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專家:魯志峰,勞動法專家,北京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員
Q:我在一用人單位工作了2 個月,單位和我口頭約定試用期為3 個月,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后因企業效益差精減人員時,我被辭退。沒有書面的勞動合同,我是否仍然有權要求單位就辭退我進行補償,并補繳社會保險?
佛山 孫先生
A:首先應當肯定的是,單位應當依法向你支付經濟補償金,并且補繳社會保險費。《勞動法》第21 條規定,勞動合同可以約定試用期。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第25 條第一款規定,勞動者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并且無須支付經濟補償金。你所在的單位雖然是在試用期內將你辭退的,但是由于辭退原因是效益差而精簡人員,不是認為你不符合錄用條件,因此應當向你支付經濟補償金。關于社會保險問題,《勞動法》第72 條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由于試用期也屬于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存在勞動關系的期間,因此也要繳納社會保險費。
另外,值得提出的是,該單位口頭約定試用期,并且不簽訂勞動合同的做法是不規范的,嚴格來說,這屬于事實勞動關系。對于事實勞動關系,用人單位也同樣負有參加社會保險和支付經濟補償金的義務。
Q:我于春節前被前公司解聘,公司負責人親口承諾隨后將年終獎發放至個人工資賬戶中(此時年終獎的分配已經形成文件)。但發放工資時公司扣發了部分工資,年終獎也不見了蹤影。公司的解釋是,實際發放2006 年年終獎的時候我已經不在冊。請問,公司的理由是否成立?我能要求公司補齊扣發的工資、年終獎以及額外的經濟補償金嗎?
北京 鄧女士
A:《勞動法》第50 條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3 條規定,用人單位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以及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除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額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外,還需加發相當于工資報酬25% 的經濟補償金。公司扣發你工資的做法顯然是錯誤的,你有權要求支付補發工資,并支付經濟補償金。
關于年終獎的問題,首先應當明確的是,獎金的發放屬于企業自主權范圍,不知你原來的公司是否就年終獎的發放設定了條件,如果有條件要求,在你不符合條件的情況下,自然可以不發放年終獎;如果沒有發放條件的相關規定或約定,在你服務滿1 自然年的情況下,單位應根據公平原則向你支付年終獎。
Q:我現在的公司經常有實質性的加班,節假日期間,也經常有很多員工加班。但這家公司并不屬于那種節假日都不能歇工的行業,老板說要加班須先申請,不申請的不算。但作為員工不敢申請,因為這樣做會被視為無能力。請問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如何爭取自己的權益?
成都 小劉
A: 你所反映的情況是目前在企業中普遍存在的變相加班問題。《勞動法》第44 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準支付高于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150% 的工資報酬;(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200% 的工資報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300% 的工資報酬。根據上述規定,由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加班的,應當支付加班費。對于勞動者在工作時間之外,自愿提供勞動義務單位應否支付加班費的問題,法律并未作出明確規定。因此,就你目前的情況看,是很難獲得法律保護的。
當然,單位實行加班申請制既是為了控制工資成本,提高利潤率,同時也是為了防止個別員工故意“磨洋工”,變相謀取加班費的問題。因此,站在企業與職工公平的角度看,勞動者的勞動強度、勞動定額以及工作任務是否合理,才是衡量加班申請制是否合法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