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了維持生命和健康,保證生長發育、新陳代謝和從事各種活動,每天必須攝入一定量的食物,從中攝取機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無機鹽和水。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對各種營養素在機體內作用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
就拿維生素來說,人們已認識到它參與機體的生理調節、新陳代謝等各項生理活動。維生素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前者能溶于脂肪,包括維生素A、D、E、K等;后者能溶于水,包括維生素B1、B2、B6、B12、C和尼克酸等。
近年來有一些文獻報道,人體在精神緊張時,水溶性維生素B1、B2、C、尼克酸等的消耗將會增加。有學者觀察了在飛行日處于精神緊張狀態的飛行人員的尿液,測定尿中維生素B1、B2、B6、C、尼克酸的排出量,發現比營養條件完全一致、處在休息日的飛行人員為低,這說明飛行期間上述維生素的消耗量增加了。另有學者對客運車司機做了觀察,發現給這些司機補充了維生素B1、B2、C、尼克酸及維生素A后,對消除神經系統的疲勞有顯著效果。
研究人員曾對一所中學的寄宿生的膳食狀況進行了調查。這些學生在一段時期內,一部分人出現了維生素B1缺乏癥。這些學生平時膳食條件相同,但不同年級的發病率卻明顯不同,其中高中畢業班為23.3%,初中畢業班為9.6%,而其他年級僅為0.02%。此后,研究人員又對另一中學高中畢業班的寄宿生做了觀察,這次觀察分三次進行,即考試前一個月(為安靜期),考試前一天(為緊張期)、考試后一周(為恢復期)。觀察期間膳食情況無多大變化,各種營養素的攝入量基本一致。觀察結果,尿中維生素B1、B2、C的排出量,緊張期比安靜期明顯下降。這表明,高中畢業班學生臨近考試精神緊張,可能會導致水溶性維生素消耗量增加。因此,學生考試前,注意攝取水溶性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無疑是有益的。
水溶性維生素對人體有什么影響,在哪些食物中含量高呢?
維生素 B1又稱硫胺素,參與機體中氧化脫羧作用。當維生素B1不足時,糖代謝過程中的中間產物丙酮酸等不能進一步氧化,在體內積聚,使能量的代謝發生障礙。而神經組織幾乎全部的能量都是由糖的有氧氧化供給的,維生素B1缺乏,就會影響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人體易出現疲倦、健忘、易怒、食欲不振等癥狀。含維生素B1豐富的食物有粗糧、豆類、酵母、花生,動物的心、肝、腎、腦,瘦豬肉及蛋類等。
維生素B2又叫核黃素,是機體中許多重要輔酶的組成成分。核黃素不足,物質代謝就會發生紊亂,出現口角炎、唇炎、舌炎、陰囊皮炎、脂溢性皮炎等。含維生素B2較多的食物多為動物性食物,以動物的肝、腎、心的含量最高,奶類、蛋類也較高,許多綠葉蔬菜、豆類和發酵性食物中含量也多。維生素B2的需要量每天約為1.5毫克左右。
維生素C又叫抗壞血酸,具有廣泛的生理功能,如促進膠原蛋白的形成、維持結締組織的完整性、參與羥化反應、解毒和促進造血等。若維生素C嚴重缺乏,可引起壞血病。壞血病的主要表現是牙齦出血,重者皮下、肌肉、關節也可出血。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是新鮮蔬菜和水果,動物性食品中含量較少。維生素C的需要量,一般每天約為100毫克。
水溶性維生素可溶解于水中,因此在加工烹調時應講究方法,盡量減少其損失。譬如,米面不宜過精,淘米次數不宜過多(霉米除外),煮飯時不要放堿,米湯不應丟棄;蔬菜要新鮮,先洗后切,切后不要再用水浸泡,現切現炒,急火快炒,等等。學生在學習緊張階段(如考試前幾天),可適量服用一些復合維生素B和維生素C制劑。
也許有人以為,每天服幾片維生素藥片不也可以了嗎?其實不然,在正常生理條件下,營養素在體內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約,各種維生素之間也要保持平衡。假如某種維生素攝入過多,可引起或加劇其他維生素缺乏病。有資料報道,若缺乏多種B族維生素時,單獨補充大量維生素B1,則可加劇尼克酸缺乏癥。因此,預防維生素供給不足,首先應考慮從飲食中加以補充,不缺乏維生素時盲目補充,是毫無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