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眼穴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左右各旁開3.5~4寸的凹陷處。中醫認為,腰眼穴居“帶脈”(環繞腰部的經脈)之中,為腎臟所在部位。腎喜溫惡寒,常按摩腰眼處,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1.兩手對搓發熱后,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骨部位(長強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1次。
2.兩手輕握拳,用拳眼或拳背旋轉按摩腰眼處,每次5分鐘左右。
3.兩手握拳,輕叩腰眼處,或用手捏抓腰部,每次做3~5分鐘。
用掌搓腰眼和長強穴,不僅可疏通經脈和強壯腰脊,而且還能起到聰耳明目、固精益腎和延年益壽的作用。
摘自《醫藥星期三》
五法不讓自己變矮
俗話說:“人老矮三分”。這便是“老縮”現象。“老縮”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骨節改變。老年人骨與骨之間的軟組織彈性減退,水分也漸漸丟失,于是由厚變薄,相鄰兩塊骨節發生融合,導致兩骨關節面直接接觸摩擦而漸漸消耗,久而久之,骨骼變短了。其中尤以脊柱最為明顯,這樣看上去整個身體就變矮了許多。二是肌肉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纖維逐漸萎縮變薄,人也就變矮了。隨著“老縮”而來的是腰酸背痛、腰彎背駝、步履蹣跚等現象,影響晚年的生活質量。
延緩“老縮”需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①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保持機體的生命節律正常,各臟器生理功能保持平衡,可相應地減慢“老縮”速度。
②每天適度曬曬太陽。這有利于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起到預防骨質疏松的作用。
③常吃含鈣的食物。
④用降鈣素。患有骨質疏松的中老年人,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降鈣素,可消除骨痛等癥狀。
⑤堅持運動。堅持適度的有氧代謝運動,能有效地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
摘自《醫藥養生保健報》
查血糖前48小時勿用藥
為了準確檢查血糖,僅僅要求空腹采血或飯后采血是不夠的,因為血糖高低除與糖尿病有關外,同時也受各種內外因素的影響,其中藥物影響更為明顯。因此,影響血糖高低的藥物在采血前48小時內都要避免使用。
可使血糖升高的藥物有:利福平、干擾素、噻嗪類利尿藥、苯妥英鈉、腎上腺皮質激素、β-受體阻滯劑、免疫抑制劑等。
可使血糖下降的藥物有:沙星等喹諾酮類藥物、咪康唑、四環素、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阿司匹林、非甾體消炎鎮痛藥等。
摘自《大眾健康報》
三個“百不如”
在養生概念上,有些大眾化的認識需要改進一下了,以下三個“百不如一”就是應該重新認識和實踐的養生方式。
百聽不如一唱人體某些肌肉(如四肢骨骼肌)可以通過體育鍛煉得以強壯,而內臟平滑肌卻無法通過鍛煉來改善,唯有聲音可以到達這些肌肉。唱歌既可使聲波傳入臟器,引起平滑肌的振動而增強肝、腎等臟器的功能,還可以通過聲帶振動擴張肺部,興奮胸部,增加肺活量。
