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一生曾歷經艱險,“西安事變”后又一直過著被囚禁的生活,晚年才得到自由,然而,張學良將軍卻能逾百歲高壽,原因何在呢?有人總結出他長壽的四大秘訣,即“常近綠群,勤攻書群,喜愛樂群,多食素群”。其中把“常近綠群”放在四大長壽秘訣之首。
所謂“常近綠群”即十分重視到山間叢林中去呼吸新鮮空氣和活動身軀。張學良無論被囚禁在奉化溪口、貴陽麒麟洞,還是湖南沅陵鳳凰山、安徽黃山,每天清晨都要走向重疊的山間,在碧草、綠樹的森林里尋找一種自然野趣。到臺灣新竹井上溫泉后,每天6時左右即起床沐浴,早飯后,便到山上叢林中散步,去一趟至少要走上千步,有時還來個小跑??梢姡畯垖W良的確養生有道。
那么,鐘情于綠色環境為什么有益于健康?又為何能延年益壽呢?
綠色環境是生命的必需人類起源于自然,又依賴植物而生存,綠色植物與人類不斷地進行著物質和能量轉換,地球上的森林綠地每年可為人類吸收處理掉近千億噸的二氧化碳,而空氣中60%的氧氣,又是森林綠地提供的。因此,人類與綠色結下了不解之緣,綠色成為生命的象征,成為人人所需要的,人人都追求的一種“財富”。
綠色植物是人類“保健醫生”綠地和森林中含有豐富的負離子,它是“空氣中的維生素”,更有人把它譽為空氣中的“長壽素”。它能調節神經系統和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肌功能,增加心肌營養,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據研究,空氣中負離子積累較多時,就能有效地調節體內血清素的濃度,從而緩解“血清素激惹綜合征”引起的弱視、關節痛、惡心、嘔吐、煩躁、郁悶等癥狀,并能起到消炎、利尿、祛痰等作用。
“綠”是自然環境“凈化器”“調節器”樹木是煙塵的過濾器:茂密的枝葉可以黏附大量飄浮的煙塵,每公頃樹林一年滯塵總量為340噸。樹木是天然的吸毒器:樹木、花卉對空氣中的毒氣有較強的吸收作用,森林對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比無林地帶大5~10倍。森林是氣候的調節器:夏季可減少太陽輻射量,平均輻射溫度可降低14.1%;又能吸收和反射陽光,降低氣溫。冬季由于林區吸收陽光的熱量散發慢,氣溫又會相對高出0.5~1℃。森林是噪音污染的避聲器:據測定,40米寬的林帶可減少噪聲10~15分貝,城市公園里成片樹林可使噪聲減低26~43分貝。有人試驗,在森林里住上1個月,可使由噪音引起的病癥減輕80%,人們把它叫做“森林治療法”。森林和綠地是天然滅菌器:綠地內比空曠對照點的細菌數,可減少29%~65%;而在不少樹林中,如榆樹、銀杏、白樺、側柏、松樹等可分泌出強烈的芳香類揮發性物質,對空氣中桿菌、球菌、絲狀菌、芽生菌以及支原體病毒,都有一定的殺滅作用。
綠色環境是優良的心理調節劑綠色植物有一種奇特的功能,對人的情緒有穩定作用,使神經中樞輕松,并對人的全身起著良好的調節作用。綠色環境能促進人體分泌一種活性物質,可以調節、改善血液的流量和神經傳導,增強人的嗅覺、聽覺和思維活動的靈敏性。近年來,國內外專家研究指出,人的視野中“綠視率”為25%時,能解除眼睛和心理的疲勞,可使人感覺最舒適。怪不得古人曾有“山林逸興,可以延年”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