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的創始人亨德森先生認為,所謂戰略就是通過關注和投入,將企業在自然競爭基礎上形成的差異,更進一步地打造為企業的競爭優勢。盡管這個結論非常經典,但在具體的營銷實踐中知易行難,或許,只有那些具有雄厚實力和遠見卓識的企業才能執行這樣的戰略。
對絕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最好的戰略路徑,或者說最容易把握的戰略路徑,是緊貼消費需求進行產品創新。
對于產品創新,營銷界有這樣的說法:領先一步死,領先半步活。那么企業為什么就不能將“半步”與“一步”結合起來,一方面將領先“一步”的市場透視能力轉化為“半步”的具體行動,同時讓領先“一步”的遠見卓識為始終在行動上領先“半步”提供保障呢?
市場需求從滿足程度上看,可以簡單地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已經被滿足的需求;第二層次是沒有得到很好滿足的需求;第三層次是沒有被滿足的需求。
目前的競爭僵局,最主要的成因就是:絕大多數企業圍繞已經被滿足的需求死纏爛打。圍繞眾所周知的市場需求進行競爭,產品和服務就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創新,企業間只能相互抄襲或模仿,這樣競爭的結果只是給消費者多幾個選擇而已,企業不可能對市場作出任何貢獻。
消費需求具有多樣性,尤其是在中國這樣需求層次多、變化快的市場,總有一些沒有被很好滿足的需求。比如,雙星等品牌讓傳統的“解放鞋”和“網球鞋”退出市場,而安踏等品牌則通過推出專業的運動鞋,更好地滿足了消費需求,將運動、休閑和時尚融為一體。“未被很好滿足的需求”,也可以禰為“未被充分滿足的需求”,是企業在產品創新方面領先“半步”的最好選擇。這類需求已經基本孕育成熟,既可以讓創新者充分享受領先的好處,又可以避免領先的風險。
至子“未被滿足的需求”,就是目前被廣泛推崇的“藍海”。它的基本規律是首先表現為細分需求,然后逐步表現為主流需求,并最終演變為大眾需求。當然,也不排除其中大部分會永遠表現為細分需求。這個層次的需求,永遠都是各行各業獲得突破性發展的契機,誰能率先發現它,并制訂出分步推進方案,將“一步”分解為多步,誰就能在需求被很好地滿足之前,獲得最大的市場份額和最好的經濟效益。
產品創新既是企業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以及在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的手段,也是企業實現持續增長的手段。
所有產品,包括企業的金牛產品和明星產品,都受到產品生命周期的制約。為了使企業的產品組合中,始終擁有與企業規模和增長目標相匹配的金牛產品和明星產品,企業必須不斷進行產品創新,并通過持續不斷的市場推廣工作,讓更多產品進入成長期、成熟期,確保企業具有強勁的增長動力,并彌補由于金牛產品衰退可能對企業業績、市場地位造成的影響。最理想的情況是,在產品不斷創新的基礎上,形成從新產品到明星產品,再到金牛產品的產品豐富和更新機制,讓企業在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的前提下,擁有強勁的增長潛力。
可以這樣認為,企業只要擁有這樣的機制,也就具有了戰略能力。
總之,產品創新一方面必須緊貼需求,以提高消費者的滿足程度為導向;另一方面,應該為企業的穩步增長作出貢獻。也就是說,兩方面缺一不可。
打破競爭僵局,從研究消費需求和創新開始,這就是本期封面專題傳達的主要信息。認識到這個看起來簡單的道理,也許比專題中給出的思路和方法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