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叉演示聲波的干涉,是中學物理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演示實驗。物理教育期刊上還介紹過該實驗的一些改進方案。筆者注意到其中有三種常用的方法:其一是用單獨的音叉演示;其二是用音叉配以共鳴箱演示;第三種方法是用立體聲音響演示。
筆者認為這三種實驗方案都有一些明顯的缺點。第一種方案中是靠音叉的雙臂振動來激發兩列聲波,由于兩個波源相距太近(通常1.5-2.5cm),大大小于音叉產生的聲波波長(1.3-0.64m),因此難以形成強弱相間的聲場分布,產生明顯的干涉現象。第二種方法中,由于音叉有共鳴箱,共鳴箱輻射的聲波具有明顯的方向性,也會影響實驗效果(圖1)。第三種立體音響法要采用較高的正弦音頻,需音響等輔助設備,做實驗時前期準備工作很多。這種方法效果一般,不甚方便。
筆者借助于DISlab實驗系統[1],設計了利用DISlab進行聲波干涉實驗的方法,介紹如下: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現在網絡上已有不少虛擬儀器軟件可以找到,如基于聲卡的虛擬示波器軟件,執行該程序,可以從計算機聲卡上產生頻率、波形可調的聲波,由于該聲音強度可調、不會衰減、波形豐富、操作簡單,可以被我們用來做聲波實驗的聲源。調節時,可分別調整左右聲道的頻率及波形,通過音箱產生同頻率的聲波,聲波強度由音箱調節(如圖2)。
實驗1:聲波的干涉實驗
實驗器材:DISLab實驗系統、微機、音箱
實驗過程:
1、在多媒體計算機上運行虛擬示波器軟件,使用界面當中的X單蹤示波,設置“L頻率”和“R頻率”同為1500赫茲,如圖2所示。此時從計算機音箱上產生了頻率相同的聲波,把它們作為干涉源。
2、把兩只音箱位置移開一段距離,圍繞音箱走動便可明顯地聽到聲音強弱變化的現象。
3、用聲波傳感器采集不同位置的聲波強度,可看到聲波的強弱變化的波形圖。
4、用虛擬示波器做聲源進行聲波波速的測量。
實驗原理為由虛擬示波器軟件在計算機音箱產生同頻率聲波,該聲波在一定范圍內衰減很小,將聲音傳感器置于兩音箱對面,可從DISlab軟件界面上觀察到聲波的波形,由于兩同頻率的聲波將產生干涉現象,因此可將傳感器在音箱對面來回移動,找到聲音強度較小的位置,再移動傳感器找到下一個聲音強度較小的位置,此兩點即為聲波干涉的波節節點,兩點之間的距離為:d=λ/2,根據速度公式有v=λf=2df,由此可求出聲波的傳播速度。
實驗2:聲波干涉現象的實驗探究
實驗器材:DISLab實驗系統、微機、兩個440Hz音叉、一個330Hz音叉、橡皮錘、音箱、光具座
實驗設計:
設置情景如圖1所示,使兩音叉相距20-30cm左右,并同時敲擊兩音叉使其振動,讓學生都來探索聲音是否隨接收位置有強弱變化。再將其中一個音叉換為頻率不同的,然后同時敲擊,讓同學感知聲波是否有強弱變化。
實驗過程:
1、打開數據采集器,接上聲波傳感器,敲擊音叉,讓同學觀察聲波的波形,學習振幅、波長、頻率、波峰、波谷的知識。并用屏幕拷貝軟件將其波形拷貝下來。
2、使兩音叉發生干涉,并移動傳感器的位置,讓學生觀察波形的變化,學生可發現波形的強弱變化,用屏幕拷貝軟件將其波形拷貝下來。
3、復習力的疊加原理,將屏幕拷貝的圖形對比展示出來,總結出規律。
4、再演示波的干涉,過一會學生會發現聲波干涉現象已不能聽到了(發生了衰減)。提出根據速度公式,聲波速度的公式應是什么?從聲波干涉能否求出聲波的速度?(學生討論方案)
5、探討方案的合理性。介紹由于音叉發出的聲波會衰減,不利于測量,使用虛擬示波器軟件控制聲卡,使音箱發出同頻率的聲音改進實驗。
6、將計算機音箱打開,用虛擬示波器軟件調諧左右雙聲道聲音頻率同時為200Hz。
7、打開音箱,將傳感器置于離音箱最近的一個位置,慢慢遠離音響,找到兩波干涉的波節,并計算其聲音強度的平均值如圖3,直到找到強度平均值最接近本底噪聲強度的點如圖4,記錄該點位置。
8、將傳感器遠離該點位置,保持與音箱中點、第一個波節點在一條直線上,慢慢遠離音響,找到相鄰的波節(如圖5),并計算其聲音強度的平均值,直到找到強度平均值最接近第一波節噪聲強度的點,記錄該點位置。
9、測量兩波節點之間的距離,d=0.873m,經計算可得聲波波速為:
v=λf=2df=349.20m/s。
10、實驗分析:從數據來看,取聲波速度(在空氣中)為340m/s,所測聲波速度為
v=349.20±0.03m/s。
最后,讓學生思考,如何測得更準確?從聲波公式分析、降低頻率,還可以測得更精確。
參考文獻:
[1]李渝翔劉艷春.用DIS進行橡皮筋滯后現象的實驗研究.物理教學探討.2006(7):58~59
(欄目編輯王柏廬)
1 通訊作者:云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 劉艷春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