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油安全已經威脅到我國的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65377;本文通過建立開放經濟條件下的石油安全模型,并從石油價格#65380;石油需求#65380;國內石油供給和國際石油供給的運動變化及相互關系的角度分析了我國石油安全的實現機理,結合中國石油安全實際從國家能源戰略的角度提出了相應對策#65377;
關鍵詞:石油安全; 模型; 機理; 戰略
中圖分類號:F0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6)09-0060-05
不斷增大的供需缺口和頻繁波動的油價使得國家石油安全風險系數不斷增大#65377;石油安全已經威脅到國家的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65377;我國自1993年成為石油進口國以來,特別是2002年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后,國內對石油安全問題的研究就越來越多#65377;但這些研究多是從宏觀層面進行分析,很少從微觀層面上對石油安全的基本內涵和戰略措施的保障機制作深層次的探討#65377;有鑒于此,筆者認為分析石油安全問題的產生機理,并制定合乎現階段石油安全本質的戰略措施是我國的當務之急#65377;
一#65380; 石油安全模型的建立
石油安全主要是指一國擁有的石油資源,在數量和質量上能夠保障該國經濟發展#65380;參與國際競爭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65377;其基本內涵是國家(地區)在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一定時期內,要求保障石油的持續#65380;穩定#65380;充分的供給,以達到與國內石油需求相對均衡的條件與狀態#65377;從世界各國的經驗來看,石油安全問題主要體現在石油供應暫時突然中斷或短缺#65380;價格暴漲對一國經濟的損害,其損害程度主要取決于一國經濟對石油的依賴程度#65380;油價波動的幅度以及應變能力#65377;因此,石油安全問題的關鍵是石油供需平衡以及價格波動的影響問題#65377;
結合我國石油安全現狀,我們可以按照供求平衡原理建立開放條件下的我國石油安全模型①(見圖1)#65377;在圖1中,D為國內石油長期需求曲線,Sd為國內石油長期供給曲線,P0#65380;P1#65380;P2分別為不同供求平衡狀況下的價格水平,Q1#65380;Q2#65380;Q3#65380;Q4#65380;Q5分別為不同供求平衡狀況下的石油數量水平#65377;Si0為一國在國際石油市場中正常情況下面臨的國際石油供給曲線,也即是存在理想狀況下的國際石油供給曲線;Si1為一國在國際石油市場中意外情況下面臨的國際石油供給曲線#65377;
由于石油分布的不均勻,對于像中國這樣石油儲量有限的國家僅靠國內石油市場是不可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全部石油,必須在國際市場上進口石油#65377;從圖中可以看出,在國內只能生產Q1的石油時,供需缺口((Q5-Q1)) 就需要通過進口來解決#65377;在正常情況下,一個國家可以在國際石油市場上通過各種途徑獲取自己所需要的全部石油,但是在國際石油市場進口石油時總會遇到諸如國際政治風波#65380;油價波動等意外情況,這些意外情況會使石油進口面臨著極大的風險成本((P1-P0))#65377;在存在供需缺口((Q5-Q1))的情況下,當國內石油生產能力不能迅速提升時,國內石油價格就會由Po漲至P1,這會對我國的經濟#65380;社會生產造成很大沖擊#65377;如果由于某種原因國外資源供應突然完全中斷即存在(Q5-Q1 )數量的供需,而國內生產能力又不能夠迅速升到Q3在C點形成新的均衡,則在原有Q1的產出條件下,價格會升至P2,此時就會產生國家石油安全問題#65377;
