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企業文化的軟實力作用愈加明顯。只有文化創新、觀念創新,才能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已成為企業界的共識。蒲白礦務局從自身的實際出發,開展了廣泛深入的學習型企業文化創建活動,其做法在實踐上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以供廣大企業參考。
(一)
蒲白礦務局現隸屬于陜煤集團,始建于1959年,風雨兼程,迄今已度過了46個春秋。上世紀90年代,由于限產、運輸、市場等多方面原因,蒲白礦務局同陜煤集團的其它單位一樣,生產經營陷入嚴重困境,職工生活極度困難,解困脫貧成了企業的主要工作。進入新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六大后,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期,煤炭行業也掀起了加快發展熱潮,出現了千帆競發的局面。而蒲白礦務局卻存在著資源比較優勢差、地理環境偏僻、債務負擔重、歷史遺留問題多、企業體制僵化等一系列困難和問題,使企業舉步維艱,發展落后。今后的路該怎么走,出路何在,如何突圍,尋求瓶頸問題的破解,是蒲白礦務局歷經40多年后面臨的最大威脅和危機。能夠邁過這道坎,生存與發展還有可能和希望;邁不過這道坎,蒲白礦務局將在這場煤炭行業的大洗牌中被淘汰出局。
幾經反思與檢討,蒲白礦務局意識到,千障礙、萬障礙,觀念落后是最大的障礙;這困難、那困難,思想不解放是最大的困難。長期的計劃經濟和煤炭企業的特殊環境,形成了蒲白礦務局吃苦耐勞、勤儉務實、謙虛謹慎、樂于奉獻的企業精神和企業作風。憑著這種精神和作風,蒲白礦務局在艱苦的環境中創業,在風雨中平穩發展,在20世紀90年代的嚴重困境中支撐,這是企業最可寶貴的文化積淀和精神財富。但是隨著時代的前進、環境的改變,這些對企業曾經發生過重要作用的思想觀念顯現出它的不適應的一面。主要表現為吃苦耐勞但又安于現狀,勤儉務實但又缺乏開拓精神,謙虛謹慎但又沒有創新思路,樂于奉獻但又不能與時俱進。不適應的思想觀念和習慣力量,嚴重束縛著蒲白礦務局的改革發展步伐。是創新發展,還是被淘汰出局,在兩條道路、兩種命運的抉擇面前,只能選擇發展。能不能發展,向哪里發展,怎樣發展,從深層次看是新舊觀念、新舊文化的碰撞和博弈。因此,要發展就必須加強企業文化的建設和創新,在企業文化這個核心問題上下功夫。
在選擇建設什么樣企業文化的問題上,蒲白礦務局確定了建設學習型企業文化的目標模式。2002年蒲白礦務局引入學習型組織這一管理前沿理論,并到徐州礦務局、兗州礦務局、萊蕪鋼鐵廠等學習型企業考察,制訂了《創建學習型企業指導意見(50條)》。指導意見以換腦子、謀發展、提水平為重點,按照發展、先進性、創新、素質“四條主線”,用學習提高職工素質,以素質提高激發創新能力,以創新能力體現黨員的先進性,通過先進性帶動企業的發展,這樣總體的梯次推進,使企業文化的創建工作由點到面、層層展開,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創建的方法是:研討會學,現場會引,推進會促,學習為發展,提高靠修煉,團隊搭平臺,創新做主線,氛圍要濃厚,干部要率先。同時,在創建學習型企業過程中,在企業內部,蒲白礦務局學先進、找差距,提出了發展速度學東嶺、企業改制學臨沂、標準化學七臺河、企業文化學陽泉、精細化學棗莊、新汶,豐富了創建內容。
