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chǔ),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之一。新課改十分重視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我們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jié)合。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使兒童樂于學習,有主動學習的愿望,能夠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快樂識字?我認為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感受漢字之美,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
快樂識字,要從興趣開始,因為興趣是一切學習的原動力。要想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首先應(yīng)培養(yǎng)學生熱愛中華漢字的情感。中華漢字,在世界上獨樹一幟,是東方文化的杰出代表。它形象優(yōu)美,極富魅力,你瞧,“輕”字令人有飄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墜,“笑”字使人歡快,“哭”字一看就像在流淚……教師要善于以這些美麗的富有魅力的文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愿望,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情緒,令其產(chǎn)生駕馭文字的樂趣。
二、創(chuàng)設(shè)豐富情境,調(diào)動學生識字的熱情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六七歲的孩子,特別活潑好動,對身邊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如果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shè)一定的情境,總能激發(fā)他們的熱情,使他們盡快地、全身心地融入識字教學過程中。如《紅太陽》一課,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設(shè)計這樣的課件:一輪冉冉升起的紅日,把美麗的村莊、碧綠的田野、茂密的樹林染成了紅色,公雞“喔喔”地打鳴,實物旁閃出生詞,生字用紅色顯示,美麗的畫面,使學生興趣盎然,引起了學生思想感情的共鳴,大大地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內(nèi)在動機。學習《菜園里》一課,教師利用多媒體再現(xiàn)菜園圖,創(chuàng)設(shè)一種卡車開進菜園的情境,教室里擺放著各種蔬菜和相應(yīng)的詞卡。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中,識字活動自然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
三、采用活潑多樣的教學形式,增強學生識字的趣味性
低年級的學生平均每天的識字量在二十個左右。從孩子的年齡特點考慮,我不斷地采用各種活潑多樣的形式,讓學生自主地、愉快地識字。
(1)識字游戲。如“摘蘋果、送生字寶寶回家”等,通過游戲,學生在自主識字中顯得比較輕松愉快,潛能也得到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
(2)猜字謎。猜字謎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在識字活動中進行猜字謎、編字謎,調(diào)動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并鞏固了生字。老師準備了多種字謎,一開始是老師來出字謎。例如:什么圓圓像盤子(日)?什么彎彎像小船(月)?等等。并發(fā)動學生開動腦筋自編謎語,教師在課堂上滲透了這種做法后,時間一長學生就會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己去編字謎。編字謎可放在識字前自學生字上,也可在鞏固識字上。字謎編得好者,可獲得“編謎大王”。學生編得五花八門,有:兩人蹲在土上(坐),一人門里蹲(閃),一人手在眼睛上(看)……
(3)編字訣或兒歌。剛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編一些幫助學生識記,以后可以讓學生自己嘗試編一編。如“一撇一捺要分家,兩筆寫成八八八。(八)。”
(4)形體動作識字。有時可以讓學生借用自己的形體動作記憶字形。如雙臂伸直、雙腿并攏,就是一個“十”字,再打開雙腿就是一個“大”字,再雙并攏就是一個“人”字。
(5)想像識記。低年級的兒童擅長形象記憶,學生聯(lián)系一些具體的直觀形象有助于識記字形。如識“雨”字,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后,指著窗戶,叫學生觀察,說說它像“雨”的哪部分—(窗戶的鋁合金玻璃的構(gòu)造)。在突破“雨”中四點書寫難點時,教師啟發(fā):刮風時,雨點敲打在窗戶上,就是“雨”里面的四個點,注意風吹的是同一個方向,所以四個點也同一方向。
(6)比較識字。如教學“目”字時,問“聰明的小朋友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記住目?”學生思考時,教師啟發(fā)“日”與“目”怎么區(qū)別?學生回答“日”指的是太陽,“目”指的是眼睛。教師肯定學生說法時再啟發(fā)“那你要怎么區(qū)別這兩個字呢?”學生回答:太陽只有一個,所以“日”里只有一橫;眼睛有兩只,所以“目”里有兩橫。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實際及已知的知識來識記生字,出錯率就低了。
四、教給識字方法,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的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漢字的形體千變?nèi)f化,字字都有差異,但是漢字作為音形義的結(jié)合體,又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教學中,教師抓住漢字音、形、義的聯(lián)系,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及規(guī)律,使學生具有分析字形、自主識字的能力。例如《口耳目》一課全是象形字,教學時可引導觀察字和圖片,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這些字和圖,學生不僅很容易記住,以后遇到這類字也會用象形的規(guī)律來學。《丁丁冬冬學識字》中,有很多形聲字,如“花、草、菜”等,可以告訴學生聲旁表音、形旁表義的特點,學生很容易就能記住它們了,而且能根據(jù)形旁慢慢去推測字義。另外,還有會意法,聯(lián)想法等。結(jié)合課文,教師自然滲透這些方法,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大膽地用這些方法學習,學生通過自主的識字逐漸領(lǐng)悟,學生識字的能力在實踐中逐步提高,興趣也越來越濃,從而感受到創(chuàng)造的快樂。
五、走出校門,讓生活成為識字的舞臺
語文是母語學習,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學生的認字活動,不只局限于教室、校園,教師要帶學生走出校門,走進大自然,到精彩的外面世界中,認識更多的字。豐富多彩的社會環(huán)境,為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提供了廣闊的課堂。廣告牌、商店招牌、廠牌、商品標牌、物品包裝袋、街道的名稱,無不顯示著祖國文字的博大精深。學生平時看電視,也能認識很多字,動畫片的片名,節(jié)目主持人的姓名,各欄目名,都是兒童認字的好教材。比如《外面的世界》這一開放性單元的安排,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他們明白了識字方法很多,識字的途徑也很廣,在生活中要做一個有心人,隨時獲取知識。
六、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提高識字效果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強化學生識字興趣的重要手段。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快樂是一個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少年兒童的好勝心、榮譽感極強,他們總希望自己的成績得到同學、老師和家長認可。針對這一心理特點,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廣泛開展各種識字課外實踐活動。如:“比一比誰認字多”,“小小的朗誦會”,評選“認字小專家”活動,對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要及時表揚鼓勵,讓他們真正體會到識字其樂無窮。
從長遠看,識字的目的在于更好地進行閱讀。但低年級閱讀的主要任務(wù)就是通過閱讀進行識字,從而更好地運用課堂上學會的識字方法,鞏固識字效果。因此,從二年級開始,我就積極鼓勵學生讀課外書。我為學生設(shè)計了一本《課外閱讀記錄本》,記錄本的內(nèi)容包括閱讀的字數(shù)、認識的生字、喜歡的詞語、句子或段落以及閱讀后的感想。然后,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閱讀和記錄方法,有意識地重點指導幾個能力較強的學生做出示范,并利用語文課的時間請他們在全班進行交流。例如,指導其他學生在課外閱讀時,如何用課堂上學到的“問一問、猜一猜、查一查、拼一拼”、“認——想——寫——用”等識字方法認識生字;怎樣選擇喜歡的句子或段落;怎樣寫感想……經(jīng)過近兩個學期的鍛煉,學生的識字量不僅大大增加了,而且識字能力也在不斷地提高。
(王美香,福建省泉州泉港區(qū)南埔學區(qū)沙格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