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踏上加拿大這片陌生而神奇的土地,就有種異常的感覺:空氣清潔新鮮,河湖水清波綠,陽光充沛明媚,天空湛藍透明,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居民點,都很清潔衛生,大片的森林隨處可見,古木沖天,樹林中群鳥棲息,百鳥齊鳴,動物眾多,大有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這真是個山青水秀、鳥語花香的世界,怪不得加拿大被聯合國評為人類最佳的居住地區之一。
為什么加拿大擁有如此優美的生態環境呢?固然由于大自然的偏愛,使它有那么多、那么美的陽光、海岸和綠地。但是,人們更多的承認是大自然對加拿大環境建設的回報,我則認為最為寶貴的是加拿大人自覺的環保意識和良好的環境文化。
加拿大人熱愛大自然,視動植物為寵物,倍加喜愛,認為人、動物、植物同是大自然的主人,動物、植物、土地、水、空氣與人類的生存唇齒相依,休戚相關,保護動植物,保護生態環境已成為全加拿大人的共識和社會公德,成為大家的自覺行動。他們有植樹造林的傳統習慣,人人動手植樹造林,從沒有攀折花卉和亂砍濫伐樹木的行為。加拿大有1/3以上的國土被森林所覆蓋,絕大多數城市和農村居民點為森林所環繞。市區和居民點沒有裸露的土地,除了水泥或柏油路面外,其余全是草坪和樹木,四季常青,下雪打霜也不枯萎,所以,晴天無灰塵,雪雨天無泥濘,我旅居在此,白襯衣穿幾天還是比較干凈,連領口袖口也不臟,一雙白球鞋穿了半年,依然潔白如新,由此可見環境之好非同一般。
在這里,人與動物不是你死我活的敵對關系,而是友好的朋友關系,樹上鳥兒成群,屋檐下鳥巢一座座,人們從不驚憂和獵食,日久生情,飛禽走獸基本不怕人,對人沒有畏懼和戒備心理,街頭的鴿子、松鼠在行人中間悠閑散步,有的鳥兒會飛到人們的身邊玩耍,甚至與人爭食,毫無顧忌,也安然無恙。加拿大有嚴格的法律保護野生動物,所以,沒人傷害野生動物,更無人捕殺、販運和食用野生動物。
在工業建設上,把環境保護放到了首位。環境保護裝置同工廠的生產設備同時設計,同時建設,同時投產,絕不會出現先污染后治理的狀況。在這里,工廠不會有濃煙滾滾、污水橫流、粉塵飛揚的現象,所有的工廠排放物必須是無污染的,即使是有污染也是極微量的,對人體和生態環境沒有危害。
生活垃圾的管理也極為嚴格。我看到我的兒孫和其他居民用塑料袋將垃圾分類包裝得嚴嚴實實,放在大門口的垃圾桶中,由環衛工人開車來拉走,運到垃圾場統一處理。兒孫再三叮囑我,坐在巴士不能吃東西,在車上不能向車外扔東西,在市區居民點不能亂拋紙屑和果皮雜物,更不能隨地吐痰,市區也未設垃圾箱,在外面所產生的紙屑、果皮和雜物,要帶回家投進垃圾箱中,所有這些,加拿大人個個自覺遵守,從未見有人違反,我在渥太華、哈爾兩個市的大街小巷串過,未見有人向街上潑臟水、倒臟物,亦未發現有臟亂差的衛生死角。
加拿大人居家更有環境意識,更講究環境的優美。我在渥太華、哈爾、蒙特利爾等地見到一幢幢別墅式的小洋樓,精致豪華,風格各異,但每幢房子的前后左右都是鮮花、草坪、林木、綠籬,小洋樓像鑲嵌在綠色地毯上的圖案,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幅美景。加拿大政府規定房屋的建筑面積只能占住宅總面積的1/5,其余4/5是綠化。由此可見,在這里綠化不是見縫插針、可有可無的事,而是建設規劃中的重要部分,與房屋建設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加拿大人在這種優美舒適的環境中生活,身體特別健康,很少患病,人的壽命是世界上最長的國家之一。
在加拿大,城鄉上下,男女老幼,保護和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已蔚然成風,以保護建設優美環境為榮,以破壞生態環境為恥,并有法律為保障。現在加拿大迷人的山水佳景,是他們一代代人努力的結果。由此可見,優美的環境是可以創造的。
(編輯 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