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創立以來,和諧,這個平和而優雅的詞匯,再一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和諧,在辭典上的解釋為“配合得適當和勻稱”。我們可以說,這抹顏色是和諧的,這種氣氛是和諧的,也可以說,這兩個人是和諧的。而琴瑟相和,古來就是音韻的佳妙境界。可見,和諧二字,貫古通今,都被人們心向往之。
和諧的和字,是“禾”能入“口”。而百姓吃飯的問題,又的確是和諧的根本。在剛剛結束的2006年里,我們報道了很多與食相關的、不和諧的音符,比如:食物中的農藥殘留問題,亞硝酸鹽過量的危害,貪食“野味”導致的疾病,還有飯館里的“垃圾茶”以及漂亮餐具里暗藏的危機等等。同時,我們也為您準備了“吃得和諧”的各種方法,譬如:科學膳食隨“季”應變,生命在于美味+運動,營養保健馬鈴薯,食品的“對癥吃法”等等。如何在飲食中親近和諧,遠離那些不和諧的因素,是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重要內容。
中國的飲食文化,是最講求和諧的。首先,營養搭配要和諧。每餐飯都應攝取不同種類、配比合理的食物,不偏食,不挑食,才能營養均衡。其次,顏色搭配要和諧。肉類搭配青菜和粗糧,和諧的色澤可以誘人食欲。再次,食者與飯菜要和諧。飲食也要因人而異,每個人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物,才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建設美好社會,實現社會和諧,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社會理想。但和諧社會不等于沒有矛盾的社會,和諧的飲食亦是如此。 屢次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雖然困擾著喜愛美食的人們,但是,相信這種不和諧的音符,最終會隨著時間慢慢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