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一度的北約峰會,今年花落拉脫維亞首都里加。11月28日至29日,北約26個成員的首腦在這個2004年加入北約的國家聚齊。
已經全城放假的里加,幾天之內被3030多名參加峰會的各國政府代表團成員、1700多名記者,以及上萬峰會工作人員和安全人員“占領”。在保衛峰會的9000多名警察和安全部隊中,有2000名來自美國等北約成員國,其他7000名都調自拉脫維亞各地。在人口只有200多萬的拉脫維亞,這個數字尤顯龐大。
雖然26國的政府首腦們在重達兩噸的峰會會議桌上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和議程,但“如何規劃北約轉型藍圖以應對新挑戰”是會議的核心任務。
北約秘書長夏侯雅伯給此次峰會打上了“轉型峰會”的標簽。事實上,自冷戰結束和華約解體后,北約一直處在轉型過程中。北約究竟要為什么樣的目標而繼續存在下去?北約的未來要走向何方?10多年來,對這些問題一直存在著爭論。
阿富汗成為轉型最關鍵的試驗場
自冷戰結束后,北約已經失去了傳統對手;以蘇聯為首的東方陣營。面臨著不轉型就可能消失的北約一直在尋找新的、讓自己存在下去的理由。
夏侯雅伯說,北約為應對21世紀的挑戰而生存。這些挑戰包括“國際恐怖主義”、“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以及“失敗國家”。此次峰會,夏侯又強調了保證“能源安全”是北約的“新附加值”,其中包括保證“能源的自由流通”、“能源基礎設施的安全”等。
北約這些新的目標,有兩個共同的特點:“非傳統性”和“全球性”。因為這些挑戰沒有一定的地域局限,也沒有一定的時間局限。
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埃諾的助手布德羅上校告訴記者,此次峰會通過的“綜合政治指南”,為北約未來的轉型目標和發展方向進行了“遠景規劃”。他說,北約正在或曾經在世界6個地區、三大洲執行任務,共部署軍隊5萬人。這些都是北約為應對21世紀挑戰進行的戰略布置。
既然北約的目標已經呈現出“非傳統性”和“全球性”兩個特點,北約也不再固定傳統的“歐美防區”,而是跨出防區,走向世界。作為第一步,北約領導的阿富汗“國際安全和救援部隊”任務的成敗,關系著北約轉型的成敗。
夏侯雅伯2004年剛剛執掌北約時,記者有幸成為首先訪問他的中國記者。當時他就表示:阿富汗行動是他任期內的頭號任務。兩年過去了,夏侯依然把阿富汗問題當作是峰會的頭號議題。
目前北約已經向阿富汗派兵3.2萬人。然而,阿富汗形勢并沒有實現根本好轉,暴力事件連續不斷,毒品走私依然猖獗。夏侯雅伯警告說,如果北約國家再不盡快向阿富汗派遣更多的部隊,阿富汗政權就“有崩潰的危險”。
一位北約官員會前向記者透露,現在北約成員國內部在阿富汗問題上存在不少分歧,這影響著北約阿富汗任務的前途。
這位官員說,北約多國部隊在阿富汗沒有統一的協調,成員國各有打算,都希望在相對安全的地方執行任務。
這位官員沒有明說這些國家的名字,但很明顯,他所指的正是在安全系數較高的阿北部執行任務的法國、德國、意大利,以及阿西部的西班牙。
正因如此,“消除障礙”一詞在峰會期間是被關注得最多的一個詞。11月28日峰會第一天,夏侯和北約26個成員國首腦們舉行的“閉門工作晚宴”,談的就是阿富汗議題。
晚宴前,夏侯撂下狠話:阻礙阿富汗的行動就會阻礙北約的未來發展。他稱要將這一信息“大聲”、“清楚”地傳遞給26國的首腦們。
果然,“大帽子”一旦扣下,一些原來有些消極情緒的成員國不得不做出了“積極”的表態。29日,一臉疲憊的夏侯在發布會上稱,一直持續到28日深夜的“北約閉門晚宴”,在阿富汗問題上有了“積極進展”。
