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大學畢業后,在北京一家網絡公司工作,剛滿一年。某一天,他突然想到一個自我感覺還不錯的創意,于是想創業,做一個自己的網站。但是現在除了家人的支持,什么都沒有,團隊、資金都是一片空白。張軍覺得自己有一個不錯的機會,應該盡快去做,但也知道創業的困難難以預料。現在特別迷茫,自己該不該辭職創業,該怎么選擇適合自己的創業項目……張軍來到了《職業》雜志創業指導欄目,希望得到專家的指點。
本期創業教練:鄭友男,上海鐵路黨員干部學校經濟管理教研室副主任,上海晨立商務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培訓師、南開大學EMBA客籍教授,浙江萬里學院創業導師、上海市開業指導中心專家志愿團創業指導專家、中國創業探究網理事長、中國商業聯合會注冊高級商務策劃師。
做最適合你的事
就創業本身而言,是創業者對機會的把握、捕捉或者說發現、并有效運行的過程。歸結起來可以分為這么幾個階段:創業萌芽階段。項目選擇階段、項目運行階段、項目實施階段。“我該選擇什么樣的項目?”這個問題我聽到的最多,但這個問題其實也是最難以令人解答的。我以為,宏觀上說只要是客觀上存在的項目,都有它存在的理由,都是可以運作的,關鍵是它是否適合你。無論是身處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無論是投資競爭激烈的行業還是相對壟斷的行業,鎖定適合自己運作的項目是首當其沖的問題。除了政策上已經明確必須限期淘汰的以外(項目介入的風險已經無限大),每個行業都有其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和創業的切入點,在當今創意、創新成果已經不斷滲透到各行各業并不斷打破原有產業鏈的知識經濟時代,關鍵看你是否能運用你的知識、技能和能力去捕捉,發現、駕馭它,找到及形成你創業的贏利模式并去成功運行這個項目。
這里我很贊同有人把創業項目的選擇比喻為談戀愛,只有做到知彼知己,彼此般配,才是適合你的項目。比如對于一個嚴重缺乏資金的創業者而言,希望介入資本密集形行業,實際上就像期望去南非投資開金礦一樣結果必然是成為天方夜譚的說笑。同樣,對于一個不具備一定智力素質或專業素質的創業者來說,期望介入高技術領域的項目也同樣是不理性的。所以,認識自己是首要的,其次才是捕捉、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是否適合是項目選擇的重中之重。項目選擇不要貪大、貪全關鍵是如何可控并有利可圖。創業需要激情,但更需要睿智和理性。同理,創業是條艱辛的道路,沒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和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是不適合介入自主創業行列的,同時光有激情也是遠遠不夠的。創業也許是條不歸路,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必要的物質準備。
項目選擇貴在深入考察
項目選擇,應該有個深入細致的考察過程。找到一個比較適合自己的項目固然十分不易,但絕對不能憑感覺、拍腦袋就盲目投入。項目的確定必須經過自己深入細致的前期考察,要做大量的市場調查,包括供銷渠道、資源配置、技術掌握、可行性分析及獲利預測等。沒有看到或者說清晰贏利模式,千萬不要輕易投入,尤其是生產制造類的項目,固定資本的投入量相對比較大,投資失誤將血本無歸。當然不少年輕人喜好IT項目或創意類項目,并似乎自認為有的是時間,賠時間不賠錢沒有問題,這里應該指出,時間也是有成本的,也許比錢更寶貴。當然,創業項目選擇的決策過程,也是個博弈過程,但博弈的基本原則還是看你自身的綜合實力如何,這決定了你博弈的勝率。
不少創業者希望通過加盟走出一條快速創業的捷徑,事實上是有人成功也有人失敗。失敗者中大多問題出在項目選擇初期,由于對加盟項目的相關知識,項目風險及盟主的項目條款、服務及技術支持,市場風險等缺乏深入細致的考察,甚至上當受騙也是屢見不鮮的
好創意≠好項目
好的創意并不等于好的項目。不少創業朋友簡單地把創意與創業項目直接劃上了等號,這在年少氣盛的大學生創業群體中比較多見。說實在的,目前不少地區高校大學生創業項目大賽搞得很紅火,但真正能轉化成為實際可應用的卻是鳳毛麟角。原因是把創業項目的選擇規劃過程視為做作業一樣。在我以往見過的創業計劃書中,幾乎90%以上的人,會出現憑想象來推理、描繪出一個理想化的創業項目,其中不乏大量美好的主觀愿望,而并不是建立在以市場為導向的基礎之上。這里尤其應該指出的是,不少人還非常熱衷于互聯網產業的“紅海”之中而期望“天使”的時刻降臨。其實,創業是條十分艱辛的道路,每一步都需要花費大量的心血,沒有捷徑可走,無論是從事傳統產業還是現代高新技術產業,都同樣來不得半點的虛假和作秀,否則就會使項目陷入困境。
我們說有了所謂好的項目,不等于一定就能創業成功,創業需要市場及渠道,資金及技術、營銷策劃及經營管理等人才,甚至成功運行一個項目需要知識結構互補的團隊的支撐。
創業者=職業經理人
創業企業發展過程,往往也是項目的發展和逐步擴大過程,管理上會碰到許多瓶頸問題,這需要不斷補充知識和提升經營管理能力。創業企業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其技術、資金、人才,都需要得到不斷的充實,隨著內外部環境的變化,組織結構等都需要進行適時的必要的變革。因此,對于創業者的要求來說,似乎是同等于職業經理人的標準。當然,不同的發展階段要求也自然不同。對于初創企業而言,切記不要求全、求大。某高校的幾位碩士生與專業指導老師一起開發了某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產品,并實施了知識產權的專利保護,他們創辦了公司并自銷其產品。實際上他們最終碰到的困境是他們能夠創造出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的價值,而缺乏的是實現這種使用價值的經營管理能力。最后,在我的建議下,還是改為專攻產品研發和監制,銷售上通過采取聘用專業銷售人員及委托代理銷售的模式,才走出了尷尬的困境并進入了贏利階段。
總之,創業項目選擇是創業者走向成功之路的最基本也是最基礎性的工作。這與創業者的自身素質、創業的資源準備、創業的環境及團隊等要素都是息息相關的,理性創業是我長期以來作為一個創業問題研究者及指導老師的口頭禪。機會是常有的,但永遠給予有準備的人,創業之路就在你的腳下,關鍵是能否在合適的時間邁出合適的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