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政策鏈接
工資總額同經濟效益掛鉤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11月30日發出《關于做好2006年企業工資總額同經濟效益掛鉤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有關部門對工資增長過快、工資水平過高的企業,要從嚴審核其掛鉤經濟效益基數、工資總額基數,將其浮動比例下調至貼以下,并嚴格執行新增效益工資分檔計提辦法。
勞動保障部網站:
www.molss.gov.cn
高校就業率造假“一票否決”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11月28日表示,教育部將會加大就業狀況在高校教學評估中的權重,使就業成為一項重要指標。針對個別高校確實存在就業率“摻水”、造假的現象,教育部已下定決心,在高校教學評估中加大對違規行為查處力度,實行“一票否決”。
教育部網站:
www.moe.gov.cn
公務員考試試題并未泄露
針對部分媒體報道有人押中中直機關公務員考試題,并懷疑考題有可能被泄露,人事部公務員管理司11月27日鄭重聲明,公務員考試試題沒有泄露,網上流傳“培訓專家”所押試題,與真實的申論考試試題相差甚遠。
人事部網站:
www.mop.gov.cn
退伍老兵餐車半價用餐
2006年鐵路新老兵運輸11月25日啟勸。鐵道部要求對滿70人的退伍者兵團體安排在一個硬座整車,其他剩余座位票不再發售。而退伍老兵憑有關證件在列車上用餐實行半價優惠。
鐵道部網站:
www.china-mor.gov.cn
現實主義
中國擬試行網絡實名制
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胡啟恒院士11月28日透露,中國正在探討和逐步試行在網絡世界實行有限實名,以平衡個人隱私和公眾利益與國家利益。有限實名,也就是后臺實名。當一個用戶要到博客網站或BBS網站注冊賬號時,需提交身份證、必要的證件和真實姓名等。而在前臺,用戶可以使用自己喜歡的名稱,而非真實姓名。網民如果沒有做危害公眾利益、違法國家法律的事,真實姓名屬于隱私。
網吧電信資費上調
北方地區一些網吧陸續收到電信部門的電話通知,稱將于12月1日起對網吧的上網資費進行上調。新資費標準以流量計費,10兆端口調整至每月4000元,并將流量限制在800G以內,超過800G就按照1G/5元進行計算。電信方面解釋說,由于網吧業務費用只占電信用戶的一小部分,卻占據了大量帶寬,損害了多數用戶的利益,所以需要上調資費,按流量收費。
全球十大網絡短片評出
全球觀看次數最高的十大網絡視頻短片11月26日出爐。排名榜首的是加拿大魁北克省高中生吉斯林‘拉扎的自拍視頻短片“星戰小于”。這段不足2分鐘的網絡視頻,迄今已被網友點擊觀看9億次。
一周風向
“拆遷死人正常”論令人驚詫
央視《記者觀察》11月28日報道了山東省菏澤市香格里拉嘉園商品房開發項目涉及數百拆遷戶,有關部門違法行政、粗暴拆遷、補償不公等問題,引發了上吊自盡、四處上訪等事件,而拆遷指揮部某領導當眾說:哪個地方拆遷不死幾個人啊?
網友評說,“拆遷死人正常”論,實在令人驚詫,比“誰影響XX一陣子,XX影響誰一輩子”更狠。為什么拆遷辦只對項目和開發商負責,不對老百姓負責呢?是不是因為老百姓決定不了升遷,也給不了什么“好處”啊?
是“潛規則”,還是刑事犯罪
張鈺錄像帶事件出來后,有網友認為,把張鈺揭出來的那些事輕描淡寫地說成“娛樂圈的潛規則”、“性交易”,很不準確。
不幸被搶劫的人面對刀槍的死亡威脅不得不交出錢包,能說這是“兩相情愿”嗎? 能夠威脅人生存的“兇器”不光是明槍真刀,還可以是無形的權勢。演員求“戲份”,實際是在找工作謀生。
利用人家這個弱勢,還要“上了床不一定有戲,但不上床就一定沒戲”。這能叫“交易”嗎?純粹是詐騙耍無賴。這都不算犯罪,什么算犯罪?
“太陽能之父”能否從寬處理
《新京報》報道,中國全玻璃真空管太陽能熱水器奠基人、清華大學教授薛祖慶11月27日因涉嫌挪用公款站到北京市海淀法院被告席上。清華大學紀委給檢察院發去的處理意見稱,薛祖慶曾做出巨大貢獻、且公款已全部退還,其年事已高、身體不好,希望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對其從寬處理。
反對寬大的網友說,法律神圣不可褻瀆,要建設成法治國家,必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支持寬大的網友認為薛教授大半生為國奉獻,家里連100萬都拿不出來,應該法外開恩。法治社會并非只有條條框框沒有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