蒲白礦務局學習型企業文化的具體內容是:一個“奔”字模型,二大引領體系,三個支持保障,三條延伸途徑。“奔”字模型描繪了企業的發展目標,即上部的“大”字是要把企業做大做強;中部的“十”字,表示本世紀頭十年要實現經濟總量翻兩番;下部的“艸”表示本世紀頭二十年把企業建成文明富裕的小康礦區。圍繞“奔”字模型的愿景目標,蒲白礦務局提出了“生命、生存、生活;信念、信心、信用”等六大價值理念要素,就是以安全生產保障礦工生命,以加大投入改善礦區生存環境,以提高收入改善職工生活;要使職工對實現愿景有堅強的信念,對發展有堅定的信心,對企業有忠誠的信用。二大引領體系是以“朝氣蓬勃、卓爾不群”為核心的理念體系,以“文明富裕的小康礦區”為目標藍圖。三個支持保障是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環境的凈化、美化、亮化,醒目的企業形象視聽覺識別系統。三條延伸途徑是企業文化向學習文化延伸、向管理文化延伸、向安全文化延伸。蒲白礦務局編制了《學習型企業文化手冊》,概括和反映了學習型企業文化的主要內容,做到人手一冊;出臺了深化管理文化,推行精細化管理的辦法;制訂了重視安全文化,推行安全生產“九式九法”的意見。蒲白礦務局學習型企業文化和人本精細管理得到了中煤政研會的肯定,并成為該會“以人為本精細管理”課題組西部省市中的唯一成員單位。
學習型企業文化建設,增強了蒲白礦務局的向心力、凝聚力、內驅動力和發展動力,全局順利實施了“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做強了煤炭主業,搞活了其它輔業。在主業方面,朱家河煤礦成為達產達標煤礦,整合了西固煤礦,簽約了300萬噸的建莊煤礦,承運了榆陽煤礦,解決了加快發展中資源不足的瓶頸問題。同時,延長產業鏈,開始了煤能向電能的轉化。在輔業方面進行了重組改制,將其直接推向市場,促使其走上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路子。2004年,蒲白礦務局提前一年實現了各項經濟指標翻番的目標。現在,該局正在向現代煤電企業闊步邁進。
(二)
蒲白礦務局在創建學習型企業文化的過程中,從環境氛圍入手,把企業建設成為學習型組織,提高了企業的學習能力,提升了企業的競爭能力,增強了企業的發展能力。其基本做法是:
第一,營造和諧氛圍。蒲白礦務局位置偏僻,遠離城市,條件艱苦,企業與農村相互交織在一起,是一個生產生活自成體系的半封閉區域。創造和諧礦區,建設幸福家園,是“蒲白人’孜孜追求的理想。用溫馨營造,用親情管理,使礦區有同頻共振的和諧聲音,有清晰可見的幸福家園,有安定有序的和諧關系。在環境氛圍營造方面,蒲白礦務局緊緊抓住了以下幾點:
改善礦區環境,建設美麗的家。多年來,由于受經濟條件的限制,臟、亂、差、黑成了礦區外貌特征。要職工愛家,首先礦區應當像個家。近幾年來,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該局著力對礦區的環境進行治理。下屬主要廠礦都修建了花園,做到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礦區公園更是成了職工家屬休閑娛樂的好地方。整治了礦區的主要街道,使過去坑坑洼洼的道路平整了,街道兩旁的小吃攤點集中到了再就業市場。改變了那種“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的現象。職工宿舍實行了賓館管理,職工的住宿條件大為改善。
推行親情管理,建設和順的家。過去井下是野蠻、粗暴管理,傷害了礦工的人格尊嚴,傷害了煤礦的干群關系。近幾年他們堅持以人為本,尊重礦工的人格,尊重礦工的勞動,以文明規范維護礦工的自尊。其次,在管理中,干部不得罵工人,改變粗暴作風,管理上要多獎少罰,改變靠罰款來管理;實行廠務公開,推行民主管理;礦工生日時送上生日禮物;礦工家中有紅白事,主動去幫忙;礦工家中有矛盾糾紛前去進行調解,使職工處在一個和順的環境中。