百走不如一“抖”許多人都有走路健身的習慣。其實,“抖”也是鍛煉身心較好的方法之一。采用“抖”法鍛煉,首先要思想放松,抖動時從容和緩,避免動作劇烈,在室內外均可,以幽靜的綠地為佳。早晨8點以前和傍晚6點以前各做1次,每次半小時。此法對體弱多病者尤為適合。身體直立站穩,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平心靜氣半分鐘,雙手下垂,輕輕擺動,雙膝微微上下抖動100~150次。
百減不如一穩減肥不如保持體重穩定。除了少數體重嚴重超標者確需減肥外,大多數人要慎重對待減肥。最新研究資料表明,沒有什么比體重忽增忽減更糟糕的了。與其連續不斷地節制飲食,還不如干脆保持一兩千克多余的體重,這樣更有利于健康。
摘自《保健時報》
老人穿著內褲有講究
就材質而言。最好選擇純棉的。化纖內褲的通透性和吸濕性較差,會陰部的汗液不易蒸發,有利于細菌繁殖。
就顏色而言,老年女性朋友最好穿純白色的內褲。因為有顏色的內褲不易辨別象征老人病變的白帶顏色,而白帶是婦科疾病的早期信號。
就款式而言,寬松舒適的平角褲最適合老年人。因為老年人的血液循環相對較差,平角褲與三角褲相比,可以減少對大腿根部的束縛和摩擦。內褲的褲腰也不宜過緊,老年人的腰圍往往較大,腰部過緊的內褲容易妨礙腹部臟器的血液循環。此外,最好選擇褲腰高于肚臍的內褲,否則,肚臍受涼后容易誘發腹痛、腹瀉等多種胃腸道疾病。
摘自《大河健康報》
老夫妻同室而居可增壽
分居易產生孤獨癥老年人長期分居易產生孤獨感、寂寞感。不良情緒是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若長期分居,有話無處說,思想不能交流、溝通,久而久之,不良情緒就會導致身心疾病,影響身心健康。
分居不利于健康監護 老年人一般都有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肝病、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有些病多在夜間發作。由于年老感覺遲鈍,反應能力差,生了病往往感覺不出來,使一些疾病的重要征兆被忽視,貽誤治療,失去搶救的最佳時機而造成悲劇。因此,老年人的健康監護極為重要。日常生活中最能體察對方生理上細微變化的是夫妻,同樣,發現疾病癥狀的往往不是患者本人,而是與其朝夕相處的老伴。夫妻是對方的最好的監護人,特別是夜間的健康監護更是其他人無法代替的。
此外,和諧的性生活還能使夫妻雙方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延緩組織器官的衰老。有調查研究發現,60歲以上老年人保持適度的性生活,還能增壽8—10年。
摘自《衛生與生活》
眼睛進入異物急救法
人們經常碰到眼睛進入異物的情況。一般異物如昆蟲、灰沙、鐵屑等進入眼內,多黏附在眼球表面。這時救助者應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上眼皮,輕輕向前提起,向其眼內輕吹,刺激眼睛流淚,將異物沖出。
如果是石灰粒吹入眼中,應馬上翻開眼皮,將石灰粒取出,再用大量清水沖洗。也可將頭部浸入盆中,反復睜眼閉眼,將異物洗凈,然后立即到醫院處理,千萬不可不做處理就直接送往醫院。
摘自《健康生活報》
吸氧并非多多益善
隨著“氧吧”“氧療”的不斷推出,一些家庭也紛紛購買了家用吸氧機。家庭氧療、氧保健漸成時尚,甚至有的人不顧自己是否適合氧療,經常自行吸氧。解放軍第二炮兵總醫院呼吸科閆春連副主任醫師指出,健康人并不缺氧,即使空氣受污染也不會影響氧的濃度。
吸氧并非多多益善,因為人的呼吸中樞是由血氧濃度和二氧化碳濃度共同調節的,若吸入高濃度氧(35%~50%,甚至更高),會使血液中氧分壓增高,使感受器喪失刺激,反而抑制呼吸中樞,使病情惡化。因此,吸氧一定要控制好流量和時間,不宜使用純氧。閆醫生特別強調,氧療只是防止組織缺氧的一種暫時性措施,決不能代替對疾病的治療。
摘自《健康時報》
常吃蔥 人輕松
