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縣、鄉四級官員隊伍,從上往下的通道如順水行舟,而從下往上卻如攀登峭壁
“大盛鎮黨委書記周娟華被提拔到省移民局政策法規處當處長了!”一段時間來,在偏居湘西南的東安縣最邊遠的大盛鎮,這個消息成了當地最大的新聞。
起初有不少人對這個消息的真實性表示懷疑:鄉鎮黨委書記怎么可能直接提拔到省直機關任職?
7月15日上午,周娟華坐在湖南省委機關大院的一個會議室里,在她身邊還有4位同時被提拔到省直機關任職的鄉鎮黨委書記。在這次全省加強縣鄉干部隊伍建設座談會上,湖南省委正式宣布了對他們的提拔使用決定。會后,5位被擢升的鄉鎮黨委書記還和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見了面。
“做夢都沒有想到,我能從鄉鎮直接來到省直機關工作,沒想到黨組織對我們基層干部的關心這么直接、透明。”周娟華用了兩個“沒想到”表達自己激動的心情。
鄉官“跳級”
湖南的干部有個比喻:這5名鄉鎮干部坐上了“直升飛機”,而在此前他們經常議論的是上面某某機關干部“空降”到基層任職。
事實上,就在5名鄉鎮干部被提升前不久,湖南已有5名優秀的縣(市、區)委書記被直接提拔到了省直機關任副廳(局)長。這在湖南政壇近年來也相當罕見。
多年來,省、市、縣、鄉這四級官員隊伍中,從上往下的通道如順水行舟,然而從下往上卻如攀登峭壁,難而又難。
衡南縣委書記李薦國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記者,湖南省委頻頻出手重用提拔縣鄉干部,“發出了—個強烈的信號”,這就是對基層基礎工作的重視,對基層干部的理解與關心。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計劃經濟時期對鄉鎮工作的概括,今天依然適用。中國的政權構架中,鄉鎮政權是最低一層(村一級屬自治),來自中央、省、市、縣的各項政策和任務,最終都要靠鄉鎮完成。與計劃經濟時期不同的是,隨著社會轉型,過去“通不通、三分鐘,再不通、龍卷風”式的命令式手段行不通了,對鄉鎮干部的執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鄉鎮干部直接服務于中國最廣大的農民。盡管農村稅費制度改革廢除了農業稅,中小學教育經費籌集的職責也明確由鄉鎮上升到縣,鄉鎮干部的壓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但還是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壓力。計劃生育、社會治安、招商引資、財政稅收、征地拆遷、消赤減債——很多縣委、政府實施“一票否決”的考核項目,如一把把利劍懸在鄉鎮干部頭上。
記者最近在洞庭湖區開展農村調查,一個農業鄉的黨委書記透露,他個人為鄉鎮政府借款40多萬元,鄉財政欠他的錢第一塊是拖欠的工資,第二塊是他為鄉鎮完成財政稅收任務而借給鄉鎮的錢,第三塊是借錢給電力部門代農民墊交電費。拆東墻補西墻,他借給財政的錢,絕大部分是從十多個親戚朋友和戰友處借來的。現在全鄉負債約750萬元,基本上沒有資金來源還債。2006年前鄉政府院內天天有來討債的人,最多時有200人。
這位鄉黨委書記的辛酸經歷,在湖南農村比較少見,但他反映的鄉鎮政權運轉的壓力,卻有一定的普遍性。在鄉鎮工作了20多年,他從一般干部干到鄉黨委書記,這以后就很難有機會調到縣城。
據長期在基層采訪的記者了解,一個縣二三十個鄉,鄉鎮黨委書記干完一屆后能夠進縣級領導班子的只有一兩個,少數能夠到科局擔任局長、書記,大部分人的奮斗目標就是進城到科局任個虛職。由于鄉鎮干部處于權力體制內的最末—層,職位的升遷處于弱勢地位。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湖南省委發出了重視基層干部的“信號”,引起了極大的反響與共鳴。
“基層工作任務重,矛盾多,壓力大,工作條件和待遇讓人心酸。這些都還不算什么,關鍵是對我們的處境,上級組織和領導有時還不體諒,動不動就是批評埋怨。有時候真是覺得看不到希望。”一位長期在基層工作的鄉鎮干部對《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說,這次省委接連出臺重視基層工作、關愛基層干部的舉措,不少基層干部聽說后熱淚盈眶。
“直升機”有望形成制度
