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晃過,于都縣利村鄉三坊頭村變化多:村小學新了、組組公路通了、村集體收入增了、農民錢袋鼓了……三坊頭村的村民們提起這些變化,都說這一切均緣于愛心使者——江西省交通稽查征費局的奉獻。
(一)
三坊頭村境內以丘陵和山地為主,與經濟開發相關的自然資源條件貧乏,農業防災抗災基礎極差。利村河途徑該村5000余米,給沿岸農田灌溉帶來便利,但每逢雨水季節,良田就飽受洪水泛濫之害,近年洪水沖毀河堤300余米,沖毀良田500余畝,每年都有800多畝農作物遭受損失。
修壩筑堤因此成了村民們心中的“盼”。2002年,工作組進駐該村,他們得知情況后,立即請來技術專家勘察設計,籌措資金10萬元,組織村民投工投勞修筑起一條長120余米長、底寬5米、上寬1.2米、高3.5米的可防60年一遇大洪災的河堤大壩,村民們盼望已久的問題終于得已解決。
(二)
都說孩子是未來的希望,早在2002年以前,三坊頭的孩子們卻在陰暗、破舊、擁擠的教室編織亮麗如詩的人生夢想。
三坊頭村小學是個要接納2個村近600名學生的學區小學。原先只有8間教室,4間教師宿舍,遠遠保障不了學生正常上課和教師的正常辦公,多年來村里一直想將改善小學教學辦公條件作為大事來抓,但苦于籌措不到經費。工作組實地察看后,當即便將小學校舍改造工程列入幫扶的第一件大事,當年便安排10萬元幫扶資金,并多次與省市縣扶貧部門協商,共籌措到資金25萬元改建校舍。
兩年過去了,現在一幢占地面積近800平方米的三層新教學樓早已交付使用,600余名農家學童終于告別了昔日陰暗、破舊、擁擠的教室。坐在明亮、寬敞的教室里,三年級學生郭芳洋說:“真的很感謝省交通稽查征費局的叔叔阿姨們,我們一定會更加珍惜機會,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困難村民的生產生活問題一直是稽征局領導和全體干部職工的牽掛。早在2002年3月工作組進村前夕,局黨委就明確要求大家“一定要把定點特困村民的疾苦記在心上,千方百計為其排憂解難,幫他們盡快脫貧。”4年來,該局干部職工共向三坊頭村貧困戶捐款捐物累計達2萬余元。
工作組的同志們深知,光靠他們這幾年一對一的幫助困難群眾,只能解決一時之急。從長遠著想,就要把干部黨員個人致富同帶領群眾共同富裕相結合,通過在物質上幫,精神上扶,技術上教,信息上傳,全面培植黨員干部幫扶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能力,給村里困難群眾留下一支永久的幫扶工作隊。村委干部黃傳平是個很有志氣的青年,這個小伙子很早就到廣東打工,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后在贛州租店做了幾年批發生意,因市場不景氣虧本負了一些債,回到村里擔任文書。工作組同志發現這個苗子,鼓勵他重振旗鼓,幫助他再尋致富路。黃傳平在工作組的幫助下,引進新技術辦起一個制香廠,招收本村5個困難村民進廠做工,每年可為每位困難村民增加3000元左右的家庭收入。后來黃傳平又做起了一個模板生意,專門安排本村特困村民黃建家代他管理模板安裝業務,按業務量每年付給黃建家安裝業務工資近1萬元,黃建家因此一舉脫貧。
[責任編輯 徐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