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股市是一個典型的“散戶”資本市場,由于”散戶”缺乏投資專長,且抗風險能力較弱,莊家和機構在“散戶”市場中容易操縱股價,侵害中小投資者利益。因此,基于中小投資所處的特殊地位,保護其利益不受侵害尤其重要‘從有效市場假說和信息不對稱理論,棵討了我國證券市場信息披露不真實、不充分和不及時的現狀,指出我國證券市場要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莊從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規范會計信息制度和健全披露法律體系等方面努力。
關鍵詞:信息披露;中小投資者;證券市場;會計監管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標識碼:B
一、中小投資者保護的重要意義
證券市場是資源配置的重要場所,資源的優化配置是通過投資者的投資行為來實現的。市場經濟中的投資者作為理性的經濟人,進行投資活動的目的就在于使自己的經濟資源在保值的基礎上有所增值,從而獲取相應的投資收益。證券市場中的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和中小投資者。我國股市是以個人投資者為主體的市場,是—個典型的“散戶”資本市場,由于散戶缺乏投資專長,抗風險能力弱,莊家和機構在“散戶”市場中容易操縱股價,其結果是具有信息和資源優勢的強勢群體如上市公司、大股東侵犯信息和資本處于劣勢的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因此,基于中小投資者所處的特殊地位,保護其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尤其重要。
二、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是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的基礎
(一)資本市場的有效性
EugeneFama(1970)提出的“有效市場假說”,證實信息能夠對投資人的投資決策產生影響,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經濟理論基礎。
1.有效市場的涵義。有效市場理論認為,投資人是理性的,以預期效用最大化為目的,對信息充分理解并實際反映了價格的變化;價格是隨機游走的,具有不可預測性。這說明在信息充分以及投資人理性投資的有效市場中,上市公司無論采取何種方式披露何種財務信息,都不會影響股票的價格。
2.有效市場的分類。Fama根據用于決策的信息類型不同,對有效市場進行了三種形式的劃分:一是如果當前的證券市場反映了所有的歷史信息,任何—個投資者按照歷史的價格或贏利信息進行交易,均不能獲得額外的贏利,則該市場是弱式有效市場;二是如果證券的價格反映了當前所有公開信息,用這些信息來預測未來的證券價格,投資者也將無法獲得超額收益,則該市場是半強式有效市場;三是如果證券價格除充分反映所有公開有用的信息外,還反映了尚未公開的或者原本屬于保密的內幕信息,即沒有人通過內幕信息獲得超額利潤,所有的投資者都占有完全相同的信息,則該市場是強式有效市場??梢?,市場有效性的增加,與證券市場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呈現很強的正相關性。
3.目前國內學者關于中國股市有效性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中國股市目前至多達到弱式有效性,因此,提高資本市場效率是我國證券市場追求的目標。而要提高證券市場的有效性,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以防止少數人利用內幕消息進行內幕交易,賺取非正常報酬,影響資本市場效率,損害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二)證券市場信息的不對稱
1.信息在籌資者與投資者之間的分布不對稱
上市公司管理人員具有相對信息優勢,而投資者只能通過管理者提供的信息間接評價市場價值,導致證券價格與其內在價值的偏離。上市公司出于自利目的往往會隱藏行動或信息,導致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逆向選擇是指掌握信息優勢的一方利用其掌握的信息獲取超額利潤的現象。道德風險是指由于管理者工作的努力程度不能為外部利益相關者所觀察到而導致的公司管理者逃避管理責任的現象。在信息分布不對稱的情況下,企業經理人員可能為了實現自身效用而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如隱瞞重大信息不予披露或控制信息公開的時機甚至捏造虛假信息等。
2.信息在投資者之間分布不均勻
由于信息分布的不均勻以及信息傳播具有一定的時滯性,在股票市場中可能出現內幕交易的情況,那些具有信息優勢的人,可以事先知道有關部門的政策動向或者公司重大的經營決策,并以此獲得暴利。而中小投資者就可能成為受害者,從而加劇了社會財富的不公平分配。因此,從保護投資者的立場出發,應規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為投資者提供真實、充分的會計信息。
三、證券市場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投資者保護現狀
