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因腹脹、厭食去醫院就醫,經檢查患有酒精性肝炎。請問,患了酒精性肝炎怎么辦?
安徽阜陽楊君
酒精性肝病的發病率在全球范圍內仍呈上升趨勢,除了酒精性脂肪肝在繼續增多外,酒精性肝炎的發病率也呈現增長趨勢,因而對酒精性肝炎的臨床治療觀察和研究工作,也越來越受到了醫務工作者們的重視。
酒精性肝炎的臨床表現酷似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癥狀為肝區隱痛、腹脹、厭食、乏力;部分患者可出現輕中度的黃疸;實驗室檢查可見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增高、黃疸指數升高等,乙肝病毒指標通常陰性,少數患者可能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而呈現陽性肝病,需要進一步做好鑒別診斷。
酒精性肝炎的基本治療措施包括戒酒、低脂飲食、常規給予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維生素E,同時應用保肝藥物如肝泰樂、甘草甜素等口服,每日2~3次。此外,近年來臨床主張將門冬氨酸鉀鎂或還原谷胱苷肽加入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作為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療方法。臨床觀察結果顯示該方法的臨床效果可靠,能夠有效改善癥狀,促進肝功能好轉和有利于黃疸消退,且無明顯不良反應,是當前處理酒精性肝炎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
特別需要強調的一個問題是:酒精性肝炎的治療根本在于徹底戒酒,無論是治療期間還是治愈后的日子里,患者都要滴酒不沾才行。
韓詠霞
臨界高血壓需服藥治療嗎?
我今年48歲,前不久在公司健康體驗中發現患有臨界高血壓,請問臨界高血壓要不要緊,需要服藥治療嗎?
湖南株洲 劉 源
臨界高血壓是指血壓偏高,但病人既無明顯不適,又無心、腦、腎等臟器損害的一種現象。血壓一般在(140~160)(90~95)毫米汞柱。
以往人們對臨界高血壓不太重視,但近年來的研究發現,70%的高血壓病是由臨界高血壓發展而來的。尤其在中老年人中,因臨界高血壓引起的腦溢血、腦血栓形成、腦梗死、冠心病等并發癥和死亡率,并不比老年人少。雖然臨界高血壓沒有什么明顯的癥狀,但病人有時可間斷性地出現較輕微的頭痛、頭暈、耳鳴、乏力等不適,有時血壓還會出現較大的波動,當心情激動或緊張時血壓可偏高,嚴重者還可出現腦血管意外。研究表明,臨界高血壓病人,如能堅持長期治療,可有效地降低心腦血管并發癥和死亡率。近年來,美國的心腦血管意外死亡率下降了20%,主要是注意了對臨界高血壓的治療。
中老年人在進行健康檢查時,如果發現血壓偏高,就應定期復查,若舒張壓經常超過90毫米汞柱時,應進行系統治療。臨界高血壓的治療以非藥物療法為主,如堅持進行適宜的體育運動,限制飲食中鹽、糖及脂肪的攝入量,控制體重,生活規律,心情愉快,戒除煙酒等。一般能有效地控制血壓的波動。如果血壓偏高不降或伴有其他病癥時,可適當地遵醫囑服藥治療。
伍新華
服藥不當會引腦中風嗎?
前幾天,我的一位朋友因為血壓高,便到藥店里去買降壓藥,因降壓心切,便買了3種降壓藥一起吃,誰知沒過幾天他卻得了腦中風,醫生說是因為他吃降壓藥吃的太多了造成的,請問為什么吃降壓藥吃的太多了也會得腦中風呢?
