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2日,陜西省銅川市污水處理廠經過處理的水質主要指標達到國家二級排放標準,標志著銅川市從此將摘掉污水零處理城市的帽子,圓了全市人民多年的治污夢,使銅川市步入了全省治污的先進行列,這在銅川的歷史上無疑將寫下濃抹重彩的一筆。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銅川市不斷加大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力度,采取一系列強有力措施,強制性地搬遷了市區10座煤臺、5家污染企業,市區內禁燒煙煤之后,使這座過去因煤炭、水泥煙塵、粉塵污染,與陽光和新鮮空氣缺少緣份的城市,陽光燦爛的天氣一下子變得多了起來,天變藍了。然而漆水河的面貌卻沒有實質性的變化,與干凈、亮麗的城市形成強大的反差。
陜西銅川市作為建國后快速發展起來的一座工業城市,卻沒有建設相應的污水處理系統。穿城而過的漆水河,雖然被人們譽為母親河,但她卻承載著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成為名副其實的臭水河、漆色的河。市民們有抱怨,但更多的是期盼,何時才能還漆水河美麗的容顏?
而今,橫貫市區長13.8公里的污水主管道,有110個污水接入口,每天收集污水1.8萬立方米,全部得到凈化處理,徹底改變了漆水河污濁的容顏。人們驚喜地發現,漆水河雖然變小了,但變的清澈,流淌著美,居住在河兩岸的居民,終于露出了笑容。人們感嘆:這才是銅川人民真正的母親河!
市污水處理工程屬省、市國債資金重點建設項目,備受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關注。早在2000年10月,經過多方爭取,銅川市利用國債資金,開工建設污水處理工程。到2003年底,就完成了污水管道的鋪設、污水處理機器的安裝和廠房建設,但由于資金困難機器得不到保養,廠子長期閑置。
為了盡快使污水處理廠早日實現正常運行,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市污水處理廠開拓創新,勵精圖治,艱苦創業,終于使閑置的機器開始運轉,污水處理事業步入正軌,為全市人民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可圈可點:
一是建設了一支素質較高的污水處理隊伍。新的事業必須依靠人去實現,單靠籌建處十幾號人是遠遠不夠的。對此,他們從招聘人員做起,通過嚴格考試,在很短時間為廠里配備了管理人員和生產工人。為了使新進員工能夠盡快掌握污水處理的基本知識,滿足污水處理運行的需要,廠里組織他們到西安、寶雞等地的污水處理廠進行參觀學習,聘請西安中興公司的高級技術人員進行污水處理工藝知識系統培訓,經過嚴格考核,使全廠職工達到上崗要求,能夠適應各工種、各崗位的操作要求,為污水處理事業的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新的工作需要全新的管理理念,更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來保障。制度可以規范人、管理人,也可以激勵人、培養人。對此,他們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針對不同的工作崗位,細化操作規程,量化考核指標,建立了涵蓋企業機構設置、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科室工作職責、職工崗位職責、廠內管理制度、工藝操作規程等方方面面的規章制度五章共計1200條,為污水處理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是扎實做好各種設備、設施的檢修、調試工作。在人員進廠開展培訓的同時,污水處理試運行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當中。在市上領導的協調下,很快恢復了廠區通電,對污水處理系統的各種設施進行了多次檢修調試,共檢修大小設備600余臺、曝氣頭6000多個、各種進水管道2000多米。針對設施閑置時間長,管道破裂、設備生銹、運轉不協調、不匹配等情況,克服了格柵機跑偏、SBR管裂縫、攪拌機事故多等諸多困難,使生產趨于正常。職工們頂著炎炎烈日,對流經廠區長120米、寬7米的防洪渠里的淤泥、垃圾等進行了徹底清理,對SBR池所有防護設施進行了加固和刷新。與此同時,克服了人員少、戰線長、工作強度大等困難,抓緊對廠外總長17KM的污水收集管網進行維護和疏通,對5處人為破壞的管網進行了修復,對110個污水接入口反復疏通1000多次,對雷家溝等三處污水處理收集管網進行了改造,提高了污水收集量,使污水收集量從0.5萬立方米/日提升到了2萬立方米/日,占到了老市區污水排放量的70%以上。2005年6月9日,污水處理系統試運行,結束了銅川市城市污水不經處理直接排入河道的歷史。
