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營資本投資決策往往帶有盲目性,出現的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對市場、資源和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因此,必須建立民營資本投資決策預警機制,引導民營資本投資正確決策。建立預警機制的目標應定位在促進陜西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之上。
[關鍵詞]民營資本;投資決策;預警機制
[中圖分類號]F12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07)01-0068-02
一、陜西民營資本投資決策中存在問題及預警機制的目標定位
改革開放初期,陜西和其他省份一樣,民營經濟的增長在相當程度上是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實現的,大多數民營企業的投資選擇處于急功近利階段(如大量民資涌入陜北開采石油),一些民營企業在盈利最大化的思想指導下,唯利是圖,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大上高消耗、高污染項目(如漏天礦開采、小造紙廠、小化工廠、小煉油廠、小煤窯等),引發部分行業和地區盲目投資、低水平擴張,導致環境不斷惡化、濫占耕地、煤電油運供應緊張等問題愈演愈烈。民營經濟在為陜西經濟作出貢獻的同時,也破壞了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環境。在民營資本完成原始積累,形成巨大資金力量的今天,隨著政府在基礎領域及服務業領域的部門壟斷及國有壟斷逐漸被打破,民營資本投資的范圍將進一步擴大,其投資流向對整個社會經濟將產生重大而深刻的影響。
在資本邊際效用逐漸遞減的情況下,民營資本的逐利本性,決定了其必然尋求投資回報率高的新領域,其逐利沖動的風險必將由其自身和社會共同來承擔。因此,在強化產權對民營資本投資活動的約束作用,使民營資本投資活動的權、責、利相統一的基礎上,必須建立民營資本投資決策預警機制,引導民營資本投資正確決策,避免重復建設性競爭對市場、資源和環境的破壞。
現代經濟學認為,市場上某一行業(地區)的供給發生短缺時,價格上升,利潤增加,投資會向這一行業(地區)流動,消除這——-行業(地區)的短缺現象;而當某一行業(地區)投資流入過多時,供大于求,價格下跌,利潤減少,甚至虧損,投資就從這一行業(地區)流出,縮小這一行業(地區)的生產規模,使其供求平衡。然而陜西是一個市場經濟發育還不夠成熟的經濟欠發達省份,同時又是一個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省份,民營資本投資決策時必須考慮項目與陜西社會經濟發展的符合度。因此,建立陜西民營資本投資決策預警機制,其目標應該定位在:一是民營資本投資必須對陜西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促進作用。民營資本投資決策往往缺乏科學和民主,只追求眼前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忽視長遠發展和社會效益,將資金投向一些技術落后、質量低劣、資源浪費和污染環境的項目上。因此,要通過投資決策預警引導民營資本投資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利用現有的資源、環境條件滿足其生存和發展的需要,避免各種會對子孫后代造成危害的投資活動。二是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民營資本往往會在短期內流向盈利高的某一行業或地區,造成爭資源、爭市場的激烈競爭,導致資源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不高。因此,必須在民營資本投資決策時,提出資源、市場等預警信號,促使其合理流動,實現資源合理配置,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三是建立完善的民營資本投資決策預警組織體系和預警信息發布網絡。根據實際情況,以陜西各地(市)為中心,建立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市場價格、成本利潤等信息采集、信息加工整理組織體系和預警信息發布網絡。
二、民營資本投資決策預警方法的選擇與指標設置
影響投資決策的因素十分復雜,各種因素(資金、技術、政策、環境、資源、市場價格、成本利潤等)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并按照一定的規律發展變化,如果某些指標出現異常就會被投資決策者高度關注,影響投資決策。根據這一特點,投資決策預警宜采用警兆分析法。這種方法是,首先根據經濟理論和統計分析對警兆與警素之間的相關關系進行分析處理,然后選擇警兆,并確定各個警兆指標的預警區間,在預警區間內劃分預警等級,發布不同等級的預警信號。根據建立民營資本投資決策預警機制的目標定位,應設置可持續發展類預警指標、市場情況類預警指標和企業財務預警指標等三大類預警指標。