石油供求失衡不僅會威脅到國家石油安全,還會造成國內消費者剩余遭受損失#65377;當價格升至P2時會損失數量為((P2-P1))×Q1)的消費者剩余#65377;如果考慮社會穩定問題,這種消極影響則會是難以估量的#65377;盡管Si0和Si1曲線的存在有利于保障國內石油安全,但這種保障是以較少國內石油消費者剩余為代價的#65377;如圖1所示,當國際石油供給曲線處于Si0的位置,全部的消費者剩余是ΔADE#65377;但是這種消費者剩余的大小會受到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的斜率影響#65377;史丹(2001)曾證明當國際油價升高時,國內石油供給曲線斜率越小,國內消費者剩余轉移給國際石油供應商的數量就會越多#65377;不僅如此,當Si0移到Si1時消費者剩余也會減少(減少數量為圖1中的梯形BCED的面積),圖1中的陰影部分(ΔABC)是剩下消費者剩余,其大小也會受到供給曲線#65380;需求曲線的斜率影響#65377;

二#65380; 我國石油安全的實現途徑分析
從我國石油安全模型中可以看出,構成中國石油安全的三大因素包括:中國油氣資源狀況以及國內產量#65380;需求與進口,世界石油供需狀況以及價格變動是否能夠滿足中國的需求,以及建立在國內#65380;國外供需基礎上的石油安全對策#65377;中國石油安全的本質是石油供求失衡及其引起的價格波動對中國社會#65380;經濟發展的影響#65377;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石油安全問題的實質是石油供求之間的平衡問題,其中合理的價格和穩定的石油供應是石油安全問題的核心#65377;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價格#65380;需求曲線#65380;國內供給曲線#65380;國際供給曲線對石油安全的作用機制來尋找保障我國石油安全的途徑(見圖2)#65377;

(一) 國內油價對石油安全功能分析
石油價格對石油市場的平衡發揮著平衡作用#65377;油價上升,則需求減少,供給增多,市場上的石油總量會增多;同時,國內油價的上升,使本國石油的國際比價上升,進口就會增多,國際石油供給曲線Si1會向移向Si2,進口量就會增大,可見油價上升可以使國內石油總量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供需缺口#65377;當價格下降時,需求增多,供給減少,市場上的石油總量會減少;同樣的,國內油價降低,使本國石油的國際比價降低,進口就會減少,國際石油供給曲線Si1會向上移動,石油進口量會降低,可見油價下降可以使國內石油總量減少,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供需缺口#65377;因此,油價上升有利于保障石油安全,但這種保障作用是建立在油價上升的幅度不能過大的前提條件下的#65377;油價上漲不僅會影響物價水平和相關行業的生產成本,當油價上升幅度過大時還會引起通貨膨脹#65380;失業率增多和社會穩定等宏觀經濟問題#65377;所以,只有合理的石油價格才會對石油安全起保障作用#65377;
(二) 石油需求曲線移動的效應分析
從圖2可以看出,當石油需求曲線因為石油價格以外的原因而發生移動時,就會使石油市場均衡點發生變動#65377;石油需求曲線向左下方移動時,市場均衡點會向左下方移動,此時會降低石油價格和減少石油消費#65377;這不僅會降低石油價格,還可以減小石油供需缺口#65377;同樣,當石油需求曲線向右上方移動時,市場均衡點會向右上方移動,此時會提高石油價格和增加石油消費#65377;這不僅增加石油價格波動風險,還會增大石油供需缺口#65377;可見,石油需求曲線向左下方移動時有利于保障石油安全,向右上方移動時會增大石油安全風險系數#65377;
(三) 國內石油供給曲線移動效應分析
從圖2中可以看出,當石油供給曲線Sd因為石油價格以外的原因而發生移動時,就會使石油市場均衡點發生變動#65377;石油供給曲線向右下方移動時,市場均衡點會向右下方移動,此時會降低石油價格和增加石油供應量#65377;這不僅會降低石油價格,還可以減小石油供需缺口#65377;同樣,當石油需求曲線向左上方移動時,市場均衡點會向左上方移動,此時會提高石油價格和減少石油供應量#65377;這不僅增加石油價格波動風險,還會增大石油供需缺口#65377;可見,石油供給曲線向右下方移動時有利于保障石油安全,向左上方移動時會增大石油安全風險系數#65377;
(四) 國際石油供給曲線移動效應分析
從圖1和圖2中可以看到,當國際石油供給曲線Si1向下移動時,從國際石油市場進口的石油量就會大于Q4,盡管仍然小于Q5,但已經大大減小了供需缺口,假設Si1移到Si2時,假設Si2和D的交點處的數量為Q6,則供需缺口就只有(Q5-Q6),大大小于原有供需缺口(Q5-Q1)#65377;可見,國際石油供給曲線的下移有利于提高供給能力,保障石油安全#65377;同時,當國際石油曲線向上移動,例如由Si2移到Si1時,則供需缺口就會由(Q5-Q6)增大到(Q5-Q4)#65377;因此,國際石油供給曲線的上移會降低石油供給能力,威脅到石油安全#65377;
