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江澤民對俄睦鄰外交思想的主要內容是:中俄睦鄰關系必須建立在獨立自主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必須堅持“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的原則,必須從長遠利益、戰略高度規劃,要增進政治互信,開展多領域合作,妥善解決爭端和分歧。江澤民對俄睦鄰外交思想對推動中俄關系穩定、持續向前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江澤民;中國:俄羅斯:睦鄰外交思想:中俄關系
[中圖分類號]D2-0 [文獻標示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07)04-0059—03
江澤民指出:“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一個長期的和平國際環境特別是良好的周邊環境。”而要創造和平的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就必須重視發展與周邊各國的睦鄰外交。因此,“在新世紀,加強睦鄰友好關系,進一步穩定周邊,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在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屆領導核心的帶領下,我國通過實施靈活、務實的睦鄰外交政策,不但維護與發展了與鄰國之間的友好關系,增強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還為我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了良好穩定的周邊環境。
俄羅斯是中國最大的鄰國,雙方有著4300多公里的共同邊界,兩國睦鄰合作潛力巨大。黨中央歷屆領導核心都非常重視與俄羅斯發展睦鄰友好關系,中俄之間的睦鄰外交有著良好的地緣政治優勢和歷史現實基礎,“中俄之間有所有相互合作的有利前提。”“加強同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是中國外交政策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同所有地區開展合作對俄國來說都很重要。俄羅斯對一個穩定、和平友好的周邊環境很感興趣”,因此,俄羅斯把加強與中國之間的睦鄰關系放在了重要位置。兩國對與彼此開展睦鄰外交的積極認識以及豐富的外交實踐對促進中俄關系的快速發展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在當今國際局勢復雜多變的時期,深入研究和領會江澤民對俄睦鄰外交思想,可以為現階段發展中俄睦鄰關系提供寶貴經驗,對推動中俄關系穩定持續向前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一、對俄睦鄰外交思想的內容
(一)發展中俄睦鄰關系的基礎和政策原則
1、中俄睦鄰關系必須建立在獨立自主、和平共處的基礎上。江澤民多次指出:“我們在外交上要繼續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積極與世界各國發展國家關系,努力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中國同俄羅斯的睦鄰友好個合作關系必須建立在獨立自主和平共處的基礎上,這是發展兩國睦鄰關系的根本。歷史上導致中蘇關系破裂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蘇聯脫離了這個基礎和原則。因此,只有在獨立自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發展中俄睦鄰友好合作關系,兩國睦鄰關系才能真正健康、穩定、持續向前發展。
2、中俄睦鄰關系必須堅持“三不”政策原則。中俄之間的睦鄰合作關系是建立在“三不”原則基礎上的新型國家關系。“三不”指中俄之間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江澤民指出:“對于中俄這樣兩個相鄰的大國,舊式的那種結盟或相互對抗,都不利于甚至會嚴重損害兩國關系的長期穩定發展。只有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完全平等、互利合作、睦鄰友好的新型國家關系,才是最佳的選擇。”“三不”原則成為發展中俄雙邊關系的最基本政策,兩國在“三不”原則的指導下,加強了合作協商,中俄關系日趨成為流動性大國關系中一股穩定支流。
3、中俄睦鄰關系必須堅持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原則。江澤民指出:“中俄關系史告訴我們,我們兩大鄰國注定要友好相處,要相互理解和尊重,相互支持對方的穩定和發展,體諒對方的特點和關切。中國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與俄羅斯永遠做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以促進共同繁榮”。這一思想充分地反映在兩國對相互國家主權問題的體諒和尊重上。中國承認車臣是俄羅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羅斯承認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堅持不對臺灣售武的原則。雙方本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發展兩國之間的睦鄰關系。“今天俄中睦鄰友好關系已成為相互尊重的典型”,相互友好合作的典型。
