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篇名為《關于征集促使中醫中藥退出國家醫療體制簽名的公告》的帖子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發起人為中南大學科學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張功耀以及美國康復科醫生王澄。他們在公告中倡議:“修改憲法,刪除憲法第21條有關中醫的內容。建議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不要再涉及任何具體科學……采取適當措施,讓中醫在5年內全面退出國家醫療體制,回歸民間,使科學醫學(西醫)成為國家唯一的主流醫學,中醫以民間醫術身份,在‘無傷害’原則指導下,作為國家醫療體制外的一種補充存在……立即停止缺乏科學原理、違背科學精神、沒有安全保障的中醫中藥研究……”
一言既出,引發了四方爭論。有的人表示相信科學,支持“取消中醫藥”,而有的人則認為這種倡議是對于歷史的無知。為此,我們《食品與健康》雜志作了一次民意調查,其結果顯示,接受采訪者,有95.8%的人表示不同意取消中醫藥(見圖1)。這個數據,也是在我們意料之中的。畢竟,存在了數千年的中醫藥,是我們中國的驕傲,哪能說取消就取消呢?網絡上“取消中醫藥”的聲音,也只是代表了少數人的意見。

另外,問及中醫與西醫相比的優勢,被大多數人所認可的是“標本兼治”(66%),其次,是“歷史悠久,值得信賴”(65%),另外一點,則是“副作用少”(45%)(見圖2)。可見,中醫的確是有著西醫無法取代的諸多優勢。它不僅僅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也的確在過去的幾千年里,為國人的健康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中醫藥的功績,是被世界認可、不可抹煞的。

然而,隨著西方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中醫的腳步,逐漸跟不上科學發展的潮流了。很多人覺得中醫不治病,甚至認為中醫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價值。面對這種情況,人們大多數認為原因在于“好的中醫醫生越來越少了”(63%),以及“假中藥太多,造成治不好病”(45%)(見圖3)。可見,中醫的信任危機,主要出在一個“假”字上。無論啥事,只要沾上一個“假”,就馬上成為“活李鬼”,人人喊打。好好的國粹中醫,被“假中醫”、“假中藥”潑了臟水,的確無可奈何。

我們還統計了當人們患上感冒、頭痛、腸胃不適等常見疾病,但比較輕微,暫時不想去醫院的時候,用哪種方法緩解不適,結果是有41.3%的人表示“中藥西藥都會吃”,23.6%的人表示“吃中藥”,而只有9.6%的人選擇“吃西藥”(見圖4)。數據證明,中藥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值得發揚光大的。

而關于中醫“食療藥膳”的看法,則有56.9%的表示“只要對癥,就是對身體有益的,我樂于嘗試。”(見圖5)
中醫存廢之爭,由來已久。1879年,俞樾發表《廢醫論》,明確提出廢除中醫的主張。1929年,有人提出了“廢止中醫案”,最終因受到社會強烈抵制而未果。1950年,又有人提出了“淘汰多數,保留少數,加以改造,變為醫助”的“改造中醫案”。百年廢醫之爭,至此次網上簽名事件達到高潮。
中醫藥廢除與否,官方已有定論。相信衛生部給出的說法,還是順應了絕大多數人的意愿的。有趣的是,在中醫藥存廢之爭發生之前,周杰倫剛剛推出自己的新專輯,其中有一首歌,就叫《本草綱目》。其中“如果華佗再世/崇洋都被醫治/外邦都學我自己崇仰民族意識”的歌詞,不知是不是對這整個廢醫事件的奇妙反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