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滿達(內蒙古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內蒙古東部(以下簡稱蒙東)包括呼倫貝爾市、通遼市、赤峰市、興安盟、錫林郭勒盟和滿洲里市、二連浩特市兩個計劃單列市,東鄰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南接河北省,北與俄羅斯、蒙古交界??偯娣e66.5萬平方公里,占全區的56.2%;總人口1279.6萬人,占全區的53.6%,其中少數民族人口427.9萬人,占全區的83%。加快蒙東發展,對于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繁榮民族地區經濟,加強民族團結,維護邊疆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一、關于蒙東“十一五”發展思路
根據資源條件和區位條件,自治區將蒙東地區定位為:國家新型能源重化工業、有色金屬開采冶煉加工業和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業基地;東北亞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集散地;國家向北開放的前沿;祖國北疆旅游勝地;東北地區和京津冀的生態屏障。
“十一五”時期,蒙東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6%左右,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1000元(2005年價格),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3%,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左右,農村牧區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9%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5%左右。
(一)產業發展
1.農畜產品生產和加工業
以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為中心,穩步發展現代農牧業。搞好大型商品糧基地建設,加快中低產田改造,擴大有效灌溉面積。積極調整農牧業結構,搞好優質專用高效糧油和飼草料生產基地建設,積極開發綠色和有機食品,開展原產地認證,打造綠色品牌。大力發展畜牧業,加快牲畜品種改良,重點發展農區畜牧業,畜牧業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50%。
以乳、肉、糧油、飼草料等產業為重點,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完善企業與農牧戶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機制,構建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體系。繼續實施乳業“加工龍頭企業帶動、奶源基地建設和飼草飼料基地建設”三大工程,著力建立和完善奶牛良種繁育、疫病防治、質量監控和新技術推廣示范體系。重點推廣營養價值高的專用玉米品種,積極開發高賴氨酸、異麥芽糖、味精和醫藥用品等精深加工產品。積極發展高級烹調油、食用纖維等功能性食品。加快開發雙低油菜和蓖麻等精深加工產品和精淀粉、變性淀粉等深加工產品。以羊草、苜蓿等為重點,培育優勢生產加工區,打造綠色草產品品牌。
2.能源工業
按照煤電一體化發展思路,加快建設勝利、白音華、扎賚諾爾、霍林河、寶日希勒、伊敏等大型煤炭基地,提高煤炭及伴生礦資源利用水平和安全生產水平。加快煤炭就地轉化步伐,煤炭轉化率達到全區平均水平。實施呼倫貝爾電站群、霍林河坑口電廠等“西電東送”項目,實施白音華金山煤矸石電廠等項目。加快電網建設,完善蒙東內部電網,提高供電能力,推進外送電網建設與改造,建設面向東北和華北市場的輸電通道。
充分發揮風能和水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以赤峰市北部和中部、呼倫貝爾市西部、通遼市南部、興安盟西南部、錫林郭勒盟北部等地區為重點,加快建設赤峰賽罕壩、錫林郭勒灰騰梁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加大水能資源開發力度,興建神指峽、曉奇水電站等一批水電開發項目。發揮農牧業優勢,積極發展生物質能源產業。
3.化學工業
以煤電一體化為方向,以甲醇、甲醛及其下游產品為重點,在霍林河、白音華、大雁、寶日希勒、扎賚諾爾和伊敏等大型煤炭基地和察爾森等交通便利的水資源富集區,加快發展煤化工,構筑煤化工產業集群。
