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區外經濟發達省市正在積極實施推進擴大企業產業高端化進程,內蒙古自治區領導也多次在重大經濟會議上強調要調整經濟發展布局,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積極學習外省市的先進模式,讓自治區企業走向產業高端化,提高內蒙古企業產品產值在全國的知名度和競爭力。企業產業高端化是以增加國內(國際)競爭力為目標,實施企業產業集約化發展、生產科學技術向高新化提升、資源形成全國化(全球化)整合集成的新經濟模式。具體來說,內蒙古要借鑒發達省份開闊的全國性經濟再發展視野和思路,將自己的成長目標和努力方向放到全國以及國際化的大背景中去。內蒙古要引進他們先進的生產技術,改變粗放型的增長模式,使產品達到高質量、高附加值。
當前互利共贏已經成為時代的主旋律,封閉落后只能使我們處于不利被動的地步。我們要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使已經具有良好規模和管理出色的我區名牌大企業,運行起來經濟效益更顯著。內蒙古有地區資源(能源)優勢、營商成本優勢以及廣闊的市場空間優勢,關鍵是要借人之所長為內蒙古自治區所用。借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有利機遇,壯大自己的實力,縮小與發達省區經濟發展的差距。內蒙古企業如果躲躲閃閃,不抓住大好時機,不主動參與競爭,就會永遠失去企業產業深度發展的機會。倘若不在這場博弈中迅速提升實力,創新自己的優勢,也許我們有一天會非常不情愿地看到,我區的品牌全變成了外省區的品牌,我們的產品全變成了整個國家產業鏈的低端。那么我們經濟發展將處于很被動的地位。因此,建議自治區黨委、政府及各級主管部門,多為我區發展態勢良好或者前景看好的發展中企業提供新思路、新舉措,開拓新市場,為其保駕護航,積極引導其走向產業高端化或向產業高端化靠攏。
一、加快我區高新技術產業和招商引資發展
全區應盡快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一體化的科技創新體系。重視自身技術研發中心建設,推進原始創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解決產業高端化發展為目標,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以重大項目與關鍵攻關技術為依托,推進集成創新;在引進關鍵技術和裝備的基礎上,注重消化、吸收再創新。我區大型企業集團要爭取建立國家技術中心,增強技術研發的輻射功能,擔負起引領行業創新的職能,努力推進產業高端化和產品高新化。堅持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其順利完成轉型。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此外,我區招商引資的方式呈現日益多樣化趨勢。內蒙古的招商引資、經濟技術合作主要表現為招商引資與區內產業結構調整緊密結合,外引內聯引進國內外資金正在從單純彌補建設資金不足走上充分依托資源優勢,盡量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發展特色經濟,促進了產業升級。各類企業間的嫁接改造、股權并購、資產重組,推動了自治區國有企業的改組、改造。積極發展循環經濟、生態經濟,實現和諧、安全與可持續發展,以打造安全企業及行業、夯實平安建設內蒙古的基礎;以大企業集團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拉動我區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二、培育成長型企業
2006年內蒙古經濟發展的重點是圍繞大企業產業延伸的鏈條,拓展發展空間,積極培育成長型企業。據統計資料顯示:單從工業來看,截至2004年底,我國共有中小工業企業273263家,其中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企業217409家,2004年中小工業企業創造的工業總產值達132192億元,工業增加值為36853.7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27685.7億元,利潤6426.5億元,上繳利稅11784.7億元,解決了5232萬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可以看出,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及我區工業經濟的重要增長點。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我區涌現出一批成長型企業,而且呈現出方興未艾之勢。與此同時也應鼓勵我區大企業加大本地投入,推動大企業技改擴能,改造提升企業技術水平,優化產品結構,增強市場競爭力。在引導大企業加快發展的同時,積極培育大企業梯隊,發揮大企業的輻射作用,帶動中小企業向專業化、深加工方向發展。
三、打造產業集群
內蒙古經過連續幾年積極開發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工業開發區(園區)的規模和經濟輻射影響力在短時間內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并且取得了不俗的經濟效益。截至2004年,我區工業園區實現工業增加值32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6.8%,占全區工業增加值的33.7%;當年重點工業開發區實現工業增加值259億元,比2003年同期增長72.5%,占工業開發區工業增加值的79.2%,實現利潤54.73億元,同比增長71.6%。2004年我區工業開發區實現銷售收入848.12億元,同比增加82.4%;實現利潤66.27億元,同比增長77.6%;實現稅金49.54億元,同比增長86.4%。我區工業園區質量將在今年上新的臺階,并已列入自治區“十一五”規劃。當前需要通過工業開發區(園區)的考核辦法來提高園區的集約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投入產出水平,提高園區的產業集聚能力。
四、加大標準化戰略建設
加大我區技術改造力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今年要鼓勵企業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學習推廣發達省市開展標準化戰略的經驗,引導我區企業在“采標”和“創標”上下工夫。要加快家電、機械等研究院所等公共技術創新平臺的建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快核心技術的攻關,通過加快引進、消化技術形成生產能力。另外,隨著全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的提升,應該加快推進中心組團新城區商業網點的建設。以規劃為龍頭,建設形成若干個以商業功能為基礎、錯位發展、有序競爭、層次清晰、各具特色的商圈。在中心商務區建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若干個以特色商業街為主體、骨干商業企業為標志的區域商業中心。加快發展為現代制造業服務的現代物流業。
五、走向產業高端化
“十五”期間,在區域上,我區確定了以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市為重點,發揮“金三角”地區能源富集、工業基礎雄厚、生產要素集中的優勢,提高其工業經濟在全區的比重,增強優勢區域的輻射帶動作用。五年來,呼、包、鄂三市交替領跑全區工業經濟發展,全區工業總產值排名前10位的大中型企業全部集中在呼包鄂地區。在產業上,抓住我國建立新的能源戰略基地的歷史機遇,按照建設大型現代化能源基地的要求,內蒙古積極發揮比較優勢,重點培育以煤、電、天然氣為主的能源工業。內蒙古在“十五”期間經濟取得的長足發展,不僅為全區“十一五”規劃的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我區企業走向產業高端化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對內蒙古而言,企業產業高端化既要虛心學習外來的先進經驗和產業發展有效模式,又要結合我區的具體實際,發展要走適宜我區經濟特色化的道路,實現優勢互補、錯位競爭;依靠自主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同時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強化投資拉動和產業整合,實現我區的產業規模化發展;為了實現內蒙古產業走向現代化、高端化,我區先集中加快了優化產業結構的步伐。內蒙古對開發區進行大規模的清理整頓,全區各類開發區由125個核減到47個,土地面積由10.8萬公頃核減到3.6萬公頃。經過清理整頓和政策引導,使特色產業優勢更加突出,提升和優化了產業結構。進一步強化空間布局的規劃,實現產業集群化發展,最終實現我區企業產業走向高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