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宋復光離休后,趁身體尚好,潛心收集冀南抗日根據地各種史料,并于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出版了她編著的《請從人山報看冀南艱苦抗戰》、《敵營歷險記——館陶敵工紀實》和《難忘的歲月》三本書,因其中也寫到僑居大洋彼岸的宋征父親宋益長的抗戰事跡,便也給宋征寄去,供他參閱,提供意見。宋征是醫學博士,供職于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為生物學及基因遺傳學高等研究員,他逐本閱讀后,認為“書中所述,是弱勢的中國人民奮起與入侵的日本國交戰的實情和客觀事實,感人至深。”(引文見宋征來信,下同)。“因為人類智力演進的規律,使后代人的思維必然比我們更加理性、聰明、微細和富有邏輯性,他們不會認同那些缺乏真實性,偏離客觀事實的著作,”“我深切感謝你為所有中國人及其后代了解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冀南地區的抗日歷史,留下了珍貴的具有學術價值的學術著作。”“歷史價值在于其特有的真實性和客觀性,而且只有具有真實性的作品才具有文獻性,才有真實價值。”宋征博士根據他對宋復光這三本書的評價,閱讀之后,還捐贈給華盛頓大學東亞圖書館,華盛頓大學圖書館于2006年8月29日發出由館長托尼·H·索簽署的收藏證件,并認為此舉為“華盛頓大學圖書館的收藏帶來擴張和活力”。
宋征博士將宋復光作品捐贈華盛頓大學圖書館后又來信說:“我也希望全球最著名的,西方世界規模最大的漢學圖書館——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暨費正清研究所收藏你的作品。”作者宋復光為宋征博士的熱情所感動,又給他寄了書。到2006年10月,宋征博士果然直撥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電話,與中文圖書部負責人馬小鶴先生通話,說明宋復光這三冊書的文獻意義,進行正式推薦,經馬小鶴先生查核,該圖書館沒有宋復光著作,即要求宋征博士郵寄給燕京圖書館。書寄出后,10月23 H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即發出收到宋復光三本作品的正式函件,并表示說: “本館當妥為保管,以饗讀者,特此致謝。”
筆者和宋征博士素不相識,亦非鄉誼,但一曉得上述種種情況,即被深深地感動了,由衷地感謝宋征博士為中國也為世界做了多么有意義的一件好事!
(責編 張藝哲)