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國家坦桑尼亞是世界上寶石最多的地方,那里的天然寶石就像石子一樣遍地皆是。很多名貴的寶石在坦桑尼亞大量出產,像色彩變幻的藍寶石與石榴石,迷人的鉻電氣石,還有世界聞名的坦桑簾石等等。誘人的寶石引來了無數的外國商人與旅游者,人們紛紛云集到這個國家的中北部寶石貿易重鎮阿魯莎城(位于梅魯山南側。梅魯火山雖然并不最高,但卻是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峰的姐妹火山,乞力馬扎羅峰在她的東邊60英里處)來買寶石。
坐在阿魯莎城寶石商的店鋪里,看著當地的寶石礦主與商人悉數拿出天然與切割后的寶石,讓人賞心悅目。小城里注冊的正式寶石商鋪不下100個,銷售著五光十色的璀璨寶石。在這里,淘氣的孩子砸向汽車風檔玻璃的石頭,興許也是能賣錢的寶石,而盛裝的非洲女子守著20公斤左右的天然坦桑簾石等待出售居然比比皆是。更有甚者的是一些老人們也炫耀著手中璀燦的磨面紅榴石沿街高聲叫賣。東非小城阿魯莎確實遍地都是寶石。
在阿魯莎,小商販們有的將一小包寶石小心地掖在頭巾里,有的塞在襯衣里或者藏在褲子里,有人從300英里外帶上幾公斤貓眼石,坐著突突叫的柴油汽車拿到鎮上來。城里是人人皆商,看門人,酒巴招待,出租司機,服務員,當然還有眾多的無職業人群,總是在試著販賣寶石掙上幾美元。
從法律上講,寶石賣主必須是注冊寶石商,在街上隨便買寶石而沒有正規經銷商在場是很冒風險的,外國人身帶寶石而沒有法定的證明可能會被逮捕或者將寶石沒收。在買賣兩者間有公斷人,一個中間人既能幫助買者談判,又要保證賣者的誠實,不能掩蓋寶石里的缺陷。寶石商并不要高價來賣掉所有的寶石,只是看重以前買主的類似價錢。實際上,一個聰明的商人能揣摩買主的習慣稟性,適當地銷售寶石。而外來的購買商又通常是將收購來的寶石包裝起來,帶到歐洲、美洲或者亞洲去賣掉。
在阿魯沙購買寶石,耐心是最重要的,因為大量的寶石在賣,價錢有起有落。旅行者應該在小城里呆上一陣子,慢慢欣賞風景,并在比較后買進可心的寶石。游客需清楚的是,在商定的價格之上,寶石商還要加價百分之二,這是付包裝費與政府部門的密封費。這種密封費千萬省不得,不然當你帶寶石出境時,會在機場上被沒收。
在一次旅行中,我曾與朋友坐在一家寶石商的辦公室里,看到一位坦桑尼亞礦主走進來,拿著手里的貨。當他將天然寶石倒在商人桌子上給我們看時,那些跳躍的寶石閃著紅色與橙色光芒。回國時,我們帶回了20多塊寶石。當拿給懂寶石的人看時,他被這日長石而驚呆了,那日長石里居然有像水晶糖果里面的五彩花片。
東非的日長石從淺綠色到無色,里面有著薄片雪花狀花絮,透明的花片有橙、金或者桔紅色。當石頭旋轉時,看上去像是布滿的星星,加工后的寶石常常在20到120克拉重。頂尖質量寶石很少見,主要是紋裂與質的不純,讓很多寶石不適于做成小面寶石,或者甚至依天然形狀磨成圓寶石都難。低質量寶石只能是做珠子之類的飾物。好一些的寶石,磨光小面裂紋難度也是很大,需要用蠟封。
現在,東非又出現了一新型寶石礦,當地人叫作“馬薩日長石”,是在2000年,被一個年輕的馬薩部落土著發現的。石頭的基本顏色是紅橙色,明亮的顏色如同馬薩部落姑娘的紅裙子,于是出產的寶石便被命名為“馬薩寶石”。現在,那里有兩個日長石采礦區,相距7英里遠。那是在一座大峽谷里,上面是厚厚的柔軟黑云母片巖層,覆蓋著堅硬的粒狀石英巖。底下是長短不一的斷白棱石和粉紅色的長石,而那些馬薩日長石就躺在片巖里。
我們還曾去了馬賽族采礦場,那里有50個采礦人生活在木頭搭建的草泥房里,周圍是牲畜欄,外面還圍著多刺的植物,有15英尺高,以防獅子潛進營地。
沿著2英里長的路穿過樹林走進去,小路崎嶇著穿過干燥的森林,湍急溪流,還有長長的石崖,最后到達了礦區。路上兩只長頸鹿警惕地看著我們,像衛兵一樣在提防我們。在礦工廢棄的棚子里有干燥的蛇皮,有挖過的土坑,還有很多閃光的碎寶石。5英畝的地方被挖了個底朝上,數以噸計的巖片散扔著。
第二天早上,我們開車去了第二個礦坑。在一個小村外,我們將車停在那里,走了3英里的山路去了礦坑。一個年輕的馬賽族男子護送著我們,因為要提防獅子的攻擊。據說非洲獅都避開馬賽族人,讓我迷惑的是,那年輕人手中的武器竟然只是一根棍子。我們到了第二個采礦小村,那里的人更少。
到了礦坑,它有50英畝方圓,隨后我們見到了一個年輕礦工,他在附近采礦小村里過夜。他給我們看他挖的礦洞,驕傲地展示了一大包太陽石,經過討價還價,我們買了下來。
沿著同一條小路走回來時,我看到了扔棄的大量黑曜石片。這些在非洲之外的地方也是很值錢的,現在都被扔掉了,我真是心動。我正在遐想,突然被拉回到了嚴酷的現實里來,警衛指著新鮮的獅子腳印,要我們小心,因為那是剛剛走過去的。我們躡手躡腳,不作聲地沿著小路走回汽車,鉆進了汽車里。看著道邊陰暗的灌木叢,真不希望那里有不速之客。
從非洲歸來,我攜回了如此多的寶石,面對熠熠跳躍的光彩,我恨不得放下所有的工作,即刻切割世界上最漂亮的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