蔥含有一種特殊的揮發油,油中含有蔥辣素,具有較強的殺菌性,對預防春季呼吸道傳染病、傷風感冒有明顯效果。常吃蔥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于消除胃腸積下的污垢濁氣,提高食欲,健脾強身,還能降低血壓、血脂、血糖,增強人體免疫力。這些作用與蔥富含鍺等微量元素有關。另外,吃蔥對心血管硬化、膽固醇上升、便秘、肥胖者的身體健康也很有好處。
摘自《齊魯晚報》
三類脂肪肝患者不宜運動
雖然運動療法對營養過剩性脂肪肝患者可產生良好效果,但以下脂肪肝患者不適宜運動。
1.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
2.脂肪肝患者合并下列疾病時禁止運動: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不穩定性心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嚴重的心律失常,重度高脂血癥,嚴重糖尿病,腎功能不全,嚴重腦血管疾病,肝功能明顯損害或已發展至失代償期肝硬化。
3.脂肪肝患者合并下列疾病時應盡量減少運動,并且運動需在醫療監護下進行:頻發室性早搏和心房顫動;室壁瘤;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擴張性心肌病和明顯的心臟肥大;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特別是常常有低血糖發作者;甲狀腺功能亢進;肝腎功能損害;應用洋地黃或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嚴重肥胖或繼發性肥胖。肥胖度70%以上的肥胖者待體重減輕20%后再開始運動療法。
摘自《醫藥養生保健報》
中風康復用好枕頭
中風后處在康復期的人只有使用正確的姿勢(坐姿及睡姿)才能防止組織萎縮,減少水腫現象,并有助活動能力的恢復。
中風者睡覺時應注意以下幾點:床褥不能太軟;需要3~4個枕頭來保持正確睡姿;盡量采用患側側臥;夜間應采用一個可以安睡的姿勢。
患側側臥時枕頭的用法是:一個枕頭承托頭部;背部墊一個枕頭,使健側微傾向后;患側的肩膀向前伸展,手肘伸直,雙手間可放置一個枕頭;患側的髖部要伸直,膝部微屈;健側腿可放置在舒適的位置,雙腳間可放置小枕頭。
取坐姿時,體重要平均分布在臀部,不要偏坐一邊;背部要緊靠椅背,腳平放在地上;手肘放在扶手上,手掌最好向上(如有困難則可向下),如有水腫應用枕頭墊起來。理想的坐姿是雙足能平放地面,膝及髖部成直角。需要注意的是坐椅不可太軟。
摘自《健康時報》
疏于運動關節會響
運動時常能聽到有人的關節處發出“嘎嘎”的聲響,比如蹲著起來時膝關節有響聲、走路時髖關節發出輕輕的“嘎嘎”聲、轉脖子時頸椎有聲音,這些聲音人們通常稱之為“彈響”。
一般來說,僅有“彈響”,外表不紅不腫,也不感到疼痛,不伴活動障礙者屬于生理性彈響,不需要特別處理。關節活動時,關節面之間、軟骨墊與關節面之間、肌腱和關節囊之間等,總會發生摩擦而發出聲音。在大部分人身上,這種聲響不明顯,而在有些人身上則聽起來比較清楚。特別是那些久坐的人,關節間產生的潤滑液少,加大了關節摩擦的損耗,更容易聽到“彈響”了。所以,最好同一姿勢維持15~30分鐘后要稍微活動一下。當伴有疼痛或關節活動受限時,需要到醫院就診,以確定是否是關節錯位或關節受損。
摘自《解放日報》
老人保健小竅門
1.雖健腸胃——運腳趾
胃腸功能較弱的人,若每天練習用腳二趾三趾夾東西,或用手指按摩腳趾36下,并持之以恒,胃腸功能會逐漸好轉。
2.清肝明目——搓雙足
摩擦兩足,可使濁氣下降,并能清肝明目,對神經衰弱、失眠、耳鳴、高血壓等癥均有輔助治療效果,具有祛病健身、延年益壽之功效。
3.調節臟腑——敲手掌
手掌正中有勞宮穴,若每天早晚握拳相互敲打左右手勞宮穴36下,再按摩整個手掌,能疏通氣血津液,調節臟腑功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4.防治壽斑——拍手掌
手背為手之陰陽兩經匯聚之處,若每天早晚各拍打手背36下,可調和陰陽,疏通經絡,加速血液循環,預防壽斑出現。