4、中俄睦鄰關系必須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睦鄰、安鄰和富鄰的睦鄰政策。江澤民明確提出:“善鄰勝遠親,中華民族歷來崇尚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睦鄰、安鄰和富鄰是中國對俄睦鄰外交應長期堅持的政策。“與鄰為善”是對待中俄關系的基本態度,“以鄰為伴”是發展中俄關系的基本方式,“睦鄰、安鄰和富鄰”是發展中俄關系的最終目標。
5、中俄睦鄰友好關系必須從長遠利益、戰略高度規劃。江澤民指出:“登高望遠,著眼未來,從戰略高度和長遠眼光看待和規劃中俄關系”。發展中俄之間的睦鄰友好關系和戰略協作伙伴關系要從長遠的利益統領全局來考慮,不能目光短淺,只圖暫時利益。要看到中俄之間有很多已經存在和可供挖掘的共同利益和合作潛力,中俄之間的合作大于分歧。
(二)關于發展中俄睦鄰政治、經濟、文化合作
1、增進政治互信、加強相互支持和互諒互讓。江澤民指出:“中俄建立牢固的相互信任關系,是兩國睦鄰友好的基石。”兩國要“相互尊重、互諒互讓,相互考慮和照顧對方合理利益”。中俄兩國有著友好相處的歷史,也有過相互猜疑、對抗的歷史。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中俄之間的政治互信水平不高。因此,發展中俄關系一定要從長遠利益出發,從大局出發,要抱著雙方相互理解尊重,相互支持和體諒的態度,建立雙方之間高度的互信,加強兩國人民之間的交流、擴大互利合作、深化雙方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
2、加強政治合作,樹立新安全觀,共同參與多邊外交,積極推進多邊進程。中國一向主張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積極推進世界多極化進程,主張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俄羅斯和中國同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多極化世界格局下有影響力的一極,中俄兩國加強政治合作,積極參與世界事務,相互借重發展有利于加快促進世界多極化進程,推進國際政治新秩序的建立。在地區和安全合作上,“由中俄和中亞一些國家組成的上海合作組織在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促進經濟發展上的作用日益增加”,并且“豐富了由中俄兩國創始的以伙伴而不結盟為核心的新型國家關系,提供了以大小國共同倡導、安全先行、互利協作為特征的新型區域合作模式”。
3、充分發揮兩國在經貿互補領域的合作潛力,擴大中俄在多領域的合作。江澤民指出:中俄“兩國應該進一步發揮地理相鄰和經濟互補的優勢,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擴大經貿,科技、能源、運輸、航天和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合作,把兩國合作潛力充分發揮出來”。俄羅斯有豐富的能源儲量和先進的科技基礎,中國和俄羅斯在能源、軍事、科技、教育等領域互補性很強,具有巨大的合作潛力。要使中俄關系得到全面發展就必須在雙方經貿的互補領域加強調研,分析制定符合兩國經貿合作發展的長遠戰略規劃,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組織優先發展能源和運輸領域的合作,擴大雙方互利合作,開創兩國經貿合作的新領域新途徑,促進兩國關系的全面發展。
4、加強中俄文明交流,拓寬文化交流渠道。江澤民指出:中俄兩國“要加強文明交流,增進中俄人民友誼。…應該進一步拓寬中俄兩國文化交流的渠道,使俄羅斯文明和中華文明相互借鑒、相互促進。”文化交流對中俄兩國人民加強相互之間的了解,促進合作,解決分歧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關于解決中俄睦鄰關系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歧
江澤民指出:“對周邊國家,我們要按照穩定周邊的方針,多做工作,消除疑慮,促進睦鄰友好;妥善處理涉外事務。力爭以和平協商方式逐步解決某些爭端;對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要在穩定現狀的前提下,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加以解決,不能急于求成”。在此思想的指導下,中國與俄羅斯等一些周邊國家順利解決了在領土和貿易等領域存在的一些問題,促進了睦鄰友好合作。
二、江澤民對俄睦鄰外交思想形成的依據
江澤民對俄睦鄰外交思想的形成是建立在一定的歷史、理論、現實依據之上的。
(一)歷史依據
歷史上中俄(蘇)關系經歷了結盟——對抗——正常化的發展變化過程。作為中俄友好時期的留蘇學生和歷史的見證者,江澤民分析了這個變化過程,并發現中俄對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兩國關系的發展偏離了中俄睦鄰合作的原則方向,擴大了雙方在意識形態領域的紛爭。江澤民在對中俄關系發展的歷史經驗的分析借鑒之上,重新定位了雙方睦鄰外交政策的基礎和原則,指出兩國應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致力于兩國共同利益的發展,徹底拋開雙方在意識形態領域的紛爭,使兩國關系得到了切實有效地發展。
(二)理論依據