三#65380; 影響石油安全的因素分析
(一) 我國石油價格的形成機制
石油商品的特殊性使得合理油價的形成主要取決于一國的石油價格形成機制#65377;近幾年,國際和國內石油價格波動頻繁,國內石油價格的波動情況和國際石油價格波動情況基本一致#65377;這種一致性說明我國石油價格只是被動跟蹤石油國際油價的變化#65377;其原因是我國實行的石油價格計劃定價機制#65377;我國目前的石油價格機制規定原油隨著國際市場價格的變化而變化,成品油在紐約#65380;鹿特丹和新加坡三地成品油的加權平均價的基礎上制定,根據平均價格起落幅度,國家發改委制定出國內成品油零售中準價,然后,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集團在中準價的基礎上,再制定具體價格#65377;因此,我國目前石油價格形成機制實質上是一種政府反映式與預期式引導的形成機制,它實際上是以國際石油價格為基礎的成本加提成的一種規制形式#65377;這種規制形式只是在價格水平上的與國際接軌,并未實現價格形成機制上的國際接軌#65377;盡管有利于降低油價形成的社會成本和穩定國內石油市場,但具有國內油價變動滯后于國際油價變動#65380;無法正確反映國內石油供需關系#65380;形成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65380;缺乏激勵與約束機制等弊端#65377;
(二) 影響石油需求曲線移動因素分析
影響石油需求移動的基本要素有:石油需求彈性#65380;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結構的變化#65380;替代能源的發展#65380;節能技術的發展和應用#65380;異常氣候#65377;①石油需求彈性#65377;由于石油是正常商品,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同向變動#65377;價格與石油需求量成相反方向的變化,石油需求曲線的彈性為負數#65377;在石油價格變化的百分比一定時,石油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越大則石油需求彈性就越大#65377;石油需求曲線的彈性越大意味著石油需求移動的效應越大#65377;②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結構的變化#65377;石油消費和經濟增長之間的正相關性使得經濟發展的加快必然會增加石油的消費#65377;同時,由于不同產業對石油的需求量的差異性,通過大力發展高新產業促進經濟結構變化會減少石油的需求量#65377;③替代能源和節能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的發展#65377;當替代能源得到充分利用時,社會對石油的消費量就會減少#65377;而節能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石油的使用效率,減少石油的消費量#65377;④異常氣候等影響短期需求變化等因素的變化#65377;由于人們經常使用石油來作為取暖,因此,當氣候發生異常變化時,必然會引起燃料油需求的增加,進而帶動原油和其他油品需求的增加#65377;
(三) 影響國內石油供給曲線移動的因素分析
影響國內石油供給曲線移動的基本要素有:石油供應總量和供給結構#65380;石油生產成本#65380;石油資源的特殊屬性#65377;①石油供給彈性#65377;油價越高,石油生產者獲利就會越大,石油供給量就會越大,因此,石油的供給彈性為正#65377;在石油價格變化的百分比一定時,石油供給量變化的百分比越大則石油供給彈性就越大#65377;所以,石油供給曲線的彈性越大就意味著石油供給需求移動的效應越大#65377;②石油供應總量和供給結構#65377;石油供應總量直接決定著石油市場的供應能力#65377;而由于石油分布和消費在地域上的不平衡性影響石油的運輸和價格,從而使得石油市場的供應能力和穩定受到石油供應結構的影響#65377;③石油生產成本#65377;當石油邊際生產成本小于石油給生產者帶來的邊際效益時,石油生產者就會愿意生產石油#65377;④石油資源的特殊屬性#65377;我國石油資源的總體稀缺性并且分布不平衡使少數地區擁有豐富的資源而多數地區卻不夠,同時石油是造成了不可再生性使得石油具有相對壟斷性,具有壟斷地位的石油企業可以根據自身利益的要求調整石油供給#65377;
