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以其“形象、直觀”的特點早己被眾多教師作為一種傳遞信息的方式,廣泛應用于各種類型、各種層次的習題和試題中。而以實驗為基礎,與生活密切聯系的“物理學科”,更少不了“圖片信息題”的使用。那么,作為物理教師,在這場“圖片熱”中,不但要知道使用圖片,還應該清楚:怎樣才能讓“圖片”更加有效地拉近學生、物理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怎樣才能借助“圖片信息”更好地落實“理論聯系實際”的理念。這都與選擇什么類型的圖片有著緊密的關聯。下面借用兩道物理多選試題來加以說明:
試題一對下面兩張圖片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圖電路中,如果有一個燈泡壞掉,其余燈泡也無法工作
B.甲圖電路中,如果有一個燈泡壞掉,其余燈泡仍可以工作
C.乙圖電路中,如果燈泡壞掉,其余電器也無法工作
D.乙圖電路中,如果燈泡壞掉,其余電器仍可以工作
試題二對下面兩張圖片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圖中,如果纏繞在樹上的那串節日彩燈里有一個燈泡壞掉,其余燈泡也無法工作
B.甲圖中,如果纏繞在樹上的那串節日彩燈里有一個燈泡壞掉,其余燈泡仍可以工作
C.乙圖中,如果燈泡壞掉,其余電器也無法工作
D.乙圖中,如果燈泡壞掉,其余電器仍可以工作
通過對比,我們很容易看出兩道試題以相同的題型考察了同樣的知識點,唯一不同的就是試題一提供的是現今“圖片信息題”中普遍使用的“簡化示意圖”,而試題二卻采用了反映生活實景的“生活實物圖”。可是,當我們分別在兩個人數相同,整體水平相當的平行班中對這樣兩道“近乎完全相同”的試題做抽樣調查后卻發現:試題一的正確率約為82%,而試題二的正確率卻大約只在64%。這樣的結果發人深思,讓人驚訝,但同時它也向我們傳遞著如下訊息:
1學生學會的是“飯來張口”
過多的使用“簡化圖”或“示意圖”,減少了學生們與“生活實景”接觸的機會,使得他們缺乏“通過觀察生活實景來發現物理問題”的能力。即使是面對一個普遍的日常生活現象,他們也難以透過表象找出其中簡單的物理知識。這就仿佛是教師們已將食物做成飯菜,而學生們只要知道“飯來張口”,只要“會嚼”就可以了。但如果將未加工的食物放在他們面前,他們便會感到無從下口。
2“理論聯系實際”難以落到實處
大量“簡化圖”、“示意圖”的使用,使學生們早巳習慣在理論性的題目和從理論中抽象出來的“簡化、示意”圖片中尋找聯系,這就好比是在“理論”與“理論”之間建立聯系,而并非是在“理論”與“實際”之間建立關聯。因此,當學生們一旦接觸到生活圖片,他們往往會產生“陌生感”和“復雜感”,從而無法將理論知識靈活自如地與生活圖片所反映的實際生活信息相對應、相結合,難以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理論聯系實際”。
因此,筆者認為在“圖片信息題”中盡量多選擇一些“生活實物圖”或“實驗實例圖”,讓真實的生活信息時常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有效地拉近學生、物理與生活之間的距離,使他們時刻認識到學習的目的就在于要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用來解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不是“空讀書”。此外,選擇這類型的圖片還能幫助學生們養成留心生活、觀察生活的好習慣,讓他們學會在生活中發現“物理”,用“物理”改善生活。畢竟,物理學科的自身特點就已經決定了“物理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欄目編輯陳潔)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