘疾人,但他真棒,全體檢閱的同學也真棒。老師相信這節課同學們的表現也應該是最棒的,老師時刻關注著你們。
二、讀中感悟,注重情感體驗
師:咱們就走進課文,想一想,觀眾們為什么稱贊他們真棒呢?
生:隊員們走得整齊,而且全體隊員都不歧視博萊克,團結友愛。
師:理解得真好,那為什么稱贊博萊克?
生:因為博萊克左腿截肢了,但他卻走得非常好,所以人們稱贊他。
師:你們是這樣認為的嗎?(是的。)那好,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博萊克,去檢驗一下博萊克他“棒”在哪兒。請同學們自由讀文,看看哪段寫了博萊克很棒?(板書:“這個小伙子)你能來讀讀這段嗎?(指名讀課文。)
師:你覺得哪句話體現了博萊克很棒?
生:“他似乎……睜著眼睛望著檢閱臺。”(沒說出來的話,引導說完整。)
師:同學們,誰能把博萊克很棒,這個語句讀出來呢?(生讀課文。)
師:這位同學,你想像一下,博萊克此時此刻的心情怎樣?
生:激動、緊張、高興、自信。
師:請你帶著這種情感再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得稍好。)
師:有點意思了,你能讀得更好。俗話說得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博萊克要想與隊員們保持一致,他得付出多大的艱辛。請你想像一下,博萊克在臺下是怎樣訓練自己的。
生:(大膽想像)可能他會遇到“狂風……”各種各樣的困難,他都沒有退縮。
師:同學們真會想像,那你會讀這句話嗎?(如果讀不出來,老師范讀。)
(生齊讀。)
師: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怎樣體會出人物心情?(展開想像,體會心情。)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能把整段有感情地讀一讀嗎?(指名讀。)
師:好極了,博萊克真讓我們佩服。這一幕不僅我們看見了,成千上萬的觀眾也看見了, 所以觀眾們由衷地稱贊這個自信、堅強的小男孩。
師:讓老師聽到你們發自內心的稱贊。
師:這個小伙子真棒!
師:一個自信的博萊克應該得到稱贊,可為什么觀眾們又糾正說:“這些小伙子真棒呢?”(板書)可能有的同學并沒有考慮這個問題,不要緊,只要我們走進檢閱前的那次討論中去聽一聽、看一看,相信就會找到答案。請同學們輕聲讀2至9自然段,看看你都讀懂什么了?(板書。)
生:我知道了在討論時,同學們因為要不要博萊克參加這件事很為難。
師:對不對?(對)你從哪感受到大家很為難呢?
三、尊重差異,注重整體提高
生:棘手的事。
師:什么樣的事是棘手的事呢?
生A:很重要、很難辦的事。
生B:“鴉雀無聲”。(表演。)
生C:“勸他不去……”
師:是夠為難的,這段中有幾個問號?(5個。)
師:怎樣才能讀出為難的語氣呢?(指名讀,沒讀出為難的語氣。)
師:沒關系,他沒讀出來,說明沒理解,老師來幫幫你。
屏幕出示:
勸他不去,怕他會________。(自尊心受到傷害)
把他放在隊尾,怕他會_____。(掉隊)
把他藏在隊伍中間,怕他會___________ 。(影響整個隊伍)
師:是呀,真是太為難了,該怎么讀呢?
師:從你們的聲音中,老師感受到了你們都非常的愛博萊克,那怎么辦呢?
(生試著讀。)
師:他讀得不錯,可就是聲音太小了,這是為什么呢?
(話音剛落,馬上有一名學生說:不夠自信、不夠激動。)
師:你能激動地讀出來嗎?(生讀課文。)
師:非常棒,你們理解得真好。你們能來表演一下當時的場面嗎?
(學生表演當時的場面。)
師:同學們,你們表演得太好了,體現出了隊長的高明之處。我相信博萊克也明白了大家的良苦用心,所以他在隊伍中走得是那么出色。讓我們再看一看博萊克在隊伍中的風采吧!
(生齊讀課文,情緒激昂。)
師:看著這整齊的隊伍,看著堅強的博萊克,人們怎能不稱贊他們。(這個小伙子真棒!這些小伙子真棒!)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們的表現更棒!
師:讀完了課文,我們每個人肯定都有這樣的感覺:這次檢閱不僅檢閱了整齊的隊伍,更檢閱了他們美好的心靈!你們是不是有好多話想說一說呢?
屏幕出示:
“假如我是博萊克,
假如我是觀眾,
假如我是隊員,
假如……”
選擇一個角色說一說、寫一寫。
(生動筆起草。)
【教學反思】
《檢閱》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在波蘭首都華沙,人們歡慶國慶時發生的一件事。博萊克是一名殘疾隊員,要靠雙拐走路,隊員們決定把他放在隊伍的最前面接受檢閱,經過檢閱臺時,觀眾給予了熱烈的掌聲。課文內容比較簡單,卻洋溢著濃濃的人文關懷,是權利面前人格平等的表現。這與我們今天的研究主題——“課堂上關注人,還是關注課”是一致的。根據本課的內容和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是:
一、激情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關注課和關注人應該是和諧統一的。課堂教學就是以教材為媒介,培養學生和諧發展,關愛學生,激勵學生。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便顯得尤為重要。課堂伊始,我精心設計對話,緊緊抓住“這個小伙子真棒,這些小伙子真棒”這一評價語,巧妙地把文本的內容和學生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通過贊揚博萊克真棒,進而激勵全班學生的學習也一定要很棒。這樣的設計,其實質就是對學生的一種激勵和對人格的尊重。
二、讀中悟情,注重情感體驗
文章不是無情物,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感情的有機結合。為了讓學生比較深刻地理解、感悟博萊克身殘志堅和兒童隊員們和善友好相互尊重的美好心靈,我設計了三次讀文。第一次指導學生讀博萊克參加檢閱的句子,讓學生邊讀邊想像博萊克當時的心情。第二次指導學生讀隊長的話,進一步體會隊員們關愛心靈、關愛人格的情感。第三次指導讀隊員的話和觀眾的評價語,感悟美好的心靈。因此,我采用了練讀、導讀、教讀、有感情地讀,來引導學生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讀中理解。
三、尊重差異,促進整體提高
關注每一個學生,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是我們必須遵循的素質教育思想。尊重每一個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也是對教師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學中,我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激勵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在設計提問時,我有意識地做到有梯度,照顧到全體學生。對于比較容易回答的問題,我都會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來回答,并給予他們“你又進步了,謝謝你聽得這么認真”、“雖然你的聲音不大,但你卻很有勇氣”等這種激勵的評價語言。使學生在情感上獲得信任與尊重,使每個學生在不同起點上獲得最優的發展,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只有這樣做才能真正做到人與課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