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失眠,李奶奶在兒子的陪同下已經是第三次來神經內科門診了,但她覺得治療沒有什么效果。這次在導診護士的介紹下,來到我們心理門診。我詳細地詢問了病史后發(fā)現,雖然李奶奶是以失眠為主訴,自己認為只要能睡好就行了,但她真正的問題,是隱藏在失眠背后的抑郁。因為在晤談中她流露出:活得很累、人沒有精神、什么都沒意思。有時甚至想到了死。還有就是胃口不好,幾乎一點食欲也沒有。于是,我診斷她是患了抑郁癥。在進行心理治療的同時,使用兼有抗焦慮與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藥物,不到2周她的病情便得到明顯改善。
抑郁癥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精神疾病。國內近幾年的患病率為2%~3%,而美國報告則有10%的人受抑郁癥的折磨。雖然抑郁癥的主要表現是情緒低落,但實際上正常人也會出現情緒低落或是沮喪.所以要真正診斷抑郁癥還是比較困難的。精神健康專家較為一致的意見是:診斷抑郁癥必須具備下列3個條件:一是至少出現下述7種癥狀中的4項:睡眠習慣改變(比通常多睡或少睡)、飲食習慣或體重改變、精神減退或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評價過低或無端自責自罪、激越或動作遲鈍、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行為;二是癥狀持續(xù)2周或更長時間:三是出現情緒低落或社交困難。
值得指出的是,診斷抑郁癥比較困難。而要診斷老年抑郁癥更加困難。這是因為,老年人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經歷了無數的挫折,對情緒上的痛苦體驗反應往往已比較平淡,因而某些老年人幾乎具有抑郁癥的全部癥狀,卻否認自己感覺“悲傷”、“沮喪”或者“抑郁”,相反他們會自稱“感覺不愉快”。并把這種“不愉快”歸咎于失眠或身體不舒服所致。所以,患抑郁癥的老年病人多數是以失眠或身體不適感為主訴而就診,如果醫(yī)生對老年病人的臨床特征不夠敏感的話,這種“無悲傷的抑郁癥”就很容易被誤診。因此,對以失眠或軀體不適為主訴的老年病人,尤其是久治不愈的病人,要提防是抑郁癥在作祟。
(編輯 湯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