依托科爾沁工業園區、紅山高科技園區、烏蘭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工業基地,構筑生物化工產業集群。以酒精、檸檬酸、乳酸、活性干酵母、無水葡萄糖、抗生素等產品為發展方向,建設玉米深加工項目。以高級潤滑脂、高檔涂料、十二碳二元酸、尼龍11等為發展方向,建設蓖麻深加工項目。
加大創新力度,大力發展中蒙藥,積極發展生物藥和生化藥產業群,重點發展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新特藥,形成以生物制藥為特色的創新藥產業基地。
4.有色金屬開采冶煉加工業
以鋁、鉛、鋅、銅和貴金屬為重點,加快大興安嶺中南段有色金屬資源勘探開發力度,加大多金屬礦山和低品位礦山采選新工藝的研究,推進企業重組改造,擴大冶煉加工規模,成為東北地區有色金屬開采冶煉加工基地。依托霍林河集團等企業,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穩定發展電解鋁冶煉。積極發展鋁輪轂等鋁后深加工,突出發展工業型材和建筑型材,逐步發展鋁箔、鋁板、鋁帶、汽車摩托車專用零配件。積極擴大鉛鋅銅冶煉加工規模。推廣應用金電解離子膜造框架、金電解陽極分離處理裝置等專利技術,擴大金、銀生產規模。加快金銀手飾加工業的發展,拓寬營銷渠道,樹立品牌。
5.建材工業
加快設備大型化、企業集團化步伐,加大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積極發展特種水泥。積極發展浮法玻璃及其深加工產品,加強特種玻璃生產線改造,提高玻璃和硅砂品質。積極推廣節能粉磨、工業廢渣利用技術,加快發展節能保溫新型墻體材料、化學建筑材料。開發推廣以煤矸石、粉煤灰、爐渣為原料的非粘土燒結空心制品。
6.林產業
穩定發展林業。以大興安嶺地區和通遼市、興安盟等地為重點,加大投入,引進優良速生品種,通過科學造林,集約經營,在有條件的地區大力發展速生豐產林、防護用材兼用林、灌木工業原料林和灌木飼料林。
大力發展林產品加工業。積極發展林紙、林板、林化深加工產業,重點發展高密度板、高強復合地板、漿紙、高檔家具等產品,建設大興安嶺大型林產品加工基地。鼓勵企業與俄、蒙企業合作開發森林資源,為加工業提供穩定的原料供應。依托滿洲里、二連浩特等口岸,引進境外木材資源,加快龍頭企業建設,擴大加工規模,提升加工層次,建立大型木材加工園區。
積極發展林下產業。充分利用野生植物資源,適度采集、加工山野菜以及野果等可食和藥用植物。在大興安嶺等林區發展鹿、狐貍、貂等特色養殖業和卜留克等特色種植業。
7.旅游業
依托旅游資源,培育旅游品牌,開發旅游線路和產品。培育滿洲里—海拉爾—阿爾山旅游“金三角”,依托呼倫貝爾大草原、大興安嶺原始森林以及冰雪、溫泉、湖泊、河流、火山遺址、古戰場等旅游資源,以阿爾山、滿洲里、莫爾格勒、莫爾道嘎、牙克石等旅游區為重點,借助中俄蒙國際旅游節、冰雪節等節慶活動,大力開發冰雪體育、溫泉療養、會議展覽、自然風光、火山考察、紅色旅游、口岸旅游、國際選美等旅游產品。打造錫林浩特—克什克騰—喀喇沁黃金旅游線路,依托蒙元文化、紅山文化和遼文化等旅游資源,以錫林郭勒大草原、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喀喇沁貢王府以及遼上京、元上都遺址等為重點,發展休閑度假、自然觀光、地質考察、歷史文化等旅游產品。同時,積極開發阿爾山—柴河、阿爾山—烏珠穆沁草原、口岸、民俗風情等旅游線路。
加大旅游景區建設力度。滿洲里—海拉爾—阿爾山旅游“金三角”優先發展呼和諾爾草原生態旅游區、額爾古納生態旅游區、呼倫貝爾核心草原旅游區、牙克石鳳凰山旅游度假區、阿爾山—柴河旅游區、鄂倫春民俗文化旅游區和尼爾基湖旅游度假區。錫林浩特—克什克騰—喀喇沁黃金旅游線路優先發展錫林浩特草原文化旅游區、阿斯哈圖石林旅游區、元上都歷史文化旅游區、克什克騰貢格爾草原生態旅游區、烏蘭布統草原度假區、喀喇沁—寧城旅游區、翁牛特玉龍沙湖旅游度假區、塞罕烏拉自然生態旅游區、赤峰遼文化旅游區和大青溝生態休閑旅游區。建設8個4A級旅游區和3個5A級旅游區。
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及接待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旅游交通網絡建設,完善通達主要景區和景點的交通體系。改善旅游接待設施,提高服務水平,盟市所在地和滿洲里、二連全部擁有五星級賓館,赤峰、通遼、呼倫貝爾市城區和滿洲里、二連浩特、錫林浩特、烏蘭浩特等城市成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
加強與發達地區旅游業的合作。利用發達地區旅游產業優勢和蒙東旅游資源優勢,建設無障礙旅游區,共同打造旅游精品線路。鼓勵和支持外地旅行社進入蒙東旅游市場,實現旅行社跨區域聯合經營,促進東北三省、京津冀和上海、廣東等地客源市場的開發。
8.現代服務業
加快發展物流業,重點建設赤峰、通遼和滿洲里物流基地。赤峰物流基地加強赤峰市區、大板等主樞紐客貨運輸場站建設,提高站場輸送能力,建設平莊物流配送中心等項目。通遼物流基地實施通遼鐵路樞紐貨運系統改擴建工程,將通遼南站擴建為雙向二級站場,提高鐵路貨物裝卸能力;加快通遼市蒙東物流園區建設,使之成為區域物流中心。滿洲里物流基地重點建設滿洲里口岸出口加工貿易區、匯豐保稅物流中心和國際集裝箱中轉站,提高對外貿易服務設施水平。
