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案例回放】
張海于2006 年3 月22 日應聘到A 公司從事銷售工作, 簽訂了兩年半的合同, 公司規定了三個月的試用期,試用期合格后工資增長1000 元,雙方同時約定違約方應賠償對方2 萬元的違約金。2006 年6 月28 日,A 公司人事部門讓張海提供一份工作總結,以便討論張海的轉正問題,而張海卻提交了一份辭職報告,并于當天下午開始就不再到公司上班了。以后的近半個月,A 公司都聯系不到張海,三周后,張海委托他人辦理交接,并讓委托人代領他上個月的工資。
現在A 公司的人事經理很頭疼,說張海違約吧,因為還沒有辦理轉正手續,要是認定還在試用期內,張海的辭職就是合法的;可是從時間上來看,張海辭職的時候已經過了試用期幾天了,而且他這么一走了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司運營。對張海的辭職到底該怎么處理呢?
(案例提供:中國勞動爭議網)
【本期專家解答】
付迎濤:中國人力資源法律網主編、北京正仁律師事務所勞動法律事務部部長
公司與員工簽訂了正式的勞動合同,并約定了試用期限。試用期是個確定的時間范圍,超出了試用期最后一天,在法律上就將認定為已屬“轉正”。所以讓人力資源經理為難的轉正時間判斷其實很簡單,“轉正”手續是否已經辦理并不決定勞動合同是否越過了試用期。
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了違約責任,如果該違約責任是指在合同期未滿的情況下員工提出解除勞動合同而向公司支付違約金,則針對于本案情況,該員工應向公司承擔該違約責任。員工提出辭職,依據《勞動法》第三十一條之規定,“應當提前30 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但本案中,該員工提交了辭職報告后就再未到公司上班,這是不符合法律所規定的程序的。A 公司人事經理應對于該員工的違法違約解除勞動合同行為,提起仲裁申訴,要求該員工承擔違約賠償責任;如果公司為該員工提供了入職培訓上的資金投入或招聘錄用費用,則在仲裁申訴時一并提出賠償要求;如果該員工的離崗行為給公司的生產經營造成了直接的經濟損失,針對該經濟損失也可以提出賠償要求。
【本期案例征答】
我拿患乙肝的員工怎么辦?
王先生是一家橡膠制品公司的人力資源經理, 在本月一開始便遇上了這樣的問題:公司在3 月底進行年度身體健康檢查時, 查出公司有兩名職工患有乙肝(小三陽),公司擔心傳染,便根據勞動法規相關規定給予了二人各六個月的醫療期, 并每月照常發放他們的基本工資, 到本月初醫療期滿后, 公司仍擔心乙肝會在公司內傳染,便決定解除勞動合同,按勞動法規相關規定給了二人經濟補償金。
但二人領完經濟補償金后,卻認為公司以此理由解除勞動合同是歧視行為,要求恢復原來的勞動合同,否則將上訴到勞動仲裁委員會進行仲裁。小王現在很是頭疼,本想息事寧人,結果還被扣上了歧視的帽子,眼看事情卻越鬧越大……
( 案例提供:中國勞動爭議網)
歡迎廣大讀者提供勞資案例,或將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發郵件至luoxiao1004@126.com,我們將在下一期刊登勞動關系專家對這一案例的專業點評,同時對于提供精彩觀點、案例的讀者,《職業》將會贈送一份特別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