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來自運動,這是我多年來養生保健的體會。
如詩如畫的江南曾滋潤過我的心田,山青水綠的水鄉曾培養了我的品性。但由于長年笨重物資的搬運,在溫差大、濕度高的洞庫的頻繁出入,肩周炎、關節炎、腰肌勞損等慢性疾病也悄悄地侵入了我的身體。調回江蘇鹽城工作后,這些疾病帶來的痛苦時常折磨著我,經常去醫院不是辦法,長年服藥也未必見效,怎么辦?根據自身情況,結合工作實際,只有運動——而且是全方位、多層次、不間斷的運動才能祛除全身的病痛。
每天清晨,太陽還未醒來,我就準時在“燒餅油條……”的叫賣聲中,“脖子扭扭屁股扭扭”,開始做運動。陽臺上,我認真地做著自己“設計”的啞鈴操——擴胸、上舉、后拉……一對20千克重的啞鈴現在已被我的雙手玩得十分靈巧了。晨練結束后,我站在一張小圓桌前,兩腳站立,手握“羊毫”,平心靜氣地照著字帖寫上幾十個方塊字。在每天的臨摹中,我細品顏韻柳味,獨享一種精神的愉悅。
上班乘車,我是寧站不坐。由于工作時坐著的時間多,在市內乘車,我是從上車一直站到下車,長期以往,已成習慣。而在每天下午下班后,因為不用趕時間,我則堅持以步代車,回家3千米的路走得很輕松。古人說“人老始于腿”,要預防腿先老,堅持走和跑。中醫認為“走為百練之祖”。不為(也不可能)長生不老,只為心態的健康、年輕,我幾乎是日行萬步,即使晚上在外應酬,只要在市區,再遠的路,我仍是堅持走著回家。
回到溫馨的家中,盡管愛人讓我休息,但我還是很樂意做做家務的。既為愛人減輕了家務之累,加深了夫妻感情,又繼續活動了我自己的腿腳胳膊。我特別愿意下廚房,淘洗切剁,煎煮炒炸,先當“庖丁”,后做食客,有菜有湯,色美飯香,“味道好極了!”這真如老舍先生所說的那樣:“自己包的餃子最好吃。”
夜幕降臨,一切忙定。這時我會在浴缸里泡個溫水澡,身體與一汪清水“零距離接觸”,不用搓背,無須按摩,兩腳高擱,雙目微閉,靜靜地躺著,讓白天緊張得像上足了發條般的生活松散開來,放松身體,放飛心情……
月掛窗前,喧鬧了一天的城市漸漸靜了下來。這時的我開始“運動”心與腦,或潛心閱讀,或提筆寫作。讀書陶冶情操,寫作鍛煉才思,這對“木已成舟”的我來說似乎已不重要,我只是想通過“運動”,能使心不過早衰老,腦不過早退化,人的思想不要落伍,能夠適應當今不斷變化、快速發展的形勢。夜慢慢地深了,心如止水的我漸漸進入了夢鄉……
有位偉人說過:“堅持數年,必有好處。”的確,堅持多年運動,我的肩周炎似乎消失了,腰部疼痛很少再現了,腿部的關節疼痛也減輕了,就連頭痛感冒也少了。運動真是:“自己不受罪,家人不受累,減少醫藥費,有利全社會。”
東方拂曉,新的一天又開始了,我仍一如既往地堅持我的“運動”,因為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
(編輯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