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上下正在掀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潮,在村容村貌日新月異之時,改變農戶分散生產經營的狀況,充分利用有效資源,推進農業產業化,提高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便成了緊迫的課題。在革命老區江西省興國縣有一個偏遠鄉——興江鄉,從2005年夏開始,成立“希望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完全以市場模式運作,提供有償服務,不但滿足了農戶的生產需要,還極大地推動了該鄉的農村經濟發展。2006年,全鄉栽種烤煙2500畝,制種550畝花卉、藥材、生姜等經濟作物蓬勃發展。農民說:是“希望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給我們帶來了希望。
為了深入了解公司的運作情況,筆者在近期前往興江鄉就該鄉煙葉生產公司化做了一次調查。
一、組建農業服務公司的主要背景
以往發展產業,政府往往要花費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農民還是不歡迎,最終的結果也是不理想。為了尋找一條適合當前農民現狀,推動農業產業化的新路子,興江鄉于2005年8月組建了希望農業服務有限公司,他們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的:
一是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時下,鄉鎮政府已進入職能轉換時期,政府的行為方式要由過去的指揮命令型向服務引導型轉變。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民對政府服務“三農”的要求更高。組建農業服務公司,就是改變基層干部的行政指揮和服務方式,堅持以公司為龍頭,走“公司+農戶,農戶+基地”的產業發展路子。
二是解決農民投入資金的需要。在興江鄉這樣一個以傳統農業為主的山區鄉,規模化種植是做大做強煙葉生產的必由之路。而擴大規模,農民的產業投入又成為一道“攔路虎”。建一座普通型烤房需要投入3千元,而建一座密集型烤房投入就更大,還有肥料、勞力、土地流轉等資金投入,大部分農民難于承受。為此,許多農民種煙顯得“有心無力”。成立農業服務公司,由公司提供生產資料和生產服務,實行“收后算帳”,資金投入等問題迎刃而解,農民也放心。
三是解決農民管理技術的需要。制種、煙葉生產等產業既是一項高效益的農業產業,又是一項技術要求高,季節性強的產業。群眾生產技術不高,心存顧慮,擔心失敗,特別是擴大種植規模后,認為風險大。成立公司后,技術指導等服務將全面由公司落實到位,農民沒有后顧之憂。
四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發展產業,政府大包大攬不僅增加財力負擔,效果也不盡人意。將產業推向市場,用市場經濟的法則來推進產業建設,政府的壓力小,農民也樂于接受。組建農業服務公司,就是由公司全程安排、組織、指導、支持農業生產。這樣,公司和農戶同在一條船上,雙方組成了利益共同體。
二、成立農業服務公司的方法程序
在廣泛調查,全面論證,科學決策的基礎上,嚴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成功組建農業服務公司。
1、全面論證。一方面廣泛征求鄉、村、組干部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另一方面科學搞好組建公司的可行性報告,做到有的放矢,科學決策。
2、能人領辦。該鄉確定全鄉11個村支部書記必須帶頭領辦參與公司建設,同時,動員社會上有經濟頭腦、有發展眼光的人士參與領辦,使公司有實力、有能力、有威信。
3、依法組建。嚴格按照《公司法》和相關規定,整合社會資金30萬元,成立“興國希望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公司制定了章程,建立了財務制度,設立了辦公地點,同時由股東推選出董事會和董事長,成立了監事會等相應機構,使公司合法有序,規范經營。