(四) 影響國際石油供給曲線移動因素分析
影響國際石油供給曲線移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國際石油價格#65380;國際政治關系#65380;突發政治經濟事件#65380;OPEC及IEA對市場的影響#65380;石油儲備變化和國際資本的短期流動#65380;石油運輸管道#65380;國際匯率#65377;①國際石油價格上升會增加石油進口成本,減少進口國的進口量,進而使國際石油供給曲線向上移動;②突發政治經濟事件往往會引起石油供給中斷;③OPEC及IEA對市場的影響主要是OPEC和IEA為了自己的利益改變市場上的石油流通量;④釋放石油儲備則會增加石油供應量;⑤運輸距離的長短不僅影響石油供給安全還會影響到石油價格,而運輸線路的可靠性則直接決定著國際石油進口的可能性#65377;⑥匯率對石油安全取決于匯率的種類#65377;美元貶值,則油價上漲,就會影響石油進口和企業生產成本,不僅會使圖1中的Sd向左上角移動還會使Si0上移#65377;人民幣升值會使國內商品的價格升高#65380;阻礙經濟發展降低需求水平的同時,會降低進口成本增加石油進口#65377;人民幣升值對石油供需的影響主要取決于升值的幅度#65377;
四#65380; 保障我國石油安全的對策分析
(一) 完善石油價格規制,形成以市場為基礎的定價機制
我國目前實行的是一種國內油價跟蹤國際油價變化的石油價格形成機制#65377;這種定價機制使得價格功能弱化,價格構成和結構不合理,沒有準確反映石油產品的供需狀況,不具有刺激企業提高市場效率和優化#65380;合理配置資源的功效#65377;從而使社會經濟發展面臨著極大的價格波動風險#65377;中國的原油進口金額在15年間增長了80倍,由1990年的4.24億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近340億美元#65377;比1990年多支付外匯近336億美元#65377;在石油安全極不樂觀的情況下,就必須按照國內外石油市場發展的具體情況來完善原有的油價規制方式,形成以市場為基礎的定價機制#65377;為此,首先要培育有效競爭的石油市場,其中包括放松市場準入#65380;開放終端市場#65380;建立和完善油品現貨市場以及培育石油期貨市場;其次完善油價規制體系,形成以市場為基礎的定價機制#65377;
(二) 減少石油消費,抑制需求曲線右移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一直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這種快速增長使得石油消耗量急劇增加#65377;2002年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費國#65380;第七大石油進口國#65377;在世界石油需求的增量中,僅中國一國就占了32%左右#65377;不斷增大的消費量使石油供需缺口呈現逐年擴大趨勢,根據國內外能源機構的中長期預測,到2010年缺口達到1.2億噸,2020年達到2.3億噸#65377;為了減少石油消費總量,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實行節能戰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65377;目前我國單位產值的石油消耗大體相當于日本的4.3倍#65380;法國的4.03倍#65380;德國的3.7倍#65380;美國的2.4倍#65380;韓國的 1.55 倍,這說明我們有很大的節能空間#65377;節能戰略主要包括:首先,加大科研投入,推進節能技術發展,實現石油使用效率的提高;其次,改變節能思路#65377;長期以來,我國主要是強調工業節能,對建筑#65380;運輸業的節能則很少涉及#65377;據估計,未來10年,我國汽車將增加4倍,達到1億輛,這些變化將直接帶動交通#65380;建筑等行業的能源需求,這兩個部門在當年新增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將從目前不到35%升至2020年的57%一75%,逐漸成為能源需求增長的主要因素#65377;這就要求我們改變節能重點,在繼續注重工業節能的同時,加強交通#65380;建筑等新耗油行業的節能#65377;再次,貫徹《節能法》,綜合運用經濟杠桿,杜絕和抑制無效#65380;低效消費的石油消費;最后,改善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壓縮高耗油產業,淘汰高耗能設備,開發節油型產品,推廣應用新工藝#65380;新技術#65377;
