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宏觀調控關乎百姓最為敏感的住房和土地問題,加上大眾對目前住房、土地現狀及樓市宏觀調控的不滿或擔憂,于是有媒體把“調控”戲稱為“空調”。請看以下幾個語例:
(1)在制定新政之前,必須理清過去系列調控失靈的原因,否則,出臺再多的新政也只能是“空調”。……不過,總結其失效的根源,最根本的其實是來自于多個政策導向不一,調控思路過于微觀,想兼顧多個利益目標而不可得,無法形成合力。(新華網,2006年9月13日)
(2)良好的愿望,最終卻無可奈何落了空,被世人笑。譬如幾次對房地產業的宏觀調控,大抵如此,結果“調控”被人稱為“空調”。(新浪網,2006年11月20日)
(3)說到房地產調控,民間流傳著三條俗語頗耐人尋味:第一條是“調控變成了空調”。這句話顯示出一些民眾對調控效果的失望,當中也蘊含著些許的無奈情緒。第二條是“你調你的,我漲我的”,這句話表露的是,調控政策與樓市行情,處于明顯的游離狀態,你是你,我是我,水是水,火是火,用上海話說就是“弗搭界”。第三條是“樓市調控的兩年恰是樓價暴漲的兩年”。(千龍網,2007年1月8日)
這些語例中的“空調”含義與源于“空氣調節器”的“空調”(名詞,20世紀80年代初產生)是不同的。此“空調”新義為“白調控、調控無效(失效/無結果/失靈/落空/無濟于事)”,動詞性詞語,含貶義;多用于房地產調控等重大政府行為上。
表述框架一般為:(“房地產/房產/房價/樓市/戶型/政策/宏觀”等)調控──“不再是/淪為/是不是”等系詞──“空調”。語義內涵一般有:
一、評價事實式。可分為:
1.樂觀型。標志詞有“不再是”“(并)非”。如:
(4)房地產市場調控不再是“空調”( http://news.tom.com,2006年11月3日)
2.悲觀型。標志詞有“成(為)”“淪為”“再演”“又成”“已變”“等于”“變成了”,句末不加問號。如:
(5)樓市調控淪為“空調”的四點理由(http://www.sina.net,2006年6月21日)
二、疑惑擔憂式:標志詞有“是不是”“是否會成為”“何來……之憂”“為何易(變)”“何以成”。“會是”“等于”等加上問號也有此功能。如:
(6)房地產調控是不是“空調”?(http://news.studyget.com,2006年6月23日)
三、提醒忠告式:標志詞有“莫變”“恐成”“將變(成)為”“不能演變成”。 如:
(7)許多城市調控細則未見出臺 房市調控莫變“空調”(http://gov.ce.cn,2006年8月22日)
那么,“空調”還會不會有別的新義呢?筆者在“書同文”網查找到“空調”的兩條“新解釋”:
(1)老說給你漲工資,老不給你漲的伎倆;
(2)老是說給你辦調動,你卻總是調不成。
這兩條解釋都在“空”和“調”這兩個語素的不同義項上做文章:“空”都是“沒有結果”義,而“調”分別為“上調(tiáo)”“調(diào)動”義。還有一個關于“空調”的謎語──謎面:空調(打七言唐詩一句);謎底:此曲只應天上有。這里的“空調”解釋為“天上曲調(diào)”。說不定哪天還冒出“空中調運”“空洞的調子”的意義呢。
(王流生,江西省吉安縣城關中學;裴小東,江西省吉安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