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新聞節目是各大電視臺爭奪收視率的主打節目。除了每天的新聞節目外,美國各大電視臺也紛紛推出周末新聞訪談節目。特別是美國四大電視網的周末新聞訪談節目,如:全國廣播公司(NBC)的《會見新聞界》,美國廣播公司(ABC)的《本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面對國家》和福克斯電視臺
的《福克斯周日新聞》,成為四大電視網爭奪觀眾、提高收視率的王牌節目。
一
美國四大電視網的周末新聞訪談節目中,以全國廣播公司NBC的品牌欄目《會見新聞界》,創立時間最早,它創辦于1947年9月。福克斯電視臺的《福克斯周日新聞》創立時間最晚,它創辦于1996年。由于創辦時間的不同,背后新聞理念的不同,四大電視網的新聞訪談節目形成了各自特色的節目內容和形式。
《會見新聞界》是美國四大電視網中成立最早、存在時間最長的周末新聞訪談節目。在四大電視網中,《會見新聞界》近10年收視率穩居第一。
現主持人提姆·拉瑟特主持節目風格干脆直接,從不拖泥帶水。他經常直接引用被采訪者前后矛盾的話質問對方,絲毫不留情面。提姆·拉瑟特早年參加民主黨,但作為主持人卻態度寬容,中立公平。提姆·拉瑟特主持的《會見新聞界》節目連續261周保持四大電視網的周末新聞訪談節目冠軍,創造了美國電視新聞史上的奇跡。
《會見新聞界》欄目以記者招待會的形式邀請政界、軍界首腦人物或社會知名人士就國際國內問題發表談話。到場的包括一位嘉賓、一位主持人和四位參與討論的人士,參與討論的多是電視網和報社的記者,嘉賓則多是政界要人。嘉賓和主持人同坐一張桌子旁,參與討論的人坐在對面。
《面對國家》創辦于1954年9月,是一個傳統形式的以新聞人物為主體構成的“提問+回答”模式的半小時新聞訪談節目。節目由一位嘉賓主持人(由電視網或其他媒體新聞記者、專欄作家或政客擔任)和三位參與討論的記者組成,四人圍坐在咖啡桌旁。該節目的意義在于通過記者或主持人在節目中對領袖或政府決策人的采訪,對時事進行剖析。
上個世紀60年代初,《面對國家》一度曾經非常輝煌。標志是1959年,該節目將美國冷戰對手蘇共總書記赫魯曉夫邀請到它的直播室,成為冷戰時代的大新聞。上個世紀80年代,美女記者雷斯利·斯塔爾擔任主持人,斯塔爾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廣播網(CBS)白宮首席特派員,她鋒芒畢露,曾惹得老布什總統火冒三丈。在四大周末訪談節目中,《面對國家》的收視率排第二位。
為應對《會見新聞界》的挑戰,1981年,美國廣播公司ABC創辦了品牌欄目《本周》。這個節目的主持人是由ABC著名新聞制片人魯恩·阿利奇從NBC挖來的戴維·布林克利。戴維·布林克利曾是全國廣播公司名牌新聞欄目《亨特利-布林克利報道》的主持人。
1996年布林克利退休后,《本周》收視率開始下滑。隨后《本周》欄目由著名新聞記者唐納德森和羅伯茨聯袂主持,但收視率依舊低迷。2002年,《本周》欄目由年輕的記者喬治·斯蒂芬諾帕洛斯擔任主持。
喬治·斯蒂芬諾帕洛斯接手《本周》欄目后,大幅變更直播室的布局和燈光,引進觸摸屏電腦和壁掛電視,弄得時尚花哨,意在吸引年輕觀眾。但由于只注重形式,而沒有在如何吸引觀眾、提高節目內容上真正下功夫,再加上近幾年《本周》頻繁更換主持人,收視率仍然跌到第三。
福克斯電視臺的《周日新聞》創建于1996年,在四大電視網的周末新聞訪談節目中,創立時間最短,收視率也排名最后。
1996-2003年期間,《周日新聞》節目主持人是現任美國白宮新聞秘書托尼·斯諾。其后,該節目由美國著名政治記者克里斯·華萊士主持。
《周日新聞》節目編排是:節目前半部分,主要由主持人采訪上周的新聞人物。節目后半部,主持人克里斯·華萊士邀請四名專家,四個記者分左右兩派,兩個保守派,兩個自由派,雙方觀點鮮明對立,唇槍舌劍斗得酣暢,非常吸引觀眾。
二
美國四大電視網的周末新聞訪談節目是一個重要政治新聞總結性深度采訪節目。由于四大新聞訪談節目背后各自獨特的新聞理念,因此吸引了美國大批的電視觀眾,成為美國四大電視網爭奪觀眾、提高收視率的試金石節目,它們在美國電視媒體中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四大新聞訪談節目也形成了獨有的特色。
首先,四大新聞訪談節目的對話是高層的。對話的對象主要是美國地位顯赫的政客。如美國歷任總統和總統競選人;內閣中的國務卿,國防部長,國家安全顧問,白宮總管和幕僚;國會中的兩黨領袖和重要委員會的主席;聯合國組織的要人。而觀眾群體也是在美國社會當中具有一定地位的階層。如:銀行家、醫生、律師、大學教授等等。
其次,四大電視網的周末新聞訪談節目都是響當當的高品質新聞對話節目,而且都是靠節目的品牌和優秀主持人立足的。它們十分重視主持人形象包裝和明星主持人的使用。如四大電視網雷斯利·斯塔爾、克里斯·華萊士、唐納德森、戴維·布林克利等主持人,他們大都曾是新聞記者,都有豐富的媒體從業經歷,是美國大部分觀眾認可的明星主持人。
此外,四大新聞訪談節目形式基本相似。節目往往是前半小時主持人質問政客,后半小時幾個記者圓桌開侃。盡管四大電視網新聞訪談節目主持人的背景和風格差別很大。但他們依仗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言論自由的規定,敢對那些在美國政壇上呼風喚雨的人們不留情面,無情批駁。盡管這些社會顯要和權貴經常被問的下不來臺,但仍然有很多愛出風頭的人受利益驅使,以參與這些新聞訪談節目為榮。
另外,四大新聞訪談節目的話題涵蓋面十分廣泛,它對于拓展美國公共論壇與社會事務的討論空間具有重要的貢獻,并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對美國觀眾產生了廣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