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市場環境中,政策和法規仍然是引發市場變局的最大力量。記者從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獲悉,《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目前已交由國務院法制辦進行最后的審核修訂。最晚將在2007年2月正式發布。這一事件。無疑將引發國內特許經營市場的劇烈變動乃至重新洗牌。
特許經營法規會保護誰?
白領麗人燕妮一直都夢想有自己的事業,哪怕只是開一家小店,畢竟是自己說了算。幾番考察下來,她選擇了加盟經營“快樂365”禮品店,幾個月的慘淡經營和艱辛追討損失的歷程,讓燕妮吃驚,無論如何小心謹慎,她還是掉一入了人們常說的加盟陷阱。

2006年春節過后,燕妮在某網站上看到了北京快樂風生日禮品公司的一則誘人廣告:“我們為您準備了開店的全部程序,確保您開店成功。二十大系列生日禮品,確保投資者瘋狂賺錢。七大優勢、八大支持、九大統一、零費用加盟”等等。隨后,燕妮到公司考察。對方表示,產品是公司自己定制的價格,均是出廠價,質量有保障,提供銷售策劃。只要加盟便提供一站式服務。
從未做過生意的燕妮十分欣喜。她按照公司要求,把9800元進貨費打入了該公司一個員工的私人賬戶,收到的卻只有收據沒有發票。在隨后寄來的貨物中,“一些不要的貨寄來了,我要的貨卻沒寄。有的貨是爛的、有的質量很差、有的貨標明顏色多種,給我的卻是一種。原先承諾的開業大禮包,東西也不全,宣傳單才有幾張。就這樣5月1日開業了,7天長假營業額卻為零”。燕妮說。
“對特許經營行業進行立法就是要確立和保障特許方和加盟方之間處于平等的經濟主體地位,由于加盟的被特許方在特許經營關系中處于弱勢地位,因此即將出臺的《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會更多地著眼于保障被特許的加盟方的權利。”中國特許經營協會相關人士透露。
“目前我國的特許經營行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市場準入門檻太低。特許經營企業數量過多,導致管理跟不上,這是特許經營行業中各種弊病產生的根源。”長期關注特許經營行業的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楊改鳳告訴記者。
據楊改鳳介紹,目前特許經營行業中的問題和糾紛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由于特許經營合同不規范以及特許方與加盟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加盟方對特許經營項目的技術、市場,以及雙方的權利義務產生誤解,導致加盟方經營失敗,或蒙受本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而另一類則是一些別有用心者利用特許經營行業發展的不規范,借特許經營的形式進行詐騙行為。無論是哪一類情況,造成加盟者利益受到傷害的原因都在于市場準入門檻過低、特許經營合同不規范、信息披露沒有透明化這三個方面。《條例》出臺后,將對這些問題進行明確規定,從而有效地保護加盟方在特許經營活動中的利益。
在特許經營關系中,加盟方所購買的,實際上是特許方的技術、專利、品牌、商標等無形資產的使用權,但是在目前國內特許經營行業中,由于特許人和加盟方素質良莠不齊,在特許經營合同的制定上操作還非常不規范。合同中對雙方的權利義務、如何使用特許方的無形資產、特許方的監督責任、違約責任規定不清,其結果往往是,加盟方無法對項目的市場前景做出正確判斷,導致經營失敗。
來自湖南懷化的創業者王海濤在與一家家政服務類的特許經營企業,簽訂特許經營合同的過程中。他對合同中的“總部派出技術人員對加盟商進行培訓指導,加盟方需要支付相關的培訓費用”、“加盟方必須使用總部所提供的清潔工具和清潔劑”、“加盟方須從總部統一購買工裝”等條款提出了不同意見,然而特許企業卻表示,特許經營合同是公司統一制定,不能為某一個加盟商單獨更改。為了取得特許經營權。王海濤只有按總部的要求簽訂合同。在經營的過程中,他發現公司所提供的清潔工具和清潔劑價格遠遠高于市場同類產品,高額的經營成本導致自己的公司在價格上遠遠高于當地的同類家政服務機構。由于價格上的劣勢,王海濤的公司很難吸引顧客,慘淡經營了半年之后,不得不退出市場。
楊改鳳律師介紹,在目前的特許經營行業中,一些特許方會在特許經營合同中提出排除被特許人權利的不公平條款,由于加盟方在特許經營雙方的關系中處于弱勢地位,僅僅有權選擇是否加盟,卻無法要求特許人修改和取消這些“霸王條款”,由于這些條款的限制遭遇經營失敗時,也很難通過合同爭取自己的正當權益。
