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經濟發展中許多產業都與資源有著密切的關系,如煤炭、乳品、羊絨、鋼鐵、稀土、化工等。此外,基于天然氣、煤炭等資源的化工產業也屬于基于資源而延伸和擴展的資源型產業,這些產業我們統稱其為資源型產業。雖然在近期內由于能源、鋼鐵、有色金屬等產品的市場需求大,致使這些資源產業增長很快,效益不斷提高,但是這些資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并不高。這些產業在生產過程中往往存在比較普遍的高消耗、高排放特點,在我國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過程中,對于這些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來,資源型產業在內蒙古經濟高速成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對GDP貢獻比重大。在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內,內蒙古還要在很大程度上發揮資源型產業的優勢,不斷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這就需要自治區在發展這些產業的過程中,正確處理好資源開發與環境破壞以及資源枯竭之間的關系、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
資源型城市是依托資源開發而發展起來的城市,它受資源的剛性約束。資源型城市在經濟上嚴重依賴資源開采、加工,資源產業一業獨大,產業鏈條短,可持續發展能力弱,多數資源型城市資源開采及其加工業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在30%以上,相當多城市超過50%,這些城市為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但在發展中也積累了不少矛盾和問題,嚴重制約了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相比,對資源型產業和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的研究起步較晚,目前尚未建立起系統的轉型理論和政策體系。促進資源型產業和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涉及經濟結構調整、國有企業改革、區域經濟發展、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生態環境治理、資源勘查開發、資源稅費改革等多個領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