大力發展信息服務業,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大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共享、整合力度,積極推動信息系統和數據庫聯網,擴大網絡資源共享范圍。積極發展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網絡銀行、電子商務等信息服務。建立和完善數字安全認證體系和物流配送信息系統。健全政府與企業、公眾互動的門戶網站體系,依法開放政務信息,促進辦事程序規范。培育公益性信息服務機構,開發利用公益性信息資源。
加快發展金融業,搭建項目融資平臺。加快發展地方金融機構,完善地方金融體系,推進農村牧區信用社改革,組建農村牧區合作銀行。推動金融合作,積極吸引東北三省和京津冀等地的股份制銀行設立分支機構。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開辟中小企業貸款新途徑。拓寬保險業務領域,提高保險業整體素質。努力挖掘市場潛力,擴大保險品種和保險覆蓋面。
(二)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交通。構建“貫通東西,暢通東北(華北),聯通俄蒙”的交通網絡。規劃新增公路里程6000公里,占全區的60%;新增鐵路里程1550公里,占全區的42%。加強滿洲里、二連等口岸站場建設,擴大口岸通關過貨能力。進一步完善現有支線機場綜合配套能力。
二是水利。堅持開源與節流、挖潛與調水并重的方針,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礎上,廣泛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水利設施建設,著力解決工程性、資源性、結構性和水質性缺水問題。
三是城鎮基礎設施。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城鎮化率達到50%左右。規劃城市人均鋪裝道路面積達到10平方米以上,供水普及率達到90%以上,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60%,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0%左右,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55%左右。
四是口岸基礎設施。圍繞“大通關”建設和合作開發俄、蒙資源,進一步加強口岸設施建設。
(三)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
一是生態建設。繼續實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和“三北”四期等重點工程。規劃累計完成封沙(山)育林面積1400萬公頃,京津風沙源治理面積55萬公頃,退牧還草1000萬公頃,生態治理面積達到5000萬公頃左右,森林覆蓋率達到33%。
二是環境保護。以西遼河、松花江流域為重點,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加強重點城市水源地地下水監測和保護,確保飲用水安全。嚴格控制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推行清潔生產,提高大氣環境質量。
(四)對外開放
一是加強以東北三省和京津冀為重點的對內經濟技術合作。發揮資源優勢,重點吸引重化工、礦產資源開發、非資源型產業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項目。發揮綠色農畜產品資源優勢,積極引進和嫁接京津冀等地先進農牧業技術,建設一批規模化、產業化的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做好與東北三省和京津冀基礎設施建設的對接,建立促進交通一體化的合作制度,構筑現代化的綜合交通網絡。進一步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構建與東北三省相連的綜合信息交流共享平臺。
二是加強以俄、蒙為重點的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推動滿洲里、二連浩特與俄、蒙聯合建立互市貿易區。積極發展加工貿易,加快建設出口加工區。爭取國家支持,在滿洲里、二連浩特開辦保稅區。加快進口資源加工區建設,重點建設滿洲里石油和木材工業區、二連浩特畜產品和木材工業區、珠恩嘎達布其有色金屬工業區。
二、關于在東北地區振興規劃中需要解決的若干問題
蒙東是我國東北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務院正在編制的東北地區振興規劃應當高度重視蒙東的發展。我們認為,在振興規劃中應著重解決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產業布局問題
