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潰瘍是一種常見消化系統疾病,占消化性潰瘍的80%左右,主要癥狀為節律性上腹部疼痛、泛酸、燒心等,可發作數日至數月而緩解,但極易復發,且多見于秋季及初春,甚至可整個秋季都在發作。對于導致復發的季節因素,目前尚無一個充分合理的解釋。故本病患者在上述季節里,尤需注意生活調理,消除危險因素。膳食治療的確切作用雖仍無定論,但一般多主張十二指腸潰瘍病人應采取少食多餐,選擇刺激勝小、易消化的食物。尤其在本病活動期,應避免或限制攝入對胃分泌有強烈刺激作用的辛辣調味品、濃茶、咖啡、酒類等。秋冬尤需注意少食火鍋之類食品和粗糙的食品,如果皮、纖維性蔬菜等。面條、粥、豆漿、乳類、蛋類、菜葉等較為適合,因其具有較高的緩沖酸的能力或有較小的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少食多餐可避免胃部過度擴張和蠕動,并能中和胃酸。另外須注意進食充足的蔬菜和水果,保證足量的維生素,有利于潰瘍的愈合。食療方可用牛奶250毫升煮沸,調入蜂蜜50毫升、白及6克,日服1次;如有氣虛乏力、畏寒等表現,可用黃精30克、黨參15克、黃芪15克、淮山藥30克和黑糯米60克,熬粥同服,對緩解癥狀、增強體質有一定作用。緩解期可正常進三餐,但應遵循上述原則。
平日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勞逸結合,避免精神緊張和焦慮。在發病時應充分休息和睡眠。吸煙者應堅決戒煙,有研究表明,吸煙能使本病的發病率、復發率及并發癥發生率均上升,且影響潰瘍的愈合,故危害更大。秋冬季節應注意防止受涼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亦為本病復發危險因素之一。對一些能導致或加重本病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和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及利血平等,應避免使用。如因病必須使用,應在醫生指導下采用腸溶劑型和小劑量間歇用法及其他保護措施。還要強調的是,對本病的治療,患者應堅決服從醫囑,認真服藥,決不可因癥狀消失或緩解而擅自停藥,導致病情加重或復發。
勤摩耳健腎又養生
胡 明
《內經·素問》早就闡述了人體衰老的原因:“腎氣衰,精氣虧,天癸竭”,并強調腎氣充足是延年益壽的首要條件。中醫認為:腎主藏精,開竅于耳,醫治腎臟疾病的穴位有很多在耳部,所以經常摩耳可起到健腎養身的作用。
摩耳的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
拉耳屏:雙手食指放耳屏內側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內而外提拉,手拉由輕到重,牽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為限,每次3~5分鐘。此法可治頭痛、頭暈、神經衰弱、耳鳴等疾病。
掃外耳:以雙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掃,這時會聽到嚓嚓的聲音。每次20下,每日數次,只要長期堅持,必能強腎健身。
拔雙耳:兩食指伸直,分別插入兩耳孔,旋轉180°,往復3次后,立即拔出,耳中“叭叭”鳴響。一般拔3~6次,此法可促使聽覺靈敏,并有健腦之功。
鳴天鼓:兩掌分別緊貼于耳部,掌心將耳蓋嚴,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余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錯叩擊頭后枕骨部,即腦戶、風府、啞門穴處,耳中“咚咚”鳴響,如擊鼓聲。該方法有提神醒腦、寧眩聰耳之功效,不僅可作為日常養生保健之法,而且對中老年人常見的耳鳴、眩暈、失眠、頭痛、神經衰弱等病癥有良好的療效。
摩耳輪:以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直至耳輪充血發熱。此法有健腦、強腎、明目之功,可防治陽痿、尿頻、便秘、腰腿痛、頸椎病、心慌、胸悶、頭痛、頭暈等疾病。
摩全耳:雙手掌心摩擦發熱后,向后按摩耳正面,再向前反復按摩耳背面,反復按摩5~6次。此法可疏通經絡,對腎臟及全身臟器均有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