他說,阿富汗任務的“內部障礙”90%已經解除。現在北約駐阿富汗3萬多部隊中,已有2萬多“可用性大大提高”。他透露,“一些成員國”已經許諾消除“不必要障礙”,在“危機時刻”跨出自己在阿富汗的駐地防區,幫助更危險地區的盟軍。他還透露,“一些成員國”將對阿富汗任務“加大資金投入”。夏侯再次確認,明年北約將增兵阿富汗3至4個營。這些部隊主要來自波蘭和美國。
里加峰會關系阿富汗任務的另一個重要決定是,將由夏侯本人牽頭建立一個“聯絡小組”,一方面負責北約成員國駐阿部隊的協調工作,另一方面,“聯絡小組”將爭取“更大的國際關注和支持”,包括聯合國、八國峰會以及世界銀行等。
快反部隊是北約能力建設的關鍵
布德羅對記者說,北約轉型必須有強大的實力作保障,而目前北約2.5萬人的“快(速)反(應)部隊”,則是北約軍事現代化及“能力建議”的關鍵一環。
布德羅說,這支部隊的“能力建設”和“快速運送”將是現代化改革的重點。在北約的設計中,“快反部隊”“完全行動能力”的目標是,能夠在2至45天完成部署,并執行從人道主義援助、維和到高強度局部戰爭的任務。
不過,布德羅承認,快反部隊要達成上述兩個重點,面臨著不少具體困難。首先,關于費用分攤的難題,過去部隊的所有費用,由部隊中將士所屬國來負擔。這樣造成的后果是,成員國對快反部隊派出的士兵越多,自己的負擔越大。其次,由于歐洲成員國在空中運輸等技術上的落后,也給快反部隊的“戰略部署”能力造成了障礙。
這兩個問題似乎在此次峰會中得到了解決。夏侯在峰會結束后表示,北約已經決定商討用“更公平”的方式來解決成員國分攤費用的問題。另外,花費最大的快反部隊空運問題也獲得了進展。北約一些成員國已經與美國簽訂合同,購買最先進的“C17戰略戰術運輸機”,雖然合同量并不大,但這是一個北約解決空運難題的“標志性事件”。
北約要實現全球化
在此次里加峰會上,北約首腦們再次強調了北約的“門戶開放戰略”和建立全球伙伴關系網的決心。夏侯稱,北約應對“全球性的威脅”,就必須擁有“全球性的伙伴”,只要與北約具有“相同的價值觀”,又有與北約合作意愿的國家,北約都將與其發展盡可能緊密的伙伴關系。
北約的“門戶開放”實際意味著北約還將繼續擴大。繼2004年接納了7個中、東歐新成員之后,夏侯表示,像阿爾巴尼亞、克羅地亞和馬其頓這樣希望人約的國家,只要它們的政治、防務改革達到要求,北約就向它們敞開大門。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北約此次強調將加強與一些“非北約國家”的政治對話和“與北約行動相關的合作”。這些國家包括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北約的“聯系國家”。
除了北約26個成員國之外,北約把與其有聯系和合作關系的國家分為幾個層次。首先,北約與烏克蘭和俄羅斯建立了雙邊理事會機制,定期開會;其次,北約與東歐和中亞30個國家建立了“和平伙伴關系”,有相對固定的合作,第三,北約把日、韓、澳、新等一些區域外國家定義為“聯系國家”,有不固定的對話與合作。
北約的峰會聲明中沒有將這些“聯系國家”稱作“伙伴國”,但據北約官員指出,里加峰會的決議實際上標志著北約與這些國家的關系邁進了一大步,這不僅意味著雙邊關系的機制化發展,定期的對話和交流,還將意味著更多的“聯合軍事演習”以及情報交流等實際內容。
盡管夏侯為了消除俄羅斯等其他國家的顧慮,一再強調北約不會成為“小聯合國”,也不會扮演“全球警察”的角色,因為“北約沒有這個兵力,也沒有這個財力”。但是,北約跨出防區走向世界的轉型走向,已經初現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