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看到一條手機短信,覺得很有意思,現在抄錄全文如下:
感冒了,鼻子足球得很,但籃球得去醫院,因為掛號要排球半天隊,體溫器又冰球得很,醫生也水球得很,醫不了病,與其網球醫院一趟,還不如手球在家好些,藥開得多,抽抽頭壘球不倒,如果住院,就沒得自由了,亂跑還要被桌球回切,萬一開刀,就更麻煩了,人長得胖,別個臺球不動。
這則短信運用了諧音的修辭手法,巧妙地將諧音與短信的視覺效果結合起來,讓人感覺新奇、 傳神、幽默、有趣。語氣詞“球”的使用是形成這種風格的關鍵,因此它引起了筆者對其在襄樊方言中用法的關注。
語氣助詞“球”,也寫作“毬”,屬于方言詞,在《中華字海》中解釋為:“〈方〉男性生殖器,常用作罵人的話。”這是它的本義,但隨著語言的不斷發展演變,“球”在實際語言應用中詞匯意義逐漸虛化,逐漸喪失了其實在意義,演變成為語氣助詞,主要起語法作用。作為助詞,它一般不能單獨使用。它的口語化色彩濃厚,在北方方言的西北次方言、西南次方言中比較常見,這里我僅對襄樊話中語氣詞“球”的使用情況做一點總結。
在襄樊話中,助詞“球”一般只能出現在動詞謂語句、形容詞謂語句、動詞性非主謂句和形容詞性非主謂句中,多位于單音節動詞或形容詞后,有時也出現在由時間名詞構成的名詞性非主謂句中(如“已經五點球了!”)。它也常位于句末,通常使句子帶有或不滿,或遺憾,或憤怒,或失望的消極感情色彩。助詞“球”也常構成“動/形+‘個’+‘球’”格式,表示對某個動作行為或某種評價的否定。下面進行具體陳述:
1.“球”位于動詞后
(1)V+“球”+N
1)給球他!
2)不要球你的!
3)莫理球他!
4)頭上還戴球朵花。
語氣詞“球”放在動詞與名詞性賓語中間,加強了句子語氣。這種用法多見于祈使句,如例1)、2)、3),帶有強烈不滿情緒,也有陳述句,如例4),帶有嘲諷意味。
(2)V+“球”+“了”+N
1)他才考球了六十分。
2)一上午只賣球了一件衣裳。
3)我只做球了一道題。
4)他已經喝球了六瓶啤酒了。
這種格式多見于陳述句,說話者在對事實進行陳述的同時也加強了語氣,帶上明顯的情緒色彩,或是失望,如例1),或是無奈,如例2)、例3),或只是強調,如例4)。
(3)V+“球”+補
1)拿球起去!
2)滾球開!
3)擱球到那兒!
4)滾球到一邊去!
助詞“球”用在動詞和補語之間,多見于祈使句,句子簡短,多為命令語氣,表現出強烈的不滿情緒。
(4)V+“球”+“了”+補
1)已經看球了一半兒了。
2)他只數球了一遍。
3)我隨便踢球了兩腳。
4)害我在這兒白等球了一天。
這里的“球”只是起到一定的加強語氣的作用,并不帶有某種明顯的情緒色彩,去掉它對句意表達無影響。
2.“球”位于形容詞后
1)題目難球得很!
2)作業多球得不得了!
3)橘子酸球得很!
4)那房子高球得很!
語氣詞“球”放在形容詞與程度補語之間,在加強語氣的同時也使程度得到了突出,如例4),有的還使句子帶上了一定程度的不滿情緒和語氣,如例1)、例2)、例3)。
3.“球”位于句末
(1)位于陳述句末
1)他把書拿走球了。
2)醋放多球了。
3)電影已經放完球了。
這里語氣詞位于句末,在陳述事實的同時,多了一層言下之意。
1)他把書拿走球了。(想看也看不到了。)
2)醋放多球了。(應該少放點兒的。)
3)電影已經放完球了。(來晚了,應該早點兒來的。)
這些句子表達的側重點其實是它的言下之意,即沒有說出的內容,如果去掉助詞“球”則只是對事實的陳述,因此在這里“球”的使用對句意表達產生了一定影響。
當然并非所有的陳述句后加“球”都有附加意義,有些陳述句中“球”只是表示句子的完結,去掉它對句意無影響。如:
1)天黑球了。
2)屋里煤氣用完球了。
3)樹葉子都掉完球了。
有時可以去掉句尾的“了”。如:我吃完球。這時“球”通常聲音要拉長些。
(2)位于祈使句末
1)算球了!
2)完球了!
3)壞球了。
4)看完球了。
這些句子中用上助詞“球”主要起到加強語氣的作用。
4.動/形+“個”+“球”
1)我給他個球!(相當于普通話“我不給他!”)
2)好個球!(相當于普通話“不好!”)
3)甲:你去看。
乙:我去看個球!(相當于普通話“我才不去看!”)
甲:你說過的。
乙:我說過個球!(相當于普通話“我根本沒說過!)
在這種格式中,助詞“球”的使用不但使句子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表示強烈的不滿,而且“球”在這里還表示否定,對前面的動作行為或評價進行更強烈的否定。
以上是語氣助詞“球”出現的一些常見格式,除了這些,“球”在有些簡短的口頭語中,形式上已經趨于固定,如:“煩球人!”“胡球搞!”在襄樊口語中,它們已經被當成固定短語來使用。
襄樊人在使用方言交談時,助詞“球”出現的頻率很高,但并不是每一次出現都會起到一定的語法作用。在很多時候口語中帶上“球”只是一種語言習慣,是一種不自覺的行為,這時的“球”只不過是一個音節而已,既無詞匯意義,也無語法意義。有些孩童受周圍語言環境影響,說話時常帶上這個詞,而實際上他并不知道這個詞的本義,只是一種純粹的語言習慣。不可否認,“球”是一種粗俗用語,是應該被取締的,可喜的是如今很多青少年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在交談時已有意識地避免使用這個詞,助詞“球”的使用正有日漸萎縮的趨勢。我們相信,隨著人們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國家語言規范化工作的進一步加強,這種不文明用語必將從我們的語言中徹底消失。
參考文獻:
[1]賴先剛.語言研究論稿[M].學林出版社,2005.
[2]陸儉明.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修訂版)[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3]邢福義 汪國勝.現代漢語[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4]黃伯榮 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M].商務印書館,2000.
[6]朱德熙.語法講義[M].商務印書館,2006.
(楊琳,湖北省襄樊學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