協調勞動關系,建設安定有序的家。礦區固定工、合同工、農協工“三工”并存,矛盾突出。為了更好地協調勞動關系,蒲白礦務局將重點放在破產關閉礦井勞動關系的處理上。在南橋礦破產時,由于經驗不足,輕視勞動關系,出現許多歷史遺留問題。總結經驗教訓,在馬村礦關閉破產時,高度重視了勞動關系,對每個職工都嚴格按政策辦,做到程序合法有效,真實公正。其次,隨著勞動合同制的實行,有關勞動合同訴訟也增加了。蒲白礦務局堅持在勞動合同管理中依法辦事,手續完備,在實際處理問題時盡可能照顧職工,減少勞動合同糾紛。在以工傷、工亡待遇為主要內容的勞動保護上,加強有效管理,做到按政策辦事。通過這幾年的努力,總體上勞動關系矛盾逐漸減少了,上訪問題隨之減少了,礦區基本上達到了安定有序。
第二,改變學習方式。近年來,蒲白礦務局逐步改變學習方式,從強制灌輸式向啟發引導式轉變,營造一種啟發學習環境。激發學習熱情,促進學習能力,把學習作為解讀理論、解除疑惑、解放思想、解決問題的方式,作為一種行為改變、自我超越的過程,使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改革發展和安全生產是蒲白礦務局的大事,過去認為蒲白沒有資源沒法辦、企業改制上面沒有文件不能辦、多經項目曾有過失誤不敢辦、債務處理復雜不會辦、安全問題難度大不知咋辦。通過走出去看先進企業,在對比學習中找差距,在考察學習中學經驗,提出了思考的問題:為什么民營企業快速發展,為什么臨沂局和蒲白局條件差不多能發展,為什么同樣是煤礦的陽泉、棗莊能實現安全生產。通過改變學習方式、改善思維模式,進行系統思考,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搞標準化建設、精細化管理,就是結合實際進行改制,實現了安全生產和發展的突破。
第三、實行“能本”管理。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蒲白礦務局認識到,人才是第一資源,在管理中需要一種鷹雁文化,就是人才是鷹式人物,能夠攻城拔寨;職工是雁式團隊,能夠編隊飛行。沒有鷹式人才,團隊就只能是一個平庸的團隊。按照培養合格的人才、把人才放在合適的地方、使人才合作共事的“合格、合適、合作”的目標,加強人才資源隊伍建設;疏通進口,打通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操作技能人才通道;制定人才的培訓、使用、評價、激勵四個環節標準。確定用三年時間培養造就10名高級經理人才,10名專業技術拔尖人才,50名優秀管理人才,500名優秀操作技能人才,5000名職工普遍得到培訓,真正建立起一支優秀人才隊伍。該局通過實行礦處級和科隊級干部末位淘汰制,打開了管理崗的出口,通過競聘上崗,公開選聘等疏通了進口,使每年都有一批管理干部進出,激活了管理崗位上不來、下不去的一淖死水。注重能力導向和業績導向,運用項目管理法,公開招聘科技項目領頭人,打破人才單位所有制,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實現了管理從“人本”向“能本”的跨越。
第四、抓好文化落地。舉起了文化大旗,如何向前走,面臨的問題是在煤礦如何讓文化落地、入井,進入生產現場。蒲白礦務局抓住企業文化以人為本的核心,在“人”字上做文章,在精細化管理上下功夫,也就是通過學習,用企業愿景號召職工。用新的理念凝聚職工。并在日常企業管理中體現企業的價值理念,這種管理主要指精細化管理。精細化管理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生產現場管理,一是生產經營管理。在現場管理方面,做到人人有標準、事事有標準、處處有標準。通過組織職工認標,使上下級之間、管理者與操作者之間,達到責權利的認定和落實。在經營管理方面,打造價值流,建立內部市場,使每一個生產者都是經營者,每一項工作都講究投入產出,每一天都能知道經營效果,真正實現價值在流動中增值。
(作者單位:陜西省蒲白礦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