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剛人行的人來說,生意場上的規律很難把握。往往你認為賠錢的事,結果卻贏利;而你為省錢而做的努力,有時卻阻礙了你的“錢程”。
曾聽泰國7-11便利店的一位管理者說,以前有些店主在晚上關掉門口的燈,惟恐費電,而且免費燈光會吸引水果小販待在門口。
這是極其錯誤的做法。當燈光成為社區的一個亮點,并吸引水果小攤販到門口,會大大提高店鋪的親和度及安全感,而且可以引發購買水果的顧客進行關聯銷售。最重要的,顧客也會將你的店鋪視為夜間購物的首選。
這只是燈光效應的一種表現,但多數從業者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就我們所知,很多加盟商為了省錢,擅自把店鋪里的燈光關掉一大半。他們不知道,在零售業,燈光被視為店面的經典銷售工具之一。
店主一定要明白,隨著店鋪數量增多和商品結構同質化,目前顧客的沖動購買率已經不是75%,而是達到90%以上!商店感覺最難的,首先是如何吸引顧客進店,而燈光恰恰是引發進店沖動的重要手段。
圖2是一家好鄰居便利店,在它開業不久后,一家7-11便利店開在左邊(圖1)。

從外部看,7-11店內亮燈數在相同面積里,幾乎達到圖2好鄰居店的3倍。我們做個簡單的客流統計:選擇5個非連續的1分鐘,對每個1分鐘的店前經過人數、進店人數都進行統計。
2005年10月15日晚8時左右,我們統計客流情況為:平均每分鐘店前經過約15人,其中7-11進店數約為平均6人/分鐘,好鄰居平均為2人/分鐘。兩家進店人數比還是3:1。
當今年3月再次考察該處時,那家好鄰居已經停業了(圖3),窗上貼著“XX禮品店即將開業,敬請期待”。

這跟我們去年的預估結果相同,因為在進店人群中,平均客單價也不一樣——7-11約在10元—15元之間,好鄰居卻不到10元。
那么,除了吸引顧客進店,燈光還能做些什么?
當你周圍對手林立,你一定要用更強或更別致的燈光來提示店外顧客“瞄準”你。
當你希望店內的商品顯得品質好,也一定要用燈光來提示店外顧客。
當你有毛利高的獨特商品,還有促銷,一定要用移動光源打在上面提示店內顧客。
當你有寫著優惠的價格標牌,也要把它們放到強光底下提示店內顧客。
更優秀的做法是,嘗試不同的燈光,看能否為你的店鋪塑造出如家庭一般,或某種特殊場合的效果,這樣能最大限度地刺激顧客看到商品后,就想起吃它、穿它時的美好場景,并引發立即購買。
你在電費上吃點虧,但換回來的成果卻可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