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鐘南山日前在廣州跨國公司聯誼會第二屆常務理事會換屆選舉會上表示:“中國企業家和創業者吃得好、營養少;喝酒多、吃飯少;陪笑多、歡樂少;住房多、回家少。早飯不吃了,中飯湊合熬,晚飯撐個飽。”“中國30~50歲的高收入者生理年齡大于自然年齡。”
鐘南山指出,所謂“健康”,是軀體、精神以及社會交往等方面的完美狀態,而不僅是沒有疾病,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崇高等4個方面。如今,有大量的企業家和白領卻處于亞健康狀態。有統計表明,中國30~50歲的高收入者的自然年齡要比其生理年齡小10~13歲,“老得快”。
中國保健科技學會曾在全國的14個省(直轄市)就亞健康比例進行過統計,廣東的這項比例高達73.77%,僅次于北京。
“郁郁寡歡。不良情緒較多的人患癌癥的較多”
鐘南山向在場人員介紹了一項關于“健康的四大決定因素”的科研成果,該成果認為:父母的遺傳起75%的作用;社會環境、自然環境、醫療條件和生活方式各起10%、7%、8%和60%的作用。由此可見,以生活方式為主的后天因素對健康起決定性作用。
鐘南山尤其強調心理平衡的作用,他以癌癥為例說明了心態對健康的重要性。他說,科學家發現人體內有一種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對人體的腫瘤細胞有最強烈的毒殺作用。一E]NK細胞發現癌細胞,會在5分鐘之內破壞癌細胞并將其殺死。
當一個人情緒處于低潮、郁郁寡歡時,NK細胞的分泌系統功能則被抑制,從而降低了它們的殺傷作用——據測試,在這種情況下NK細胞活性可下降20%以上。鐘南山說:“我在多年的行醫中發現,郁郁寡歡的、不良情緒較多的人患癌癥的較多。”他認為,“要執著追求,但不苛求”,應該把目標定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懂得欣賞自己得到的成就,“知足常樂”當然就能心情舒暢。
“每頓都吃得很飽的老鼠比不完全吃飽的老鼠短命30%”
鐘南山介紹了一個他曾做過的實驗共有幾對老鼠,每對之中都有一只每頓都被喂得很飽、另一只每頓都被喂得不完全飽。實驗結果表明,前者比后者短命30%。臨床醫學表明,人類的情況十分類似。
鐘南山認為,企業家和白領們“一頓飽、一頓餓”的飲食習慣是最傷身體的,因為如果某一頓吃得過多,之后胃就得花一個禮拜的時間才能緩過勁來。
科學的飲食習慣是:早中晚三餐按“343”的比例分配,“若要身體安,三分饑和寒”,七八分飽最健康。
1000名高管八成身體有恙
代表著城市智慧的精英人士,卻有36%的人對自身健康不甚關注,甚至是不關注。景康健康管理中心聯合市統計部門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廣州市近百家知名企業1000位中高層管理人員中,經常出現各類癥狀的占84.74%,但每年較為認真的作全面體檢僅5%,有約40%的人沒有定期體檢的習慣。
據了解,被調查者平均年齡僅為34歲,但經常出現頭痛的比例為26.66%、頸部不適30.6%、腰部不適16.55%、胃腸不適的占20.61%。同時景康管理中心對700多位企業精英的體檢結果也顯示,高端人士心血管患病率為10.01%腹部超聲波檢查膽囊疾病和脂肪肝患病率超過55%;胃鏡檢查出的患病者竟高達50.7%;而腸鏡檢查異常率也有將近12%。
“對于精英人士來說,很多疾病都來自長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調查顯示,73.2%的企業管理人員每天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而快節奏、高壓力的工作,也使得不少經理人存在各種心理問題,74.2%的經理人經常感到有壓力、困惑,還不乏表現為易怒、抑郁和焦慮,但因為礙于顏面等,只有7.23%的人希望得到疏導。
摘自《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