2. 實行替代戰略#65377;在石油總量有限的情況下,我國應積極發展替代能源,鼓勵開發#65380;生產和使用替代石油燃料的運輸工具#65377;就當前實際而言,我國應大力發展煤炭液化#65380;煤化油等替代技術#65377;
3. 調整經濟結構#65377;在三大產業中,工業消耗的石油最多,農業次之,高附加值的第三產業最少#65377;因此,當農業#65380;工業#65380;第三產業的比重發生改變時,石油需求量就會減少#65377;清華大學王燦等人的研究表明產業結構調整變化對能源強度降低的貢獻占75%-85%#65377;發達國家長期以來一直通過減少高耗能產業#65380;大力發展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來調整其經濟結構#65377;通過經濟結構的調整,西方主要工業國家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能源消耗1981年比1973年有大幅度的下降,英國和原西德下降了37.5%,日本下降了36.4%,美國#65380;法國#65380;意大利和加拿大下降幅度都在20%以上,石油消費彈性系數也不斷降低,逐步建立能源節約型經濟結構和社會消費模式#65377;這說明調整產業結構是解決我國石油供需缺口的最有效#65380;最經濟的方式,也是保障我國石油安全的重要途徑之一#65377;
4. 積極開發新能源#65377;我國能源結構中,一次能源占了99%的比例,而風能等新能源只占1%左右,而法國#65380;日本都超過了30%#65377;我國雖然化石能源資源較為豐富,但人均能源較低,而且化石能源的使用給環境和交通運輸帶來極大的破壞和壓力,所以在新能源的利用和開發技術已有很大發展的情況下,大力開發新能源有利于降低一次能源的使用量#65377;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目前可重點開發風力發電#65380;生物能源和核能等新能源#65377;
(三) 加大開源力度,實現供給曲線的右移
1. 立足國內,保障石油基本供給#65377;作為一個發展中的石油生產和消費大國,我國的石油供應必須要立足國內#65377;而根據國土資源部2002年年初公布的調查結果,我國總體上是一個油氣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估計石油總資源量有1100億噸,其中石油可采資源量135億噸#65377;而目前陸上石油的平均探明程度約為28%,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5377;我國天然氣總資源量近53萬億立方米,其中可采資源量為8.83萬億立方米,平均探明程度只有6%左右,遠低于世界天然氣的探明率#65377;這就要求我們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勘探開發,保證國內石油基本供給#65377;第一,優先加強國內勘探,努力增加石油后備儲量,保持必要的石油自給率,以站穩應對國際風云的腳跟;第二,國家應采取有力措施,給予石油開發企業大力支持,鼓勵企業加大石油勘探開發投入,提高技術裝備水平;第三,應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進一步完善石油勘探領域的競爭機制,吸引民間資本和國外資金參與#65377;
2. 根據我國石油資源分布特點和油田開發現狀,實行穩定東部,提高油田采收率,延長油田穩產期;加快西部和海上油氣資源勘探,增加新的儲量和生產能力的發展戰略#65377;
3. 加快建立國家石油儲備制度,逐步形成我國完備的石油儲備體系#65377;應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建立國家石油儲備#65377;我國石油儲備應該包括國家儲備與企業儲備兩種#65377;國家儲備主要是防止和減少因石油供應中斷#65380;油價大幅度異常波動等事件造成的影響,保證穩定供給#65377;企業儲備主要是穩定市場價格#65380;平抑市場波動#65377;
(四) 開拓國際石油市場,實現意外情況下的國際石油供給曲線Si1向正常情況下的國際石油供給曲線Si0移動
