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醫(yī)藥學確實是一座藏量豐富的科學文化寶庫,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和豐厚的文化積淀,單說那紛繁的中藥名稱,就蘊含著無窮的妙趣。然而,這紛繁之中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那似是而非的近似藥名,常常帶給人們諸多不便,甚至造成種種失誤。筆者選擇部分常用的名相近、性相殊的幾組中藥加以介紹,目的是提醒人們居家服藥時切不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黃連和胡黃連前者為毛茛科植物黃連的干燥根莖,是人們所共知的苦口良藥,性寒,能瀉火解毒、清熱燥濕,可用于熱痢、熱盛心煩、濕熱痞滿、腸炎嘔吐、目赤腫痛、癰癤疔瘡。后者為玄參科植物西藏胡黃連的干燥根莖,味苦性寒,能退虛熱、除疳熱、清濕熱,多用于陰虛潮熱、濕熱下痢、肝熱目痛、癰腫疔瘡、痔瘡、疳熱等癥。雖兩者同為清熱良藥,然黃連清實熱,胡黃連則退虛熱,一虛一實,迥然有異。
柴胡與銀柴胡前者味苦、性微寒,有和解表里、疏肝開郁、升陽舉陷之功效,是舒肝、和解類方劑的主藥。柴胡用于寒熱往來、胸脅脹滿、瘧疾、脫肛、子宮脫垂、月經(jīng)不調(diào)、肝熱目赤諸癥。后者味甘性微寒,為清虛熱、清疳熱、涼血之劑,多用于陰虛發(fā)熱、骨蒸潮熱、盜汗、小兒疳積發(fā)熱等癥。其藥材來源亦有別,柴胡為傘形科植物柴胡的根,銀柴胡則屬于石竹科植物。
桃仁與胡桃仁前者為薔薇科植物的干燥成熟種子,味甘、苦,性平,有活血、祛淤、潤腸之功效,多用于閉經(jīng)、痛經(jīng)、腹部腫塊、跌打損傷、腸燥便秘等癥。后者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干燥成熟種子,味甘性溫,能溫腎定喘、益腎、固精,多用于虛寒咳喘、腰膝酸軟、陽痿遺精諸癥。
麻黃與麻黃根前者為麻黃科植物麻黃、中麻黃或木賊麻黃的干燥草質(zhì)莖,后者即是其根部。前者發(fā)汗、解表、散寒、平喘、利水,用于風寒感冒、咳嗽氣喘、支氣管炎、水腫等癥。后者味甘性平,能澀汗、止汗,用于自汗、盜汗、多汗等癥。兩藥為同一植物的不同用藥部位,其功能有發(fā)汗與止汗之不同,應引起注意。
桑螵蛸與海螵蛸前者為螳螂科動物大刀螂或巨斧螂的干燥卵鞘,味甘澀,性平,能益腎、固精、縮尿、止帶,常用于遺尿、尿頻、遺精、白帶諸癥。后者為無針烏賊的干燥內(nèi)殼,俗稱墨魚骨,味咸性微溫,有收斂、制酸、止血等功效,多用于潰瘍病、胃酸過多、吐血、崩漏、白帶、外傷出血等癥。
另外,還有如草決明與石決明、木香與青木香、蒺藜與潼蒺藜,肉豆蔻等與草豆蔻均為名相近、性相遠的易混淆中藥材。
藥浴治療腱鞘炎
郭 宏
腱鞘炎是由于慢性損傷或寒冷刺激等原因所致的肌腱、腱鞘的損傷性炎癥。臨床一般起病多緩慢,無明顯外傷史,手指部腱鞘炎俗稱彈響指,掌指關節(jié)部疼痛或酸痛,可觸及硬結節(jié)。日久可發(fā)生絞鎖現(xiàn)象,手指不能屈伸,須用力或在健手的幫助下,在產(chǎn)生彈響后,手指才能屈曲或伸直。下面介紹幾種腱鞘炎的藥浴治療方:
方1
藥材桂枝15克,麻黃9克,伸筋草20克,紫蘇葉15克,紅花9克,透骨草30克,鮮桑枝30克。
制作加水2000毫升,水煎取汁1000毫升,濾取藥液,倒入盆內(nèi)。
用法趁熱熏洗。每次30分鐘,每日2次。
方2
藥材桃仁、乳香、沒藥各15克,紅花12克,羌活、獨活各20克,防己30克,蘇木30克。
制作加水2000毫升,水煎取汁1000毫升,濾取藥液。
用法趁熱熏洗患部。每次30分鐘,每日2次。
方3
藥材川烏、草烏、艾葉、薄荷各20克,川芎、續(xù)斷、當歸、伸筋草、威靈仙、青風藤各30克,桂枝25克,姜黃30克。
制作加水3000毫升,水煎取汁1000毫升,濾取藥液。
用法趁熱熏洗。每次30分鐘,每日2次。
方4
藥材透骨草、伸筋草各30克,桂枝、歸尾各15克,川椒、鬧羊花各9克,馬兜鈴、海桐皮、川斷各6克。
制作加水1000毫升,水煎取汁。
用法煎至沸后將手放于鍋口用蒸氣熏(注意勿太近,避免燙傷),同時做主動伸屈活動。待藥轉溫時將手浸泡在藥液中,再做伸屈活動。每日2次,每劑連用3天,9天為1療程,用于治療狹窄性腱鞘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