江澤民對俄睦鄰外交思想是建立在對中共第一代第二代領導人睦鄰思想繼承的基礎上的。中共前兩屆領導核心都非常重視發展與俄羅斯的睦鄰外交關系。毛澤東時代比較注重直接借鑒蘇聯經驗,發展與蘇聯的階級友誼,在蘇聯的幫助下,實現經濟的復蘇發展。鄧小平時代比較注重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發展與蘇聯的政治、經濟、科技合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周邊環境。江澤民根據時代的變化對其進行了創新利發展,注重在雙贏的基礎上深化對俄睦鄰合作,并提出了發展中俄睦鄰關系的原則、方式、政策等。
(三)現實依據
1、是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的需要。冷戰結束后,世界處于一超多強的局勢下,美國退出《反導條約》,積極推動北約東擴并加強美日同盟謀求強化其在亞太地區的霸權地位。中俄是亞太地區頗有影響力的大國,“中俄加強戰略安全協作是為了推進國際及地區的安全穩定”,是相互借重對抗美國霸權擴張的需要,同時也是反對恐怖主義、分離主義的需要。
2、是世界多極化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必然要求。當代世界是一個多極化的世界。中俄各為多極化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極,是反對霸權主義促進多極化發展的重要力量,中俄關系“決定著世界穩定的問題”。中俄加強合作有利于維護全球及地區戰略的平衡與穩定,有利于推動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建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協作的新安全觀。
3、是共同戰略利益的必然要求。“冷戰結束后,中俄兩國面臨的戰略任務基本相同,兩國都把深化改革、發展經濟、保持國內政局穩定放在國家利益目標的首位”,因此,中俄兩國有著共同的戰略利益。在經濟上,中國是俄羅斯在亞太地區最大的貿易伙伴,雙方之間的經濟貿易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在政治上,中俄兩國都是在世界上和亞太地區有影響力的大國,兩國同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雙方在對待許多重大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立場一致,在眾多領域擁有共同的利益。在地緣上,俄羅斯是中國最大的鄰國和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發展中俄睦鄰友好關系是維護兩國國家安全利益與和平崛起的必然要求。
4、是兩國人民的共同心愿。中俄兩國友好符合中俄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澤民的對俄睦鄰外交思想體現了兩國人民求和平求發展的共同愿望,并根據現實情況的發展變化靈活、務實地賦予了中俄睦鄰外交新的內涵,極大地推動了中俄關系向前發展。
三、江澤民對俄睦鄰外交思想對中俄關系的影響
江澤民早年留學蘇聯的經歷使他對俄羅斯有著深厚的感情。因此,他在任內不但在思想上把對俄睦鄰外交提升到了應有的高度,而且以豐富的外交實踐鞏固、豐富和發展了對俄睦鄰外交,對中俄睦鄰關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兩國元首會晤機制形成并得到完善
江澤民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將對俄睦鄰友好的思想政策付諸于實踐,在獨立自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與俄國元首舉行了頻繁會晤,與葉利欽和普京律立了良好的私人關系。在1992-1999年葉利欽執政時期,江澤民與葉利欽共進行了9次互訪。兩國還在1997年建立了中俄政府首腦定期會晤籌備委員會,在此框架內成立了涵蓋眾多領域的合作分委會,從具體層面加強了兩國之間的睦鄰合作。普京執政后,從2000年到2003年5月兩國元首進行了10次會晤。兩國領導人會晤機制的形成與逐步完善,增強了中俄關系的主動性,增進了中俄之間的政治互信、加強了相互支持與互諒互解。
(二)三次定位使中俄關系得到了快速跳躍式的發展
中俄關系的三次大的定位都發生在江澤民任期。在江澤民睦鄰外交思想的指導下。中國積極加快了與俄羅斯睦鄰合作的速度,中俄關系取得了快速跳躍式的發展。1991年12月27日中俄正式確定建立外交關系。1992年葉利欽首次訪華,中俄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兩國“相互視為友好國家”。1994年江澤民訪俄,雙方又宣布建立“面向21世紀的建設性伙伴關系”,并指出兩國的關系是建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之上的“三不”新型國家關系。1996年葉利欽訪華時雙方一致同意將中俄關系提升為“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紀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
(三)中俄領土問題談判取得進展
在江澤民解決領土爭端問題的原則和方法指導下,兩國以務實的態度進行了積極的磋商。1994年江澤民訪俄,兩國簽署了《中俄西段邊界協議》;1998年江澤民與葉利欽發表了關于邊界問題的聯合聲明;1999年葉利欽訪華,兩國以互諒互解的態度通過協商討論,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俄羅斯聯邦政府關于中俄國界線東段的敘述議定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俄羅斯聯邦政府關于中俄國界線西段的敘述議定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俄羅斯聯邦政府關于對界河中個別島嶼及其附近水域進行共同經濟利用的協定》,為兩國邊界問題的順利解決打下了堅實基礎。中俄之間的分歧正是在雙方互相尊重、互諒互讓的基礎上,通過談判和協商和平有效解決的。