根據蒙東地區的資源情況和產業發展基礎,規劃在蒙東地區要重點建設霍白勝和呼倫貝爾能源重化工基地、大興安嶺南麓有色金屬開采冶煉加工產業基地、綠色農畜產品加工基地、旅游產業帶和口岸經濟帶。國家在編制東北地區振興規劃中在以上產業領域的重大建設項目布局上應適當向蒙東地區傾斜,以促進大型產業基地的形成。
(二)商品糧基地建設問題
蒙東特別是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和赤峰市土地資源豐富、土質肥沃、水資源充沛,農業開發潛力大。2005年糧食產量250億斤,其中商品糧130億斤,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目前,蒙東共有耕地面積6234萬畝,其中水澆地面積2020萬畝,只占耕地面積的32%,近70%是中低產田,糧食平均畝產440斤左右。國家在編制東北地區振興規劃中應進一步加快蒙東中低產田改造步伐,與東北三省共同建設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
(三)生態和基礎設施建設問題
蒙東與東北三省的森林、草原、濕地等共同構成京津及東北地區的生態屏障。國家在編制東北地區振興規劃中,一是應擴大生態效益補償基金覆蓋范圍,將大興安嶺嶺南次生林區和大興安嶺余脈次生林區全部納入天然林工程保護范圍,同時提高補償標準。二是應進一步加強額爾古納河、嫩江流域和西遼河流域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以及濕地的保護和建設,增強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能力,保障東北老工業基地水資源的安全。三是應進一步加大退耕還林、退牧還草、“三北”防護林等工程建設力度。四是應加大實施黑土地水土綜合治理工程的力度,有效治理黑土地水土流失。五是應將牧區草原生態建設水資源保障工程列入生態支持范疇,盡快啟動該項工程。
按照“公路、鐵路要向資源腹地延伸,打通蒙東與東北三省和俄羅斯、蒙古的運輸通道,推進東北地區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思路,連接東北三省的重點公路出口通道要統一規劃,同步實施,加快鄰省交界公路的連接。國家在編制東北地區振興規劃中應將烏蘭浩特—白城、滿洲里—牙克石—甘南、赤峰—錫林浩特、通遼—沈陽、通遼—雙遼、赤峰—朝陽等高速公路,將烏蘭浩特—阿爾山高等級公路、林區公路改造升級等項目,將海拉爾—滿洲里復線、赤峰—大板—白音華、阜新—西烏旗、烏蘭浩特—霍林河等新建鐵路以及葉柏壽—赤峰、白城—阿爾山、通遼—霍林河等鐵路擴能改造項目,將珠恩嘎達布其口岸—白音華、室韋口岸—莫爾道嘎、阿爾山—喬巴山等連接俄蒙鐵路通道項目列入其中。
蒙東水資源總量474億立方米,占全區的87%,但水資源分布極不平衡,控制性水利基礎工程短缺,工程性缺水、資源性缺水和結構性缺水問題并存。應將畢拉河口、烏力吉木仁、紅花爾基、白云花、文得根、扎羅木德等大型水利樞紐、水庫工程,“引綽濟遼”“引哈濟錫”調水工程,尼爾基、綽勒、畢拉河口、曉奇、文得根水庫下游灌區,神指峽、曉奇水電站等一批水電開發項目列入東北地區振興規劃。
(四)礦產資源勘查問題
蒙東礦產資源富集,但由于地質勘查工作程度低,目前1:5萬區域調查僅完成應調查面積的8%,單位面積發現的礦產地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基礎測繪工作滯后,嚴重制約了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加工生產。國家應把蒙東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和主要成礦帶、成礦區域調查列入東北地區振興規劃,并列專項資金予以支持。
(五)東北亞經濟合作問題
東北地區是東北亞的地理中樞。蒙東與俄羅斯、蒙古國有2948公里的邊境線,現已開放11個邊境口岸,其中,2005年滿洲里、二連口岸過貨量已分別達到1752萬噸和854萬噸,是東北經濟區向北開放優勢最為明顯的區域之一;阿爾山口岸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規劃的第四條歐亞大陸橋的西出口。在東北地區振興規劃中應突出體現蒙東與東北三省共同實施一體化的對外開放戰略,合作開發利用俄、蒙資源以及開拓俄羅斯、蒙古及東歐市場。
(六)政策保障問題
蒙東與東北三省的經濟依存度高,歷史上很多企業就是為東北三省的企業配套或與東北三省的企業同時布局建設的,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困難也與東北三省極其相似。國家在將蒙東納入東北地區振興規劃的基礎上,對在分離企業辦社會、增加社會保障投入、企業兼并破產、不良資產處置、資源型城市轉型以及有關稅收等方面,應給予蒙東與東北三省同樣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