5.強腎壯腰——捶腰背
通過對背部穴位的刺激,達到疏通經脈、調和臟腑之目的,可防治腰背酸痛、腰膝無力、陽痿等癥。方法是:雙手握拳,用虎口部敲擊腰部脊柱兩側。
摘自《家庭中醫藥》
床墊別老睡一面
如果長時間睡床的一面,容易導致彈簧變形、床墊凹陷。床墊的彈簧如果失去彈性,就無法為身體提供良好的支撐,人躺在上面,會改變人體正常的脊柱弧度,使相關肌肉、韌帶繃緊,一覺醒來腰酸背痛。時間久了,人體受壓部位還容易變形,加快肌肉勞損和脊柱骨骼的老化增生,甚至造成脊柱畸形。嬰幼兒和老人尤其要注意,長期使用這種失去彈性的床墊,會影響孩子的骨骼發育,引發駝背、脊柱彎曲變形等;而對老年人來說,長期仰臥在這樣的床墊上,會影響肺臟的擴張,還可能使下肢和盆腔靜脈血回流受阻,導致肺梗死、腦梗死等嚴重疾病。
摘自《汕頭都市報》
頸椎保健功 使你受益終生
頸椎病現已成為一種常見病、多發病。頸部手法治療一次,僅解決一時痛快,不如學習一套功法,自我保健,受益一生。
現將我自己感覺行之有效的頸椎保健功推薦給大家。
1.翻天覆地:頭后仰看天,使前額盡量保持最高位置,停留片刻,然后還原;頭前屈看地,閉口使下頜盡量緊貼前胸,然后還原。
2.哪吒探海:頭頸伸向左前方,雙目注視左前方2米處,使頸部盡量保持伸長位置,停留片刻,然后還原;再使頭頸伸向右前方,方法同前。
3.犀牛望月:頭頸向左后方盡力轉,雙目視左后上方天空,意想遙望月亮,停留片刻,然后還原;再使頭頸轉向右后上方,方法同前。
4.青龍飲水:頭頸向左側平行轉動,意想下頜尋找肩井穴(肩膀的中央),盡量貼近肩井穴,停留片刻,然后還原;再使頭頸向右側轉動,方法同前。
5.放眼昆侖: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頭頸向左轉,雙眼透過肩部注視左腳的昆侖穴(外踝的后側),停留片刻,然后還原;再使頭頸向右側轉動,方法同前。
6.提肩縮頸: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肩慢慢提起,頸部盡量往下縮,停留片刻后,雙肩慢慢放下,頭頸自然伸出;還原后再將雙肩用力往下沉,頭頸部向上拔伸,停留片刻后,雙肩放松還原。
7.與項爭力:兩手交叉置頸后,雙手向前推頸部,頭頸用力向后抵抗,頭手相反用力,停留片刻,然后放松,進行下一個相同動作,最好連續完成9次。
以上功法可每小時練習1次,不拘時間地點。要點是輕柔和緩。
摘自《北京青年報》
芽菜保健功能多
芽菜包括種芽菜和體芽菜兩種。種芽菜由種子萌發形成的芽苗菜,如豆芽苗、蘿卜芽苗、芥藍芽苗等;體芽菜指直接在植株上(宿根、肉質根、根莖及枝條)長出的幼嫩的芽、梢、幼莖,如香椿芽、豌豆尖、花椒芽、竹筍芽等。
不同的芽菜具有不同的保健作用。綠豆芽性涼味甘,有解酒毒、熱毒、腫毒之功效;香椿芽有開胃、調節人體內分泌等功能;蘿卜苗其性微涼味甘,有健胃消食、止咳化痰、除燥生津等功效;黑豆芽性微涼甘,有活血利水、清熱消腫、補肝明目之功效。
芽菜保健功能多
芽菜營養價值高且熱量低,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常吃芽菜,可以防治便秘。
摘自《科技日報》
鹽水泡腳消炎活血
經常用鹽水泡腳能殺菌消毒,防止腳氣病,使足部皮膚光滑清潔,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有助睡眠,并有抗衰老之效,且可以防治感冒,甚至可以使頭腦感到輕快,增強記憶力。
具體方法是:在半盆熱水中加入一匙鹽,亦可根據自身需要,將一些鎮痛、消炎、活血的藥物煎熬或用花椒煮沸后用于泡腳。水溫宜從30℃左右逐漸提高到50%左右。先用少量水(淹沒腳踝為宜),而后多次增添。器具最好用小桶(雙腳能放得進去就行),可使小腿浸在水中。浸泡以30分鐘左右為宜。但腳部有傷口或炎癥時,應暫緩進行。
摘自《山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