1. 實施“走出去”戰略#65377;在總體競爭力弱于跨國石油公司的情況下,國家應該采取措施鼓勵中國石油企業“走出去”,以充分利用“兩種資源#65380;兩個市場”#65377;我國石油企業在走出去的時候要選擇正確的發展戰略,提高自己的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以在國際石油競爭中取得競爭優勢#65377;
2. 積極參與國際能源合作,確保石油供應安全#65377;我國不僅要和中東#65380;美國和東亞等國家和地區進行能源合作,還要積極發展和加強與俄羅斯#65380;哈薩克斯坦等石油資源豐富#65380;受歐美國家政治影響較小的國家的能源合作,充分發揮與這些國家的地緣政治優勢,確保各種政治變幻情況下能獲得穩定的供應#65377;
3. 實施“多元化”戰略#65377;在國際石油#65380;政治形勢多變的情況下,必須實施“多元化”戰略減小風險#65377;其一,進口地域的多元化#65377;改變石油進口從以中東地區為主的格局,逐步擴大從非洲#65380;拉美#65380;中亞和俄羅斯等地的進口,分散進口風險#65377;其二,石油消費來源及種類多元化#65377;采取國內和國外生產相結合戰略以加強中國石油產業;建立可調整的原油#65380;成品油的進出口比例以穩定國內油市;引進利用國外資金和技術,提高上游企業石油開采生產率和擴大石化及相關產業部門生產規模,以增強石油企業國際競爭力#65377;其三,運輸多元化#65377;我國目前的石油有90%以上是由馬六甲海峽運輸的,這種單一的運輸方式使得我國國際石油運輸面臨著極大的政治經濟風險#65377;為了降低國際石油運輸中的風險,在確保海上運輸路線安全的同時,要加快建設陸上石油運輸管道#65377;當前應該在現有的中俄#65380;中哈石油運輸管道的基礎上,尋找更多的運輸路線,使我國獲取穩定的石油供應#65377;
4. 發展石油期貨市場,掌握石油價格定價權#65377;我國雖然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大國,但在影響國際石油價格的比重上卻達不到0.1%#65377;因此只有被動接受國際價格的波動,卻沒有與石油進口量相應的“價格發言權”,也就無法避免國際油價“高賣低買”的局面#65377;這就要求我國積極發展自己的石油期貨市場,積極參與國際石油價格的制定,規避價格波動風險#65377;
參考文獻:
[1]吳磊.中國石油安全第三產業[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2]成金華.中國石油企業跨國經營的政治風險分析[J].中國軟科學,2006,(4).
[3]周大地,朱興珊.中國石油供應形勢和能源及安全戰略[J].國際石油經濟,2002,(2).
[4]賈金思.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石油行業的影響[J].銀行家,2005,(9).
[5]高杰.中國石油價格規制問題研究[J].中國物價,2005,(11).
[6]何帆,覃東海.中國能源政策的國際戰略[N].21世紀經濟報道,2005-11-14.
[7]賈文瑞等.21世紀中國能源#65380;環境與石油工業發展[M].石油工業出版社,2002.
[8]倪健民.國家能源安全報告[M].人民出版社,2005.
[9]楊波,袁開洪.中國石油戰略的經濟學分析[J].經濟學家,2004,(5).
[10]吳巧生,王華,成金華.可持續發展油氣資源安全系統研究[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11]Alberto cl?芽.石油經濟與政策(中文版)[M].石油工業出版社,2004.
[12]張華林,劉剛.我國石油安全評價指標體系初探[J].國際石油經濟,2005,(5).
[13]馬衛鋒等.構建石油金融體系:中國石油安全的戰略選擇[J].資源科學,2005,(11).
[14]周鳳起.對中國石油供應安全的再思考[J].國際石油經濟,2005,(1).
[15]張宏民.石油金融化與中國石油經濟安全的對策研究[J].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
[16]姜振飛,姜恒.高油價陰影下的中國石油安全戰略[J].現代管理科學,2005,(3).
① 該模型是根據Tom Tietenberg編著的資源與環境經濟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P164)中提出的資源安全模型(P164)改進得來#65377;
責任編輯劉鳳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