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描述我國乳品進口現狀的基礎上,指出了乳品進口快速增長對我國乳業存在的正負兩方面的影響,并對影響我國乳品進口增長的因素進行了分析。乳品進口迅速增長既是短期因素刺激的結果,又與經濟增長、體制變化等長期因素有關。乳品供需缺口的增大、國內乳品的質量問題、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以及乳品進口關稅的減讓都會影響到我國乳品進口的增長。
一、我國乳品進口的現狀分析
我國的乳品貿易長期以來一直是單向進口型貿易,出口量非常小。乳品是我國惟一凈進口的畜產品,而且乳品的進口額和貿易逆差呈持續上升的趨勢。由表1可以看出:1996年來我國乳品進口總額保持上升的趨勢,1996~2004年間,年進口增長率為30.31%,2004年我國乳品進口總額達444349千美元,是1996年的8.3倍。乳品進口的迅速增加,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國內乳品的供需缺口,但乳品進口量過大,且進口量持續增長,必將沖擊國內市場,影響到我國乳業的發展。
從表1可以看出:1996~2004年,我國的主要進口乳品始終是乳清制品和奶粉,平均占整個乳品進口額的90%以上,但是從1998年開始,乳清制品的進口份額出現滑落,到2004年僅占全部乳品進口額的26.97%。而奶粉的進口數量和份額不斷攀升,1999年開始超過乳清制品,成為第一大進口乳品。
我國乳品進口來源地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新西蘭等鮮奶生產成本比較低的國家。表2顯示,2004年我國進口乳品的54%來自新西蘭,排在我國進口市場的首位,進口額4年來持續增加。其次是澳大利亞,占乳制品進口總額的14%。2003從美國和芬蘭的進口額也有所增加,分別為40980千美元和40729千美元,而從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的進口量卻呈穩步下降的趨勢。4年來,我國乳品的進口集中度很大,新西蘭、澳大利亞、美國和法國始終是我國乳品的主要進口來源國,從4國進口的乳品一直占同年乳品進口總額的85%以上。
二、乳品進口增長對我國乳業的影響
雖然我國的乳品貿易額不足農產品進出口總金額的1%,但是乳品貿易的發展和變化將要對我國乳業經濟產生重要的影響。乳品進口快速增長對乳業主要產生正負兩方面的影響。
(一)乳品進口增長的正面影響
我國乳品品種單一,乳品中85%是奶粉,而受到消費者歡迎的液態奶產量不足,一些有前途的新乳制品開發力度不夠,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國外乳制品的大量進口,豐富了國內市場,較好地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而且,適量的乳品進口對國內乳業形成競爭壓力,有利于我國乳業結構的優化,促使我國乳業根據國內外市場的需求適時進行資產結構、產品結構和地區結構調整,促使國內乳品企業提高乳制品的質量和產量,提升乳品的競爭力。
(二)乳品進口增長的負面影響
入世后,我國乳品進口關稅稅率逐步下降,乳制品的進口將隨之增加,這勢必對我國的乳品加工業及奶牛飼養業造成壓力。乳制品的大量涌入將會沖擊我國的乳品市場,直接打擊我國的乳品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加劇了這些企業的產品滯銷積壓等現象,使剛剛發展起來的幼奶牛飼養業和乳品加工業面臨嚴峻挑戰。
三、乳品進口增長的因素分析
乳品進口迅速增長既是短期因素刺激的結果,又與經濟增長、體制變化等長期因素有關。乳品供需缺口的增大、國內乳品的質量問題、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以及乳品進口關稅的減讓都會影響到我國乳品進口的增長。
(一)我國乳業生產水平低,不能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
由于養殖技術水平低、良種奶牛數量不足、奶牛單產低等原因,我國的原奶產量較低。2003年,世界原奶總產量為5.07億噸,而我國原奶產量為1333.33萬噸,僅占世界原奶總產量的2.63%。而且,我國乳品加工業起步較晚,企業多、規模小、加工能力差、整體的生產水平不高。與此同時,我國的乳品消費量卻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引起居民乳品消費總量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收入的增長和膳食結構的改善。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主食在全部食物中的比重迅速下降,動物性食品的消費量急劇增長,而乳品作為極具營養價值的動物性食品在人們日常飲食中必然有所增長。消費需求的快速、持續增長和國內乳品生產供給的緩慢增長使得供需缺口不斷增大,其不足部分就要依賴進口,從而使得1996年以來進口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
(二)國內乳品的品種結構不合理
我國乳制品品種比較單一,全國乳制品中奶粉的產量占80%以上,而奶酪和黃油等品種卻很少。目前我國乳品進口增長比較快的是奶粉和乳清制品,2004年我國乳清制品的進口數量占整個乳品進口量的26.97%。乳清粉目前主要用于嬰兒奶粉和動物飼料添加劑,它是生產奶酪制品的主要副產品之一。由于我國生產奶酪的數量長期不足,使得國產乳清粉一直供應不足,長期依賴進口。隨著規模養豬產業的發展,乳清粉的用量持續上升,同時,嬰兒奶粉在城市中的消費也快速增長,而國內生產食用干酪、奶油的廠家很少,年產量僅幾百噸,為了彌補這種供需不平衡,也必然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乳清制品。
(三)國內乳品質量與乳業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差距
雖然我國生產的乳品80%以上是奶粉,但是乳品進口量僅次于乳清制品的是奶粉,而且國內庫存積壓的乳制品也主要是奶粉,這說明我國奶粉過剩并不是真正的生產過剩。其本質是存在奶粉的質量和品牌等問題。我國乳品企業生產規模較小,缺乏應有的技術和裝備條件,許多企業對原奶和產成品的質量無法監控,乳品的質量無法得到保證,與乳業發達國家的乳品質量水平存在較大的差距。由于進口奶粉的速溶性、沖詞性好,微量元素含量高,品牌宣傳力度大,而且對產品進行了階段性的細分,使得國內對進口奶粉尤其是對高價位的嬰兒奶粉和工業奶粉的需求持續增加。
(四)關稅水平的降低,使得進口價格下降,導致進口量大幅度增加
按照WTO有關協議,2002~2005年我國乳制品進口關稅逐年下調,鮮奶的進口關稅將由19%降低到15%,固態奶由13.8%~30%降低到10%,乳清制品由32%降低到20%,奶油由30%降低到10%,干酪由27.2%-29%降低到12%~15%。關稅的下降使得乳品的進口價格下降,部分進口乳制品的價格甚至低于國產,國內乳制品的價格優勢降低。這必然引起對國外,尤其是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奶生產成本本身就相對較低的國家的乳制品進口的增加。從2002年的進口數量來看,我國進口乳清制品13.8萬噸,增長15.2%,進口固態奶11.2萬噸,增長87%。雖然人世后貿易自由化有助于國內乳品生產能力的提高,但隨著關稅的繼續下降,乳品的進口將繼續呈增長趨勢。
綜上所述,我國乳品進口量的快速增長是由許多因素共同引起的,且貿易逆差還有持續增長的趨勢。針對這一現狀,我國乳業應調整產品結構,在乳品市場上發揮我國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提高乳品的質量,同時,建立必要的預警機制對乳制品進口進行監控,維護乳制品的市場秩序,保障我國乳業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萊陽農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