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喜怒哀樂與所吃的食物有著密切關系。有的食物能使人愉快、恬靜、安寧;有的食物則令人焦慮、憤怒、悲傷、恐懼和狂躁。
人們平時攝取的食物盡管多種多樣,但基本上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酸性食物,如肉、魚、禽、蛋、米、面、糖、酒等。這一類食物多含有磷、硫、氯等非金屬元素,在體內經過氧化,生成帶陰離子的酸根,故被稱為酸性食物。另一類食物是堿性食物,如各種各樣的蔬菜、水果、豆類及豆制品等植物性食物,多含有鈉、鉀、鈣、鎂等金屬元素,在體內經過氧化,生成帶陽離子的堿性氧化物,故被稱為堿性食物。長期偏食的人,由于這些食物在體內新陳代謝所產生的物質各不相同,對人的性格影響也截然不同。
隨著研究的深入,不少心理學家和社會活動家提出了食物可以影響人的性格的見解。
(1)情緒不穩定、辦事無持久性的人:往往是酸性食物攝入過多,缺乏維生素B和C。故應多吃含鈣豐富的大豆、菠菜、牛奶、花生、橙、芝麻,以及含磷豐富的栗子、杏、葡萄、蝦、蟹、雞肉、土豆、蛋黃等食物,使酸堿平衡,有助于增強人的主見性和情緒的穩定。
(2)遇事容易激動、難以控制情緒的人:可多吃些海產品,如貝、蝦、蟹、魚和海帶;同時常吃些含維生素B的食物,如大蒜、油菜、土豆、茄子、南瓜、黃花菜、蓮藕、鰱魚、草魚、鯤魚、豆芽、香蕉、蘋果、玉米等。
(3)整天喋喋不休的人:多由大腦長期缺乏維生素B等造成。飲食上應多吃些糙米、麥麩、豆類、花生、干果、白菜、芹菜、酵母、肝、心、腎等食物。
(4)辦事馬虎、虎頭蛇尾的人:可能是缺乏維生素A和C引起的。應多吃胡蘿卜、田螺、牡蠣、雞肝、包菜、扁豆和辣椒、菜花、苦瓜、番茄、檸檬、柑橘等食物,少吃肉類食品。
(5)頑固而呆板的人:主要是偏吃肉類及高脂食物使血中尿酸增加所致。飲食處方首先減少肉類食物,多吃魚、蔬菜(以綠色和黃色為主),減少鹽的攝入量,改變常食泡面、清涼飲料及不吃早餐等習慣。
(6)優柔寡斷的人:可能缺乏氨基酸和維生素。故應建立以肉類為中心的飲食習慣,同時大量食用水果、蔬菜,特別是多吃富含維生素A、B、C的食物,偶爾吃些辣味食物。
(7)常感焦慮不安的人:此類人常有口重、早晚餐缺一頓、吃飯速度快、常喝咖啡等刺激性飲料的習慣。故改變飲食著眼點應從安定神態著手,多補充些鈣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含量豐富的食物,還應多吃些動物性蛋白質,菜肴不宜過咸。
實驗證明,豆制品中含有大量B族維生素,對心情沮喪和抑郁癥有顯著療效。土豆、帶麥麩的面包和蔬菜能使人心情愉快,燕麥中也含有使人愉快的物質。有人認為,由燕麥加鹽煮成的粥,或許是英國人性情幽默的原因之一。
(8)依賴性重的人:常由糖分吃得過多所致。飲食處方應注重節制甜食,如蛋糕、可樂、果汁等,多吃些堿性食物、含鈣豐富的食物和含維生素B11的食物,以增強其獨立性和耐受力。
(9)怕交際的人:多數人既神經質又冷漠,如能將性格改變為爽朗,怕交際的毛病便會迎刃而解。飲食處方最好用蜜糖加果汁,少量飲酒也是一個辦法。
(10)膽小怕事的人:可多吃些辣椒、魚干和蘿卜。
有失眠、恐懼、抑郁和健忘的人,可多吃干果、蔬菜和甲殼類動物肉;精神緊張、疲乏、無精打采的人,不妨多吃些檸檬和生菜、土豆、帶麥麩的面包、燕麥等。
(編輯 湯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