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進了池莉的博客,看到一篇文章《我們是否應該結婚》。講的是高中畢業三十年的一次同學聚會。讓池莉震驚的是同學的婚姻狀況:離婚者占三分之一,準備離婚者占三分之一。大家為了看到婚姻的光明和希望,讓感覺婚姻幸福者站起來,竟無一人起立。人生真無奈,現在給單身者一個“貴族”的封號,單身真的是貴族嗎?
人到中年,很奇怪的,許多人站在婚姻之城的門口,尋思著是出去呢?還是繼續留在里面,都以為單身多好,貴族啊。其實,離婚也是需要勇氣的。
瞧那些已經出城的中年男人,下班不急著回家,因為“還家少生趣”。拿著手機,呼朋喚友;不是找這個忽悠,就是拉那個喝酒。偶而為之,朋友們一定會獻上一份熱情,可長此以往,會破壞別人家的安定團結,朋友關系就會慢慢疏離。所以,單身的中年男人,再怎么熱鬧瀟灑,骨子里都會透著孤寂;看看他們面上隱約的孤寒晦如秋霜,給人的全是沒靠岸的感覺。圍在城里的人,最多感到日子平淡,卻不像他們那樣“孤獨困頓”。因此,單身男人喝起酒來特別容易醉。

女性單身更難,假如再有孩子,那難就更具體。煤氣不走表了,下水道不暢,電路出現故障,都親力而為嗎?有些事兒實在是力不能及,找人修都不能理直氣壯,得先征得別人老婆的同意,人家再打發丈夫來幫你,這樣才行。因為,你必須檢點自己的行為,以免造出緋聞,毀壞了自己多年經營的好名聲可不得了。女人單身久了,“面相”會更幽清,走路雖然來去如風,面部輪廓卻有一種無端的硬度,連棱角都比以前分明,恍惚中沒有別人那樣圓潤。
其實,社會對單身的反應也是滯后的。就拿前幾年來說吧,分房時你既便是老單身,也頂多分你間“耳房”,結婚的還沒房呢。單身不算家,單位沒打你的米。
現在興買房了。可單身的日常所用并不比人家少。煤氣要開,水得流,也不能因為單身只點半只燈泡;所以開銷不比正常家庭少到哪兒去。可攢錢買房卻沒人和你齊心合力了。除非你掙錢輕而易舉,否則只能望房興嘆。
單身這么多不妙,為啥還在增加著,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呢?我想大概是人們都覺得“一個人的孤獨好過兩個人的孤獨”吧。
池莉探討的是婚姻的存在是否具有合理性,而我想說的是,單身不是貴族。如果有一兩個人總是孤島似的呆在人海中,莫名的壓力下,不神經也得短壽。所以很多人耐不住寂寞,單身而不“主義”,隨時準備靠岸結束紅塵出家的境況。我想說的是“與其卷土重來,不如當初不棄城”,在中國,離婚的成本太大。
其實婚姻的無奈,是現代人對婚姻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了。別再尋求什么“最愛的”了,能陪你走的,就是最適合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