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職業聯賽以來的旗幟性人物,郝海東是足壇聞名的一尊大炮,屢屢發出驚人之語。在電視臺做嘉賓時,被問到“中國足球是否真的存在欠薪現象”時,他瞪大了雙眼表示,中國足球的欠薪現象不是存在不存在的問題,而是“太嚴重了”。他說:“有些中國球員的處境就像手拿一堆白條的農民工一樣,他們往往踢了幾個月甚至一年的球,卻拿不到應得的薪水!”
事實上,在目前的中國足壇,無論是中超還是中甲俱樂部,積欠球員薪水事件頻傳,但郝海東拿球員和民工相比還是讓網友不滿。網友的批評矛頭直指中國球員高薪和足球水平低下的不匹配,認為郝海東是在為缺乏職業道德的中國球員辯護。更有過激的網友認為郝海東的言論是在侮辱農民工:“農民工的工資對得起他的工作,甚至付出得太多。球員呢?拿著高薪,干得怎么樣?”“我們的球員和球技要和馬爾代夫比,收入要向歐美看齊,不知羞恥!”
但郝海東說的并非薪酬標準,而是欠薪現象,說的是勞動保障問題。盡管農民工處在弱勢的底層,而球星則頭戴光環,可在球場內外呼風喚雨,但球員在維護自己勞動權益的問題上,也同樣發生著與農民工一樣的“欠薪討薪”現象,應當說這種說法本身并不是沒有根據的,也不存在對農民工的歧視。
在現實生活中,不光是體育俱樂部,一些用人單位由于資金周轉困難,長期拖欠職工工資,雙方在協商解決時,也往往會讓用人單位寫工資欠條,所以包括高級白領在內的工薪階層都普遍遭遇過工資打白條的情形。甚至農民工遭遇打白條還有總理過問,還有不少特別保障措施,比如房地產商拖欠農民工工資,政府就不給驗收,就拿不到房產證等。但是很難設想,政府部門再發個紅頭文件,像要求工程款直接打入農民工的工資卡一樣,要求比賽票房直接把錢打到球員的工資卡里去,或者要求企業客戶直接把錢打到企業員工的工資卡里去。
從這一點上來講,郝海東的這次“放炮”還是有其社會意義的,因為不管在社會結構中是弱勢群體還是相對強勢群體,所有雇員的勞動權益都應得到保障。所以,盡管筆者也不認同我國某些球星“虛高”的收入水準,但是堅決支持他們依法維權,因為依法保護雇員勞動權益的問題,其意義遠比這些球星到底應值多少錢的問題要重要得多。
而從2006年10月開始,勞動者憑白條打官司也有了新規定。在以往的審判實踐中,勞動者是憑工資欠條追討工資,有的法院是按照勞動爭議案件對待的。這就要求必須先經仲裁程序,才能進入訴訟程序。這樣一來,處理方式程序相對繁瑣,時間消耗較長,勞動者往往難以等待。特別是農民工的工資到了年末就會出現討要高峰,外出務工者急于拿到工錢后返鄉過年,長時間地等待容易引發惡性事件。
針對這一狀況,《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規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的工資欠條為證據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訴訟請求不涉及勞動關系其他爭議的,視為拖欠勞動報酬爭議,按照普通民事糾紛受理。”另外還規定:“當事人在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持下僅就勞動報酬爭議達成調解協議,用人單位不履行調解協議確定的給付義務,勞動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普通民事糾紛受理。”
當然,以上規定并不是僅僅適用于農民工,對于其他勞動者也同樣適用。盡管郝海東是名人,但他對于自己的維權問題也不敢怠慢。其他工薪階層的勞動者,當你不得已而手持工資白條的時候,也該知道如何處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