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解放報》
作者:Abel SEGRETIN
翻譯:李漫
中國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率達到11.3%,可能標志著其經濟”軟著陸”政策未能奏效。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第二季度的相關數據后,進一步確認了中國經濟“有一點過熱”。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在4月到6月間高達11.3%,比原制定的8%的增長率要高出許多,中國政府原本希望經濟能夠重新回歸“穩健”的增長。雖然有關負責人的言語措辭很委婉,但是仍然可以看出他們對中國經濟過熱的憂慮之情。近期,國家統計局發言人宣稱:“中國經濟總體上運行良好,但由于很多原因受到一些損害,比如固定資產投資過度,在冗余無用的領域內大量的銀行貸款,在短期內有相當的金融風險。”顯然,這些年來為了經濟增長放緩而采取的“軟著陸”手段并沒有收到良好的成效。
過度
問題是多方面的。最初,就銀行情況來說,問題是資金過多。在2006年前6個月的銀行商業節余紀錄達到615億美元,并且國外總投資額在上升,銀行中外國外匯儲備額在6月份累積達到9411億美元。這些巨資中的一部分被轉換成人民幣,大量借貸給地方投資者,這些投資者用這些資金來修造更好的工廠、橋梁、道路以及各種房地產項目。這些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06年超出了30%(而政府建議增長率為18%),但是這些投資的回報還遠遠不能確定。過度投資問題應該歸責于地方政府,他們投入大量資金開發許多無用的項目(比如說,在揚子江中部,每70公里就建有一座橋),或者試圖邀取政治資本,或者試圖吸引國外投資。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去河南視察時,公開對這種傾向表示了憂慮:“地方領導同志,必須防止源自他們自身的問題發生……并且避免可能威脅國民經濟的嚴重不平衡狀態出現。”
儲蓄
中國經濟增長過熱不容置疑地將使人民幣升值問題再次成為焦點。由于外國政府不斷地要求和施加壓力, 目前中國的經濟學家正在考慮人民幣升值的問題。但是人民幣升值以后,幾乎毫無疑問地會面臨大規模的,臨時性的出口貿易減少的風險,而出口貿易則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主要引擎。負責中國經濟政策的一個高層人士稱:“中國在未來幾年里,仍然可能允許10%的合理的經濟增長率。”但是這種高速的經濟增長并未能降低失業率(在城市中失業率接近10%),以及家庭消費量停滯的現象。對家庭來說儲蓄一些錢已備不時之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中國,醫療與教育已不像從前一樣有國家全部承擔費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