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期權定價理論是現代金融理論最為重要的成果之一,作為一種表定收益的定價方法,它在金融投資領域獲得了巨大成功,也為企業投資決策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評價方法。如何借鑒國外的研究成果,為解決我國企業的實際問題服務,值得國內學者們共同探討。
關鍵詞:期權定價;投資決策;二項式模型;Black—Seholes模型;期權價值
中圖分類號:F832.48
文獻標識碼:B
折現現金流(DiscountCadlFlow,簡DCF)的凈現值法(NPV)是長期以來對長期投資項目直接評價的經典方法,但NPV法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用NPV法評價的前提假設是企業或項目經營持續穩定,未來現金流可預期。這樣的分析方法往往隱含兩個不切實際的假設,即企業決策只能選擇投資或不投資且不能延遲,同時項目在未來不會作任何調整。這些假設使NPV法在投資項目的評價中忽略了許多重要的現實影響因素,因而在評價具有經營靈活性或戰略成長性的項目決策時會使其價值低估,甚至導致錯誤的決策。其次,NPV法不僅忽略了企業潛在的投資機會可能在未來帶來的投資收益,而且也忽略了企業管理者通過靈活把握各種投資機會所能給企業帶來的增值。鑒于上述兩點,基于未來收益的NPV法顯然對挖掘企業把握不確定環境下的各種投資機會給企業帶來的新增價值無能為力,因此,需要一種能夠更準確地評估投資項目地理論和方法。期權定價理論(OPT)是現代金融理論最為重要的成果之一,它為評價不確定性環境下的投資項目決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量化工具。
一、期權定價理論的基本思路
期權(Option)是一項選擇權,其購買者在支付一定數額的期權費P后,即擁有在某一特定時間內以某一既定的價格買賣某種特定商品(或稱基礎資產)契約的權利,但又無實施這種權利(即必須買進或賣出)的義務。它按交易性質可分為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前者賦予期權擁有者在未來按履約價格購買期權標的物權利,又稱為買人期權;后者賦予期權擁有者在未采按履約價格售出期權標的物權利,又稱為賣出期權。期權按權利行使時間的不同,還可分為歐式期權和美式期權,歐式期權只有在權利到期日才能履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