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情況下,食物通過胃腸道消化吸收后,剩下殘渣形成的糞便應(yīng)在24~48小時排出體外,若超過48小時,即稱為便秘。
便秘是一種癥狀,而不是疾病。其原因相當復(fù)雜,一般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前者又稱器質(zhì)性便秘,即由某些疾病引起,如腸梗阻、腸麻痹、巨結(jié)腸癥、肛門周圍膿腫等。有些非腸道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門脈壓增高,脊髓與神經(jīng)根疾病,重金屬砷、汞、鉛等中毒,以及中風、肺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卵巢囊腫等,大多伴有便秘,均需及時對因治療,力求根治。同時可用瀉藥輔助治療。后者又稱功能性便秘,表現(xiàn)為口苦、腹脹、暖氣、食欲不振,還伴有頭昏、頭痛、失眠等癥。由于糞便干硬,或呈羊糞狀,病人排便時,可有下腹部痙攣性疼痛、下墜感、排氣多等情況。出現(xiàn)便秘,可選用以下瀉藥治療。
刺激性瀉藥如口服酚酞后,在堿性腸液與膽汁的作用下,形成可溶性鹽,刺激腸黏膜,促進腸蠕動而排便,適用于慢性便秘與習慣性便秘。睡前口服含本品的果導(dǎo)片1~2片(每片5毫克),經(jīng)8~10小時排便,療效可維持3~4天。但幼兒及孕婦慎用,嬰兒及患有高血壓、心力衰竭、腸梗阻、闌尾炎等病人禁用。也可服用蓖麻油10~20毫升,2~8小時排便,它在十二指腸可分解成蓖麻油酸,刺激小腸,增強蠕動,促進排泄。但服后有惡心、嘔吐等反應(yīng),孕婦忌用。還可服用比沙可啶(便塞停),每次1~2片(每片5毫克),但不得將腸溶片嚼碎或壓碎,每天服1次。它適用于急、慢性便秘和習慣性便秘,但服用前后2小時,不宜服牛奶或抗酸藥。服藥后,雖有腹痛,但排便后會自行消失。
潤滑性瀉藥如液狀石蠟,俗稱石蠟油,于睡前頓服15~30毫升,服后不被吸收,可潤滑腸壁,軟化大便,使之易于排出。它適用于慢性便秘和手術(shù)后排便困難者,也用于小兒便秘。但不宜久用,以免影響鈣、磷元素及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民間治療時用適量麻油代替,效果也不錯。
潤濕性瀉藥如多庫酯鈉可降低糞便表面張力,使水分和脂肪類物質(zhì)進入糞便,使之軟化,利于排出。它適用于排便無力的肛門、直腸病患者或手術(shù)后的病人。
容積性瀉藥如硫酸鎂。主要利用它不易被腸道吸收,形成高滲溶液,使大量水分聚集,腸內(nèi)容積增大,刺激腸黏膜,增強蠕動而排便。但胃腸潰瘍、出血的病人、急腹癥病人及孕婦、經(jīng)期婦女等禁用。
膨脹性瀉藥利用某些吸水性頗強的植物性或半合成的纖維素在腸內(nèi)吸水膨脹形成膠體,使糞便變軟,并刺激腸壁,增加腸蠕動而排便。如羧甲基纖維素等,適用于便秘與腹瀉交替的病人。
此外,小兒及年老體弱者便秘,也可用甘油栓治療,每次取一粒塞入肛門內(nèi),成人用大號栓(每粒約3克),小兒用小號栓(每粒約1.5克)。它能潤滑并刺激腸壁,軟化大便,使之易于排出。也可使用開塞露,它含有山梨醇、硫酸鎂或甘油,成人每次1支(20毫升),兒童每次10毫升,嬰幼兒每次4~6毫升。用時先將容器頂端剪去,外面涂油脂少許,緩緩插入肛門內(nèi),然后將藥液徐緩擠入直腸內(nèi),讓其稍留置幾分鐘,即可引發(fā)排便。
以上五種瀉藥作用的原理不盡相同,病人可根據(jù)具體情況加以選擇,但不能久用,否則會形成依賴性,而且還會損傷腸壁神經(jīng)叢細胞,造成進一步便秘,加劇病情,使排便更加困難。
值得提醒的是,便秘病病人應(yīng)避免使用某些藥物,如磷酸可待因、鹽酸嗎啡與硫酸阿托品、顛茄片、山莨菪堿及鉍劑、鐵劑、普魯本辛、氫氧化鋁凝膠等,以免加重病情。
擇時用藥效更佳
陳福新
隨著藥理學的發(fā)展,發(fā)現(xiàn)許多藥物在體內(nèi)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等有明顯的時間節(jié)律性。同一種藥物、同一劑量,不同的服藥時間,其療效和毒性可相差幾倍,甚至幾十倍。因此患者用藥時應(yīng)考慮合理的給藥時間。
糖皮質(zhì)激素藥如果按通常的每日3次給藥,會擾亂體內(nèi)皮質(zhì)激素的晝夜節(jié)律,引起很多副作用。因此,可采用在皮質(zhì)激素分泌達峰值時(上午8時左右)一次給予全天藥量。這樣不但療效更佳,而且可將副作用降到最低點。
抗高血壓藥血壓一般在上午9~11時達峰值,隨后逐漸下降,夜間入睡后則下降到一天中最低點。故高血壓患者一般只需白天用藥,且上午用藥量應(yīng)大些。若晚上睡前服藥,血壓會明顯下降,出現(xiàn)腦血流量減少。特別對老年人來說,易使血液凝集成栓,加上腦血管硬化、管腔變窄,可誘發(fā)腦血栓。
強心藥心衰病人切勿在凌晨4時左右服洋地黃、地高辛等強心藥,此時服藥的藥效是其他時間給藥的20倍左右,極易引起中毒,請千萬注意避免。研究證明,這類藥上午10時的血藥濃度上升緩慢,峰濃度較低,因此上午給藥療效最佳。
抗糖尿病藥凌晨4時糖尿病病人對胰島素最為敏感,此時即使給予低劑量,也可獲得滿意療效。上午8時、午后4時再口服降糖靈,該藥作用強而持久;可使藥效與體內(nèi)血糖濃度變化的規(guī)律相適應(yīng),從而收到顯著效果,并使藥物副作用降至最低。
平喘藥氨茶堿的治療量與中毒量很接近,是臨床上規(guī)定必須進行血液濃度監(jiān)測的藥物。早晨7時服用,療效最佳,毒性最低。其他平喘藥以臨睡前服用效果好。
抗貧血藥硫酸亞鐵、葡萄糖酸鐵等補血劑,于晚8時服用最佳,此時的吸收率比早晨8時要增加1倍,且療效可增加3~4倍。
利尿藥利尿劑的藥效與腎功能和血流動力學等密切相關(guān)。因此雙氫克尿塞在早晨7時服用副作用小,而速尿于上午10時服用,利尿效果最強。
其他滋補類藥物宜在清晨空腹或夜晚睡前服用;助消化藥物宜在飯前10分鐘服用;維生素類藥物應(yīng)在兩餐之間服用;對胃有刺激的藥物應(yīng)在飯后半小時服用。
總之,科學合理地選擇服藥時間,不僅能提高藥物療效,減少毒副作用,而且可減輕病人的經(jīng)濟損失。廣大患者應(yīng)掌握更多的藥學專業(yè)知識,以便更加合理、正確使用藥物,充分發(fā)揮藥物的應(yīng)有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