4、黨政支持。一方面安排有經驗的領導和專業人員牽頭籌建農業服務公司,幫助建立一系列章程制度。另一方面,提供辦公場所,協助辦理公司經營證照等手續。
5、部門配合。各村各單位大力支持配合公司開展經營服務,鄉信貸部門按照規定為產業服務公司提供生產貸款。
三、農業服務公司的主要服務范圍
農業服務公司成立后,根據煙葉生產的要求開展多種經營服務,其主要的服務范圍概括起來是“五統一”。
1、統一建設烤房。按照規劃興建烤房,由公司統一投入資金,聘請技術人員全面按時建設好烤房。
2、統一漂浮育苗。根據全鄉煙葉種植面積,由公司投資分村分組建好大棚,統一播種育苗,同時安排技術力量抓好苗床管理。
3、統一大田整地。對全鄉的煙葉大田整地,公司調進耕整機,安排機械進行統一整地,整地價格按市場價向農戶收取。
4、統一供應煤球。公司專門投入資金興辦煤球廠,生產的煤球供應全鄉煙農烤煙,解決烤煙期間煤球緊張和價格高的實際問題。同時,相關肥料等物資也由公司統一提供,保障全鄉煙葉生產正常順利進行。
5、統一技術服務。即由公司統一組織煙農開展技術培訓,聘請縣、鄉技術員前來授課,此外,有計劃、有安排地組織駐鄉煙技員深入到村到戶生產技術指導,確保技術指導到位。
農業服務公司的“五統一”受到煙農的一致歡迎,一是解決了煙農資金投入難問題;二是解決缺勞力、缺技術困難,煙農只管種好煙、烤好煙。農業服務公司優惠的便民服務激發了全鄉煙農種煙熱情,2006年全鄉2500畝種植面積僅一個星期就落實到戶到田塊。
四、農業服務公司成立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興江鄉農業服務公司的組建和運作,不僅解決了新經濟組織建設問題,而且大大推動了全鄉新產業的發展壯大,收到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1、降低了煙農的生產成本。烤房由公司統一建設提供煙農烤煙,煙農所需肥料,煤球等由公司賒銷,薄膜免費提供,煙農只需把煙種好,以及抓好大田管理,烤好煙葉,整個種煙投入概算下來比種水稻投入還小,大大降低了煙農種煙的生產成本。在這樣一個優越的產業發展環境下,全鄉農民呈現出輕松種煙、開心種煙的喜人局面。
2、解決了烤房建設難問題,種煙難,難就難在烤房建設上。建一個普通型烤房需要投入3千元,而建一個密集型烤煙房投入在2.2萬元以上,除去縣補助外農戶還需投入近萬元,一般煙農難以承受。所以以往種煙就存在整地種煙,烤房建設滯后,延誤煙葉生產季節,減少煙農收入的現象。公司成立后,全鄉規劃的烤房全部由公司投資建成,農民使用按核算的價格向公司交售租金。這一方法徹底改變了過去種煙的被動局面。全鄉煙農達到了減負種煙,高興種煙的良好氛圍。
3、減輕了政府財政壓力。按照以往鄉出臺的煙葉生產政策,全鄉種植2500畝煙葉建烤房鄉財政需要補助七萬元,在現有財政體制下,鄉財力要兌現這塊補助相當困難。公司運營后,烤房建設不需政府補貼,大大減輕了鄉財政壓力,從而有力地為其他社會事業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
4、增加了農村工作的力量。過去,煙葉生產工作均由鄉、村干部唱主角,落實面積、大田整地、煙田管理、烤房建設等環節都要花費很大的時間和精力。公司成立運營后,這項工作形成了鄉、村干部與公司共同抓好落實,促使煙葉產業工作達到了落實快、效果好的良好局面。
5、調動了全鄉煙農的生產積極性。煙葉生產是一項富多富民的工程,但受資金投入、技術、認識等因素制約,種煙難、難種煙、煙難種的狀況在農村仍然較為突出。該鄉希望農業公司成立后,開展的一系列經營眼務活動,大大轉變了這種狀況,全鄉煙農的生產積極性異常高漲,以往不愿種和帕種煙的農民紛紛爭報面積,擴大因葉種植規模,僅杉樹村、小溪村、墅田村就由原來的500畝一下子增加到1200畝。
6、增加丁公司的經濟效益。公司按照“五統一”的經營職責,通過提供有償服務。在整地、育苗、肥料、煤球、提供烤房等方面合理地收取費用,為公司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同時,煙葉特產稅將返給公司一定比例,這樣,產業服務公司的經濟效益全面得到了保障,從而實現了公司農戶在煙葉生產中“雙贏”的局面。
[責任編輯 徐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