目前我國證券市場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第一,信息披露不真實。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是會計信息披露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但是,上市公司為了公司股票上市需要、影響股票的市價、公司管理業績評價或籌資等目的,往往采取操縱行為,弄虛作假,披露不真實的會計信息。第二,信息披露不充分。表現為公司對應該披露的信息不作全面的披露,而是采取避重就輕的手法,故意夸大或隱瞞部分事實,有的公司甚至對—些重大事件不予披露,誤導投資者。信息披露充分性要求將所有可能影響投資者決策的信息均應進行披露。在投資者面前,如果上市公司在公開披露時有所側重、有所隱瞞,就會導致投資者無法獲得有關投資決策的全面會計信息,從而損害投資者的利益。第三,信息披露不及時。對會計信息的及時性要求的意義在于使市場行情可以根據最新會計信息及時作出調整,投資者也可以通過縮短會計信息發生與公布之間的時間差來減少內幕交易的可能性,降低監管難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這些問題,都直接導致了會計信息的失真,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損失。因此,為了更好發揮證券市場的優化資源配置職能,必須從保護投資者利益的目標出發,完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
上市公司侵犯中小投資者權益的情況主要有:第一,大股東大肆侵犯中小股東利益。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一股獨大”現象相當普遍,這與我國上市公司大都由國有企業改制而成有關。在改制上市時,許多上市公司與控股股東未在人員、資產、財務方面徹底分離,致使上市后關聯交易泛濫,內部人控制問題嚴重,大股東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司空見慣,信息披露失真的問題嚴重。在這種不合理的股權結構和有缺陷的公司治理結構下,中小股東的利益難以受到保障,成為上市公司和大股東雙方交易的受害晶。第二,投資者得不到真實完整的信息。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我國投資者可以利用的信息渠道還很有限。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公開的信息披露是投資者決策的主要依據。然而,我國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極不規范,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粉飾報表,甚至以虛假信息誤導中小投資者,嚴重地打擊了中小投資者的信心。第三,上市公司不注重對股東的回報。投資者之所以投資,其目的是為了獲取利潤,而且剩余索取權是股東所特有的一項權利,應該得到充分的保護。然而,我國的上市公司以圈錢為目標,靠包裝上市,上市后就宣告虧損,無力給股東派發現金紅利。因而表現出我國上市公司的圈錢性質,根本不考慮中小股東的利益,極大挫傷了投資者的投資信心。
四、從投資者保護角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議
(一)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優化股權結構
上市公司之所以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如此多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法人治理結構的不完善。管理者的信息優勢和管理者與投資者的利益沖突是影響信息披露質量的基本因素,而這與公司治理結構是否健全、有效有著密切的關系。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能從制度上監督管理者將其信息優勢傳遞給外部投資者,因此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是信息披露質量的內在制度保障。只有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才能強化其進行信息披露的責任,弱化其利用信息的不對稱牟利的動機,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二)規范信息披露制度,加強證券市場會計監管
由于會計信息具有公共產品的特性,單靠上市公司的自愿信息披露不足以滿足有關各方對信息披露的需求,因此政府部門要發揮其管理職能,以社會收益的最大化目標,實行信息披露制度的強制性供給,以解決信息披露制度上的“市場失靈”問題,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我國股票發行制度已由審批制變為核準制。核準制要求證券監管部門以強制性信息披露為監管重點,要求股票發行公司按投資者的要求,充分、準確、完整、及時地進行信息披露,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在證券市場中,監管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監管的最終目的是保護投資者利益。
(三)健全信息披露的法律體系,加強監管執法力度
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不斷發展,信息披露監管方面的法律制度也在逐步形成和完善。一般包含四個層次:最高立法機關制定的證券基本法律如《證券法》、《公司法》、《會計法》;政府制定的有關證券市場的法規,如《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證券監管部門制定的各類規章,如《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證券交易所有關證券交易的實施細則。從我國目前法律制度的健全程度看,爭議較多是缺乏民事責任的具體規定,使得針對信息披露的違法行為的民事訴訟可操作性不強,不能對違法者構成實質性的制約。因而應盡快彌補法律空白,建立健全信息披露監管的法律體系,讓投資者在利益受損害時能得到有效保護。在完善信息披露法規體系建設的同時,更應嚴格對違反現行信息披露制度的行為加強執琺尺度和處罰力度,提高各種違法行為的成本,抑制上市公司從事虛假信息披露的沖動,更好的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