“省委做出這一決策,就是要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和風清氣正的用人環境。”湖南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記者從湖南省委組織部了解到,這些令基層干部激動的舉措,是經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親自提議后出臺的。組織部門對擬提拔干部的考察要求傳達了一個非常明確的用人導向:這些干部必須從省委表彰過的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中提名產生,而且必須是在基層埋頭苦干多年,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
“在新的崗位上,我一定會繼續把老百姓當成自己的親人。”從祁東縣石亭子鎮黨委書記任上提拔到湖南省信訪局任督查處副處長、正處級調研員的譚敦龍,22歲從部隊回鄉擔任村支書。他告訴記者,從那時起他就抱定了一個信念: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譚敦龍在太和堂鎮任鎮長時,以全部家產作抵押,到信用社貸款5萬元,購買黃花菜苗170萬株,分發到各家各戶,沒日沒夜守在田間地頭抓種植。2002年3月,黃花菜苗大面積發病,菜農束手無策。他10余次到省市請專家,現場組織集中診治。在任鄉鎮黨政正職這些年,他共幫助三個鄉鎮種植黃花菜46萬畝,農民收入明顯增加。
“縣鄉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我們要讓安心基層、安心做事、不事張揚、勤政廉潔、不跑不要的干部感到有奔頭、有前途。”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這樣說。
他表示,在幾級黨委集中換屆、職位資源緊缺的情況下,省委相繼采取這些重大舉措,就是要在全省形成重視、關注、支持縣鄉基層工作的氛圍,引導、激勵更多的干部到基層建功立業。
據悉,湖南選拔優秀縣(市、區)和鄉鎮黨委書記到省直部門任職將形成制度,絕不搞“一錘子買賣”。同時,還要堅持從省直機關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到縣鄉任職,不斷加大上下交流的力度。
“對縣鄉基層干部,既要在政治上關懷激勵,也要在工作上體諒支持,還要在生活上關心照顧,要努力營造整個社會理解、尊重、支持、愛護縣鄉基層干部的濃厚氛圍。領導干部要多深入基層聽取縣鄉干部的意見,設身處地體諒他們的困難,切實改變一些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對基層‘壓擔子、交任務多,給政策、教方法少’、‘批評埋怨多,體諒支持少’的現象。”張春賢說。
縣鄉治則天下安
湖南重視基層的舉措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熱切關注。一位網民在互聯網上發表評論說:鄉官“跳級”,開創了干部選拔新機制,樹立了新的標桿和導向。
這位網民說,雖然德才兼備是各級黨組織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標準,但不可否認,“論資排輩”的陋習還是不同程度地存在。按照通常做法,優秀的鄉鎮干部能夠到縣里工作,已經是比較不錯的安排了,到省級機關工作幾乎是“難以想象”。湖南恰恰打破陋規,不論資排輩,這無疑會給干部選拔任用帶來新的活力。
“盡管5名鄉鎮干部在眾多的基層干部中只能算是極少數,但這次的人事提拔具有標志性意義。”湖南省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趙達軍說。
他認為,這一舉措標志著湖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貫徹《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取得了新經驗、有了新突破、形成了新機制,而且這一舉措有明顯的示范和導向作用。
趙達軍建議,在干部公開選拔的過程中應該向基層干部傾斜。比如采取給長期工作在基層的優秀干部加分的方式,讓他們能通過社會認可的渠道進入省直機關工作,這樣選拔的人才既具有理論水平又具有工作經驗。但是由于縣鄉直調省直中層這一制度存在缺陷,因此在極少數人心目中,容易產生機會主義的思想,會產生走上層路線、暗箱操作等不良現象。杜絕這些不正之風,選準、選好干部的惟一方法,就是嚴格按照《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操作把關,全面考察干部,做到公平、公正、公開。
“縣鄉治則天下安,縣鄉穩則大局穩。”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在與部分縣鄉干部座談時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