《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出臺后,這種情況將從根本上得到改善,一方面《條例》將對特許經營合同的構成做出具體規定,加盟方發現總部提供的特許經營合同中有違反《條例》規定的條款時,可向相關監管部門投訴,要求變更或取消條款:另一方面即使是因為這些條款導致了經營失敗或造成了經濟損失,只要能夠證明條款中存在著不公平的、造成重大誤解的、具有明顯欺詐性質,或者是其他違反《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和《知識產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定的內容,即可通過法律的手段,要求取消合同并由特許方賠償自己的相關損失。
能否杜絕“加盟后遺癥”
“我們的加盟店經營都是統一管理,品質控制很嚴。”如家快捷酒店CEO孫堅的這句話猶在耳,而北京雙井附近的一家新開連鎖加盟店里卻發現了假發票。雖然事件以加盟店停業整頓暫告一段落,但如家無疑在今后加盟店的管理中將更加小心翼翼。
2005年年中,如家旗下開業酒店僅為60家左右,其中約50家為直營店,加盟店數量極少。截至2006年8月,如家在全國擁有開業酒店逾100家,超過“錦江之星”。記者就特許經營相關事宜與如家聯絡。對方回應,目前如家仍然以直營為主,加盟店不過是很小一部分,不便探討此事。對于特許經營,如家的謹慎似乎顯得有些意味深長。
警惕加盟后遺癥,這也給所有已經進入特許經營或準備采用特許經營模式的人們。敲響了警鐘。
數月前,內蒙古小肥羊哈爾濱首家直營店在哈爾濱市關停,營業時間不足一年。曾經,餐飲界活躍著一群“小肥羊加盟商”,他們人人都號稱擁有“小肥羊配方技術”,以此尋找加盟者。
而記者了解到,他們是被內蒙古小肥羊總部“清理”的目標。這些事實讓國內第一餐飲連鎖品牌、一度在哈爾濱廣受歡迎的“小肥羊”。陷入了新的發展瓶頸。其實,小肥羊配料網上轉讓事件,可以理解為特許商自主知識產權被侵的典型案例,因為這些“轉讓項目”的發布者,多為北京及內蒙古地區的“原小肥羊加盟商”。
山西太原的創業者趙昕是一家餐飲類特許經營企業老板。在開展特許經營的第一年,企業以其獨特的菜品和餐飲文化迅速發展了四十余家加盟商。然而隨著加盟商的增加,管理的難度也逐漸顯現。一些加盟商為了追求利潤私自更換原料,降低服務質量,企業的品牌和口碑受到了嚴重損害,開展特許經營的第二年,趙昕的招商工作變得格外艱難,一年時間內,新的加盟商只有四名,而一些原有的加盟商也因經營日益艱難,相繼終止了合作。
事實上,特許經營行業發展的不規范,損害的不僅是加盟方的利益,作為一個以技術、品牌等無形資產使用權的轉讓為核心的行業,這些無形資產就是企業發展的基礎,而加盟方任何不規范的操作,都可能對特許經營企業的這些無形資產帶來損害,阻礙企業的進一步擴大經營。《條例》發布實施后,將就被特許方如何使用特許經營企業的無形資產作出具體規定,同時進一步明確特許經營企業對被特許方的監督權,從而有效地保護企業的無形資產不因加盟商的違規操作而受到損害。
新法規將給特許商“加碼”,要求其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保護弱勢的加盟商。記者從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法律組委員、浙江六和律師事務所律師王紅燕處了解到,《條例》出臺后,加盟合同簽訂前,特許方將被要求及時披露相關經營信息,如信息披露不充分、提供虛假信息致使被特許人遭受經濟損失的,特許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此外,在推廣中,特許方也不得夸大利益,或有意隱瞞不利。
那么,對加盟方的保護是不是意味著作為特許方的特許經營企業發展會受到限制呢?特許經營在立法后是否還是一條便捷而高效的擴張途徑?
特許經營協會一位人士告訴記者,提高特許經營行業的準入門檻,加強對特許經營行業的監督和管理,并不是為了限制這個行業的發展,相反正是要促進中國的特許經營行業走上更加成熟規范的成長道路。“《條例》將就加盟者和特許方雙方的權利義務進行規定,這其中自然包括對特許人權益的保障。”
《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的出臺是否能徹底杜絕特許經營行業中的這些黑洞?法律界人士對此并不樂觀。楊改鳳律師對記者說,立法固然重要,但要想讓特許經營行業真正走上規范化發展的道路,必須要有關部門加強執法力度,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對行業進行有效監管。
編輯 王方劍
E-mail:wfj@shangjie.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