陜西西安 李姍
腦中風為中老年人常見病,主要是因為高血壓及腦動脈硬化病所致,但是有時藥物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誘因。根據中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在服用以下幾類藥物時應特別注意。
降壓類藥物有些中老年人在體檢時發現血壓升高,便大量服用降壓藥物,甚至多種藥物聯合應用,以求達到快速治愈的目的。其實這種做法很危險,因為人體血壓必須維持在一定的水平,體檢前已長期習慣于在高血壓下維持腦部血液灌流的中老年人,如果在很短時間內通過大量服藥使血壓驟然下降,將會在腦動脈硬化的基礎上發生腦部供血不足,血流緩慢,血液易于凝聚,很容易誘發缺血性腦卒中。因此,使用降壓藥物治療高血壓,切不可操之過急,應合理用藥,使血壓逐漸下降至理想水平。
利尿類藥物速尿、雙氫克尿塞等利尿藥主要用于治療各種水腫,直接作用于腎臟,促進電解質和水的排出。若中老年人使用劑量過大,尿液排出增多,易使體內水分大量丟失,血液濃縮,可導致腦血管栓塞。因此,中老年人應慎用。其他如鎮靜催眠藥,服用不當也可引起血壓下降,形成腦血栓;滋補強體藥如人參等,患有高血壓的中老年人長期服用時,有發生腦血管破裂,造成腦溢血的可能,切不可濫用。
促凝血類藥物 中老年人發生出血性疾病時,常應用止血敏、安絡血等促凝血的藥物止血。這些藥物雖然有止血作用,但過量使用可促使血栓形成,尤其是腦動脈硬化、血脂偏高的中老年人,血液更易凝固形成血栓,進而發生腦卒中。因此,有血栓形成傾向性血管疾病的患者應禁用此類藥物。
解熱鎮痛類藥物 人在感冒發熱時,常用此類藥物,特別是高熱病人往往用阿司匹林、撲熱息痛等退熱。這些藥物均是通過大量散熱而使體溫下降,繼而使人大量出汗,失去水分,尤其是伴有嘔吐、腹瀉的中老年人,發汗后致使機體嚴重缺水,造成血液濃縮,黏滯性增加,促使血栓形成。因此,中老年人發熱時,最好不要服用此類藥物,而以物理降溫為好。非用不可時,大量出汗之后,應及時通過飲用糖鹽水或靜脈滴補液等方法補充水分,切不可大意。
阿霞
為何糖尿病好發會陰部真菌感染?
我因會陰部瘙癢、出現紅疹和小潰瘍,會陰部真菌感染,醫生告訴我說感染與糖尿病有關,請問,為何糖尿病好發會陰部真菌感染?
河南開封 姜平
糖尿病合并會陰部真菌感染的概率高于非糖尿病病人,主要是與以下因素有關:①與糖尿病本身降低機體抵抗力有關,糖尿病病程越長,血糖控制不良,并發癥越多,發生率越高。血糖的持續升高,可造成全身的單核細胞系統功能障礙,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易引起菌群失調而誘發真菌感染;②女性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婦女受到體內激素變化的影響和糖尿病神經病變的作用,引起尿失禁發生率增高,若加之糖尿病本身所有的尿糖增高,就會使陰部皮膚長期處于局部高糖環境之下而有利于真菌的滋長,會陰部皮膚被真菌感染;③糖尿病病人合并其他病原體感染時,若長期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廣譜抗生素的話,可能造成機體菌群失調和抵抗力降低而促使真菌滋生,繼發真菌感染的機會明顯增加。
綜上所述,血糖升高、尿失禁、長時間應用廣譜抗生素是引起糖尿病人會陰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誘因。因此,治愈后,務必嚴格控制糖尿病,使血糖降下來并穩定在正常范圍內。如果合并有神經病變,可考慮維生素B12、維生素B1和硫酸軟骨素等藥物的應用,改善神經功能。伴有尿失禁問題時,要注意會陰部清潔衛生,避免穿著緊身衣、牛仔褲和尼龍內褲,避免長期使用衛生巾。如果伴隨其他系統感染,務必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長期、大劑量使用而致菌群失調。一旦出現會陰部真菌感染,應徹底治療。
魏開敏
小兒患頸椎病怎么辦?
我兒子今年才上初一,這段時間老說脖子產痛,聽一位醫生朋友說孩子可能患了頸椎病。請問小兒為何也會患頸椎病?該怎么辦?
河南鄭州 袁妙玲
正如那位醫生所說,兒童也會患頸椎病。近年來的臨床資料表明,兒童患頸椎病的并不少見。造成這種兒童型頸椎病的主要原因不是頸椎的增生,而是學齡兒童長期伏案、坐臥姿勢不正確,特別是書包過重給頸椎造成較大的壓力,使生長發育期的頸肌、韌帶、筋膜等軟組織超負荷負重,長期處于緊張狀態所致,而椎間盤多無異常。所以說兒童型頸椎病除先天性椎管畸形外,多半是頸椎功能改變。另外該病還與個體結構的差異、內分泌等因素有關。
對于兒童頸椎病,癥狀不重者可在家庭采取自我療法:可讓患兒俯臥硬板床上,不用枕頭,雙下肢伸直,雙手背放在腰部,上身和下肢同時向后用力抬起,停頓15秒后復原,每日堅持練習約50次,有較好效果。本病的預防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不能讓孩子長時間伏案讀書寫作業,每1小時左右起身做些活動,對其彎腰駝背等不良姿勢宜及時糾正;二是孩子的書包一般不宜過重,以不超過3 000克為宜;三是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勢,枕高不超過10厘米,以保持頸椎部向前突的生理弧度;四是看電視、用電腦時屏幕最好與眼睛保持在同一水平。此外,還可經常做頸部保健操,以達到舒通經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的目的。
新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