四是圓滿完成工程驗收工作。實現正式運行之后,在完善生產工藝,提高污水處理質量的同時,市污水處理廠積極與省、市發改委等有關部門聯系,扎實有效地完成了工程驗收各項準備工作。2005年12月6日,由省、市發改委等有關部門組成驗收委員會,對銅川市老市區污水處理工程進行了竣工驗收,一致認為:工程設計工藝先進,設備性能安全可靠,工程質量總體合格,投資使用合理,按照國家批準的建設內容基本建成,經考核達到設計指標,環境保護、勞動安全衛生、消防、檔案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同意銅川市污水處理工程通過竣工驗收。工程驗收的順利通過,這是銅川市污水處理工程建設史上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為今后建設新耀污水處理及回用工程積累了寶貴經驗。
五是加大污水處理費的征收力度,保障污水處理系統正常運轉。經市物價局、財政局等有關部門測算,銅川市污水處理單項運行成本為0.665元/m3(不包括三項財務資金)。由于銅川市開征的污水處理費征費標準偏低,根本不能滿足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針對這一情況,他們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多次與市物價部門聯系,經過充分論證,從7月1日起將征費標準由均價0.28元/m3調整為均價0.36元/m3;8月17日市物價局組織召開了城市自來水價格第二步改革聽證會,又將征費標準由均價0.36元/m3調整為均價0.65元/m3。征費標準的提高,增加了征費數額,減輕了污水處理運行的資金壓力。
六是廣泛宣傳污水處理事業,爭取廣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為了促進收費工作順利進行,市污水處理廠從加大宣傳力度入手,在銅川電視臺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征收城市污水處理費宣傳工作,在銅川日報動態報道了污水處理工作進展情況。國慶期間還與市委宣傳部等部門聯合,在市區方舟廣場舉辦了為期7天的“人與水的和諧”污水處理成果圖片展覽,使廣大市民進一步了解銅川市污水處理工作,明確了征收城市污水處理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強了對污水處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促進了征費工作的順利進行。
七是建設學習型企業,培育企業精神。從創業之日起,市污水處理廠就自覺地倡導、培育和建設企業文化,使企業文化建設在推動污水處理事業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們把“誠信、求實、敬業、創新”的企業精神作為核心理念,把西點軍校校訓“沒有任何借口”作為始終奉行的工作準則,要求職工人人爭做誠實守信、求真務實的人,個個爭做愛崗敬業、開拓創新的人,使企業精神成為凝聚職工力量,鼓舞職工斗志的強大精神支柱。2005年11月4日,銅川市第十二次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聯席會在市污水處理廠召開,他們以“思想與文化作翼起飛”為題介紹了經驗,受到與會人員的好評。
八是文明創建活動有聲有色。他們堅持在職工中開展道德建設、誠信建設等活動,從說話、辦事和日常小事上規范職工行為,開展了走上街頭宣傳環保知識活動,培育職工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優良品格,涌現出文國慶、張西寧拾金不昧,將10800元存折送回失主手中的先進典型。他們還按照《銅川市庭院綠化管理辦法》的要求,以創建“園林式”單位為目標,以“營造優美環境,建設綠色廠區”為主題,以環境整治、植樹造林、綠化廠區活動為載體,在春、秋季植樹3180多棵,擴充綠化帶2000多平方米,使廠區空地實現了綠化,整個廠區綠草如茵,楊柳依依,鮮花綻放,庭院整潔,環境幽雅,三季有花,四季長青,正在向花園式工廠邁進。
無限幽情隨漆水,眾志成城鑄華章。隨著漆水河河濱景觀改造工程和老市區污水收集管網改擴建工程的實施,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將會與漆水河真正和諧相處,相得益彰。
(作者單位:陜西省銅川市政府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