(四)簽署《中俄睦鄰合作條約》。使兩國睦鄰友好長期化法律化
經過對中俄關系歷史的回顧和對存在問題的分析,2000年7月普京訪華時,江澤民主席提出了兩國簽署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建議,2001年7月6日,兩國正式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同年10月25—29日,雙方就如何貫徹實施《中俄睦鄰合作條約》的有關事項進行了友好協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簽署是江澤民睦鄰外交思想的重大實踐,是中俄關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江澤民指出:“條約的簽署為中俄成為好鄰居、好伙伴、好朋友創造良好條件”,為中俄關系的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使中俄兩國之間的世代友好合作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下來,成為指導中俄睦鄰關系發展的綱領。值得注意的是,《中俄睦鄰合作條約》是建立在“三不”原則基礎之上的,“中俄睦鄰合作條約沒有針對美國的言論,將來俄中協議不影響俄美或中美關系的正常化。”
(五)加強了多邊合作,推進了世界多極化進程,樹立了以互信、王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
1997年葉利欽執政期,兩國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世界多極化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聯合聲明》以及中俄哈吉塔《關于在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的協定》,加強了周邊國家之間的睦鄰合作,促進了多極化世界格局的進程。普京執政后更加重視中俄睦鄰友好關系的發展。普京指出:“發展中俄關系可維護世界穩定,中俄關系不針對第三國。”2001年6月在江澤民與普京的倡導下成立了上海合作組織,促進了地區間的對話與合作。目前,上海合作組織已成為亞洲地區頗具有影響力的多邊合作組織和未來多極化世界格局的支柱之一,是江澤民睦鄰外交思想的一次極其重要的實踐。
四、小結
不管俄羅斯在葉利欽執政期還是在普京執政期,中俄睦鄰關系都保持了良好健康的發展狀態,并取得了切實有效的發展,這與江澤民的睦鄰外交思想與實踐是分不開的。
江澤民的對俄睦鄰外交思想為現階段中俄關系的友好順利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為推動中俄睦鄰關系的向前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江澤民睦鄰外交思想的指導和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的努力下,“今天俄中已成為真正的好鄰居,而且兩國在世界上和現代化進程中的角色也在增強”。俄羅斯政府和眾多學者也將中國定位為“最大、最重要和最有為的伙伴”。歷史和現實證明中俄睦鄰合作是雙贏的,兩國只有加強相互合作才能有所作為。2006年的中國一俄羅斯年“中國計劃了260多項活動…將加強中俄之間的文化交流”。2007年的俄羅斯中國年雙方還要在多個領域展開多項合作。中俄睦鄰合作前景廣闊,中俄睦鄰關系必將得到進一步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江澤民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江澤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http://www.kremlin.ru/eng/speeches/2006/03/21/2038-type82914type84779-103447.shtml.
[5]江澤民主席陪同普京總統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EB/0L].http://news.rednet.com.cn/Articles/2002/12/377021.htm.
[6]楊國強,倪四義,吳黎明.江澤民主席與普京總統會談一雙方對中俄關系美好未來充滿信心[EB/OL].http://www.people.com.cn/GB/shi zheng/16/20021202/879592/Html.
[7]朱大強.江澤民歸納中俄關系迅速發展的五條成功經驗,http://www.chinanews.com.cn/2002-12—02/26/249326.html.
[8]China,Russia pledge to continue cooperation in military field[EB/OL].http://www.hindu.com/2005/08/26/249326.html.
[9]普京談對華關系[EB/OL].http://www.russia.org.cn/chn/,2002-10-28.
[10]李五一.大國關系與未來中國[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崔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