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企業面臨的挑戰無處不在。大大小小的企業和企業家面對激烈的競爭,有的昨日獨占鰲頭,今天卻一落千丈,一蹶不振;有的幾年前還榜上無名,幾年之間登上大雅之堂,成了同行業的老大。從企業的成功與失敗我們看到的是一種現象,那么,它的根本原因在哪里?認真分析成功企業和失敗企業,我們不難看出在他們的背后隱藏著一種神秘的東西,有一種神奇的力量,這個力量就是文化,就是我們經常談到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一旦轉換注入到經濟活動中,它將產生巨大的力量,而且這力量是持久的,它是一種潛在的看不見的力量。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是企業的財富。理念、道德和行為規則三個方面構成企業文化總體框架。
如果有人問,企業的信譽在哪里?企業的品牌在哪里?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在哪里?企業走向成功,創新的思維在哪里?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的動力的源泉在哪里?我們可以肯定地告訴他,在文化里,在企業深深的文化內涵里。
文化是一種資源,是一種可以轉換發揮巨大威力的資源。如果你給他一個功能齊全的“投資場”,文化就具備了資本的屬性,隨時可以跳躍起來。如果你將它滲透到企業的產品中,產品的品位將會提高,如果你能使文化這種特殊資源走出閑置的游離狀態,并與資金、市場以及其它生產資料相互結合,它就能使價值再一次增值。如果這種資源一旦輸入人的大腦,他就會產生創新思維,就會激活人的潛能,改變人的世界觀、價值觀。
這種資源的開發就是要拓展文化資本的內涵,提煉出適合企業發展的理念,這個理念將變成企業和員工的行為準則,是一個企業走向成功的金鑰匙。一條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的理念,能給人以震撼,給人以啟迪。它像一團火,點燃人的激情,它象一盞燈,照亮了企業目標的航程。
如果將這種資源滲透到生產經營整個過程,企業就充滿生機活力,物化出的產品就多了幾分品位、多了幾分內涵、多了幾分亮麗。滲透到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分配制度和管理辦法中,滲透到每一個員工的行為和大腦中,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就會大幅度提高,就能大大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企業的綜合經濟實力。
所以說企業文化有它的特殊基因,說它特殊,是它在最隱蔽的地方決定著企業的經營走勢。對內它可使企業減少扯皮,工作更加協調一致,使產品的必要勞動時間大大降低,人的精神面貌大大改觀,每個人都以積極的心態去追求、去奮斗,使每個人都工作在一個非常和諧的氛圍之中。
對外,它能獲得最低的成本擴張的可能性,用無形資產控制拉動有形資產,從而實現從資本的積累到資本的積聚的飛躍,不但可使企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而且還會使企業做大做強。
企業文化從虛到實,從無形到有形,實質上是一個滲透、物化過程,這個過程使人的精神得到了升華,使價值產生了裂變,使財富得到了增值。
企業文化對企業家來講作用也不可低估,尤其在企業實行轉制和大規模擴張的今天,企業文化對企業家更顯的重要。看一個企業家是否優秀,主要看企業家的文化底蘊和綜合素質,看他在緊急關頭是否有臨危不懼、力挽狂瀾的能力。有的企業家面對突如其來的經濟浪潮望洋興嘆,束手無策,對敗局無力回天,匆匆退出商場,最后以失敗告終。而有一定文化層次有膽識、相對成熟的企業家,緊急關頭,不亂陣腳,分析經濟走勢,順應經濟規律,抓住了機遇,避免了沉重的打擊,使企業轉危為安。
由此可見,企業家的悟性和韌性不能代替理性,膽識和見識不能代替學識。企業家的文化心態和學識,不能說是企業家成功的法寶,但可以肯定地說一個企業家沒有文化和學識是永遠不能成功的。會掙錢的人不一定就會管理企業,但企業家卻是既會掙錢又會管理企業并具有高素質有文化的人。在市場激烈競爭中,決定企業經營風格成敗的關鍵不是簡單的經濟力,而是隱藏在后邊的文化力。
企業家如果文化基因缺陷,那么將導致企業在重大決策的時候,眼睛失去洞察力,心態失去平衡力,這就無疑給他帶來的是挫折、是磨難,所以說命運的遙控器掌握在自己手里。
無論大企業和小企業,在市場經濟中,哪個企業也不能獨立存在,都有著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的關系。企業家也是如此,與人與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企業與企業的相互交易實質上是文化的交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溝通實質上是文化的交往,文化的溝通。誠信、道德規則以及人們認可的傳統意識,每時每刻都在左右著人們的行為、或多或少地受到這種文化積淀的影響。競爭產生壓力,文化產生親和力。市場能給企業豐厚的回報,文化卻能給企業家增加人格魅力。文化的親和作用不僅僅可給企業有一個和諧的氛圍,而且還能使每個員工在事業的不同層面上找到自己準確的定位。使企業員工以及企業家面對短期利益和金錢的誘惑乃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下,始終保持一個積極良好的心態。
企業家的積極心態、品質、信念,文化學識,端正的行為,形成了企業家的人格魅力。這種人格魅力也是企業的親和力,它像一個磁場把員工吸引在自己的周圍,并用這種強大的磁力感染每一個員工,釋放它那閃光的能量。在這里我們說企業家的人格魅力倒不如說是企業的文化力將員工吸引和團結在一起,將不同的人凝聚在同樣的世界觀、價值觀范疇內,同舟共濟不約而同地實現企業最宏偉的目標。
(作者系霍林郭勒源源能源集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