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是我國的長壽之鄉,是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辟疆的老家?,F在的如皋城里,冒辟疆的故居水繪園,秦淮名妓董小宛的水明樓還對游人開放。聯合國確定長壽之鄉的標準是,每百萬人口中,應有75位百歲老人。據不完全統計,如皋全市145萬人,百歲老人就達172位,還有170名99歲老人,90歲以上的老人超過4000人,人均壽命75.5歲。百歲老人總數名列全國首位。目前,世界所有的長壽之鄉,全在高寒地帶和偏僻山區,唯獨如皋例外。我國被列為長壽之鄉的有如皋市、廣西巴馬縣、湖北鐘祥市、四川樂山市、新疆克拉瑪依地區、遼寧遼陽興隆村,其中只有如皋地處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
最近,國內外1000多名專家學者,云集如皋,探討長壽現象,揭示了如皋長壽的“秘密”:一為“二粥一飯”的飲食習慣,一為種植花木的悠閑情趣。我自幼在如皋長大,如皋家家戶戶種樹養花。侍弄花草可怡情養性,有利健康。自不必說了。我只講講“二粥一飯”的飲食習慣。
專家們發現,74%的如皋百歲老人,每天都是早晚吃粥,中午吃干飯。粥減少了熱量的攝入,可防止肥胖,也減少了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時髦病”發病的概率。早餐的粥熬得比較濃稠,因為得干活,要挺半天。記得小時候吃早飯,父母總要囑咐一句:“吃飽了,得干活?!蹦菚r所謂的吃飽,也就是多吃一碗粥而已。直到現在,我還有這個習慣,早餐吃得多,晚餐吃得少,喜歡吃稠粥。想不到這比較科學,符合健康養生的習慣。遺憾的是,前年回老家一趟,發現現在大人小孩,都學起了城里人,頓頓吃干的。這真讓人擔心,經濟發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可別把長壽之鄉的飲食好習慣丟了。
如皋百歲老人吃的粥主要由粳米、玉米面、元麥糝等做成。按中醫觀點,它們具有健脾養胃的特殊功效,在維護健康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可能很多人對“元麥”很陌生,沒聽說過。其實,“元麥”也就是“裸大麥”,亦稱“裸麥”“米麥”“糖麥”,是大麥的一個變種。成熟后種子與稃殼分離易脫落。種子可供食用,或作飼料。我國西藏、青海等地常稱為“青稞”。記得小時候在如皋家鄉時,一天三餐,頓頓都是元麥粥、元麥飯,大米白面是很少能吃上的。吃時把元麥磨碎了,顆粒和北方的玉米糝差不多。早晚熬粥,中午燜飯。現在想起來,比窩窩頭好吃一些,比饅頭、米飯就差遠了。我們那里的元麥都是秋天播種,來年初夏收割。我回家時,也曾問過家人,還種不種元麥了?家人說,現在很少種了,都嫌不好吃。不過,有些人知道了它的“特殊功效”,也像北方人愛吃窩窩頭一樣買元麥糝吃,所以現在市場上它的價格比大米還貴呢。
另據發現,如皋人長壽因為當地土壤中富含硒、硼、鋅等微量元素。在長壽人口多的地方土壤中有效性硒的含量比長壽人口少的地方要高2倍,其他元素硼、鋅、氟的含量都一樣。難道說土壤里元素的分布跟長壽有關系?通過研究證實這些元素是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同時這些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不是很高又不是特別低,正好在人體需要的范圍之內。而且因為當地土壤里面富含這些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所以蘿卜長得也跟別的地方不一樣,營養價值非常高。如皋長壽老人天天喝那兒的水,吃那兒的蘿卜,非常有利于健康。
在如皋農村,長壽老人大多跟子女生活在一起,從一定程度上也為長壽提供了環境。老人生活在幸福的大家庭中能保持良好的心態,這對人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專家經過研究之后發現,如果一個人能夠長久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同時做到心情比較放松、愉快、豁達,那么這個人機體里面的免疫系統就會非常出色,也就是說他的抵抗力強,得病的機會相對較少。
結合這些長壽老人的經驗,我們也看得出來,合理的膳食結構、適量的運動、愉悅的心情、良好的家庭氛圍,對人的壽命都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