可持續發展類預警指標的設置。陜西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比較脆弱,這一現實迫使我們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民營資本投資決策預警指標設置首先要考慮可持續發展預警問題。民營資本投資決策可持續發展預警,就是對民營資本投資決策對陜西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影響程度的及時警示。可持續發展問題的復雜性,決定了可持續發展預警指標的設置在范圍上必須把企業所處的微觀環境與全省的大環境結合起來,在時間上必須把短期預警與長期預警結合起來。可持續發展預警指標涵蓋面廣,不能用簡單的指標描述其變化趨勢,必須建立科學的指標體系。各個警兆指標的預警區間要根據指標警示的目的來確定,如警示環境污染的指標應有上限而無下限。總之,可持續發展預警指標應既能正確評價民營資本投資決策對當前陜西可持續發展的影響程度,又能準確預測民營資本投資決策實施以后對未來陜西可持續發展的影響程度。這類指標主要由政府相關部門設置。
市場情況類預警指標的設置。市場情況預警對于民營資本投資決策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它是站在同一行業的角度,從產品市場供應、產品市場需求、產品成本價格等方面對民營資本投資決策提出的警示。產品市場供應預警,其指標內容包括:現有企業的數量,生產能力與生產規模,產品品種及質量,以及現有企業在預警期內提高生產能力、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產品品種的潛力等。產品市場需求包括生產資料需求和消費資料需求,生產資料需求預警應設置社會生產需要量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量兩類指標(還可細分),消費資料需求預警應設置社會消費需要量、有支付能力的社會購買力、替代產品供給量(如化纖品替代棉織品)、配套產品供給量(如照相機需要膠卷的配套)等指標。產品成本價格預警可設置社會平均成本與社會平均價格兩個指標。
企業財務預警指標的設置。投資決策擬建項目的財務預警應主要從盈利能力上考慮,設置投資利潤率、資本金利潤率、凈現金流量等預警指標。投資利潤率是指項目達到設計生產能力后的一個正常生產年份的年利潤總額與項目總投資的比率,表明項目全部投資的獲利能力,投資利潤率高意味著投資效果好,企業的利益有保障,投資利潤率低則正好相反,一般與行業平均投資利潤率對比。資本金利潤率是項目達到設計生產能力后的一個正常生產年份的年利潤總額與資本金的比率,它反映擬建項目投入資本金的盈利能力,對生產期內各年的利潤總額變化幅度較大的項目,應計算生產期年平均利潤總額與資本金的比率,資本金利潤率越高,表明項目投入資本金的獲利能力越強。投資是一項高風險的企業行為,投資過程中因資金短缺而導致破產的案例時有發生,因此,還應設置凈現金流量指標,凈現金流量是指投資項目在壽命期內各年度的現金流入量與現金流出量之差額,它綜合反映企業現金流入流出的來龍去脈,通過對現金流入流出及凈現金流量的分析,可以判斷企業面臨資金短缺的風險程度,一般來說,凈現金流量值越小越容易發生資金短缺。
三、民營資本投資決策預警機制的建立與運作
建立民營資本投資決策預警機制是一項系統工程,其建立和運作包括以下四個主要環節:一是預警指標數據資料的采集,這是建立民營資本投資決策預警機制的重要基礎工作,只有獲得準確的預警指標數據資料才能做出準確的預警。由于項目投資決策所需的諸如資源、環境、政策等信息掌握在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市場信息、財務信息、已有項目的建設資料分別掌握在各個企業或行業協會,民營企業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很難共享這些信息資源,增加了決策的盲目性。因此,應在各地(市)建立民營資本投資決策預警信息采集站,根據設定的預警指標,廣泛采集投資政策、資源、環境、市場供求、成本價格、投資利潤率等信息資料,并分類向民營資本投資決策預警信息監控中心上報。對于只影響本地市的預警指標,可以分級在轄內向民營投資者發出警示。
二是全省范圍的預警指標監控測評,這是建立民營資本投資決策預警機制的核心工作。為此,應成立預警信息監控中心,對各地(市)信息采集站上報的預警信息按預警指標進行整理分類,運用定性分析法和概率論、數理統計等定量分析法,對投資風險進行識別、估測和評價,綜合監控測評警情,并根據投資風險情況,對各個行業的不同產品分別做出投資風險極大、風險較大、有一定風險、鼓勵發展、重點扶持五個不同等級的警情劃分,將劃分結果傳遞給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在根據可持續發展類預警指標、市場情況類預警指標和企業財務預警指標綜合確定警情等級時,可持續發展類預警指標的權重應高于后兩類指標,建議三類指標的權重分別為04、03、03。
三是預警信息的發布,這是建立民營資本投資決策預警機制的一項重要工作,直接關系預警效果的好壞。因此,應專門成立預警信息發布中心,按照預警信息監控中心確定的警情等級,通過各種媒體、互聯網,及時向社會發布,也可以設立首席發言人,通過新聞發布會的形式向社會發布,使具有民間資本投資意向的投資者盡人皆知,引導他們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四是預警效果的反饋,這既是對預警效果的檢驗,也是對下一輪預警提供預警信息。民營資本投資者根據發布的預警信息做出投資決策并付諸實施,在項目建成投產以后,應盡快將項目形成的生產能力、總投資、單位生產能力投資等建設資料上報所在地(市)預警信息采集站或預警信息監控中心。項目運行一年后,再把市場供求、成本價格、投資利潤率等指標信息反饋給預警信息采集站或預警信息監控中心。
民營資本投資決策預警機制的建立與運作可圖示如下:
[基金項目:陜西省科學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項目(2005KR85)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陳合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